超3000家企业跨界驰援口罩生产,这波逆向操作带给我们那些反思?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向媒体通报称,世界范围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

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手套等严重短缺,目前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而价格则是正常水平的20倍以上。


因为一场新冠肺炎的爆发,一个平常不起眼的简单防护用品——口罩,成为了防疫专家倡议的重要医疗物资。


为了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除了医护人员、感染者,大家日常出行也需要使用,已经到了极其紧缺的状态。


1.

口罩陷入需求和供给追逐战

药店断供,限量供应,买不到合适的口罩甚至买不到口罩,这些都成为消费者在肺炎爆发后时时刻刻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在这场口罩的需求和供给的追逐战中,由于巨大的供需不平衡,各种

暴利事件也纷纷出现。


但令人欣慰的是,春节假期还未结束,便已经有不少国内口罩企业紧急复工,争分夺秒进行生产。截止2月11日,据数据显示口罩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超过76%,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为77%。

这些企业都在关键时刻,以自身力量和最快的速度支援抗疫前线,为这场无声的战争提供最基础的物资。


但随着春节过去,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各地医院、复工企业、市民等群体对口罩的需求飙升,全国依然难以缓解口罩紧缺的状况。


2.

万众一心,超3000家企业跨界生产防护物资

于是,多家原本不是生产口罩的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跨界驰援口罩生产的行列。


2月6日,中国石化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则“寻机启示”

「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


中国石化试图通过网上的力量,召集社会现有的、能调动的资源,结合自身已有物料,希望能生产出日前最紧缺的口罩,为抗疫贡献出一份力量。


在此微博发出的第二天下午,中国石化就已经和合作伙伴对接完成了11条口罩生产线,并进入设备安装程序。


据初步估算,到2月29日,中国石化实现新增产能达到每日产能60万只;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超过每日100万只。


距离中国石化发布生产口罩消息两天后,汽车企业比亚迪也发布消息称:我们迅速集智聚力,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预计将在2月17日量产出货,口罩产能将达每日500万只,消毒液产能每日5万瓶,直至疫情解除。

实际上,面对疫情扩散至爆发这短短的时间里,不断出现了企业加入口罩、医疗防护用品的行列里,不止中国石化和比亚迪,还包括oppo、vivo、富士康、海尔、和硕、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水星家纺等等。


据数据统计,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多达3647家。


3.

最强有力的品牌跨界,品牌形象创新高

无论这些企业原本是何种生产经营范围,都开始积极投身于齐心协力的抗疫行动中,主动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援助生产线以满足当前对防护物资的迫切需求。


紧急生产防护抗疫物资,既为了满足企业自身复工后员工的防疫需求,也展现了企业品牌的实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社会价值。

来自『比亚迪』海报

在面对重大危机事件及时出资出力,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不但为社会做出大贡献,还为品牌创造了价值,这可能也是一种最强有力的品牌营销方式


最后,谢谢这些跨界生产的企业,还有那些为抗疫奔波的各界人士,祖国正是因为你们的付出,才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