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 名称有玄机 看三国时期魏蜀吴帝王姓名预示的家国运势

历来有古人预言家与智者以姓名推测其人宗族的家国运势的说法,如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韩赵魏国君主先人名字,就有预言家从名字而推测出其后家国运势,举个例子如《魏世家》中记载魏国君主祖先名叫毕万,卜偃曾说过,毕万之后必大,因其姓名中的万字,为满数,其必有众,而有魏地为封地,魏字意味高大,预示了毕万一族必将兴旺。而后事实正是如卜偃所说,毕万后人建立魏国,称霸一方。《史记》中还有其他的记载也说明,古人爱从人姓名中推测家国运势,而事情发展也如他们所推测的一样,看似有点玄乎,仔细想想好像说的又有些道理,那么我们遵从这个逻辑来脑洞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帝王姓名中的所藏的家国运势。

先说蜀国,蜀国总共只有两任君主。第一任君主刘备,备字意思为具备。而刘备入西川后取代刘璋成为蜀地之主,是三国中最先称帝的君主。在入主西川之前,刘备一直四处流无居所,没有一个稳固的基地,而取西川之后才建立国家,雄霸一方。备字,具备了,足够了。刘备为复兴汉室,连年北伐但毫无进展,是否预示着刘备的蜀国拥有蜀地之地已经是具备了、足够了。

第二任君主刘禅,禅字,禅让也。自刘禅登基以来,国家政权基本全部由相国诸葛亮打理,刘禅对国家大计也基本是完全听从诸葛亮的安排;而后魏国大军攻破成都,刘禅没有抵抗就投降了,蜀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他的名字里的禅字,可以理解为禅让,把一切都禅让出去,于是蜀国在他手里灭亡了。

在看看吴国,吴国第一任君主孙权,权,权谋也。孙权善于识才用人,东吴在他的统治下人才济济,国家富余,与同期的蜀国和魏国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分天下。

第二任君主孙亮。亮字,闪亮,一闪而过。由于孙亮年少登基,手无实权,在公元258年被权臣孙綝废除,没有任何功绩,只是在历史上亮了个相。第三任君主孙休,休字,休息、休养生息。孙休得以立为君主是因孙亮被废,登基后即联手丁奉、张布两位大臣,铲除了乱制权臣孙綝,使国家重新回到安定的轨道,并颁布各项惠民政策,安抚百姓,实行休养生息的制度,促进了吴国的繁荣。

吴国最后一任君主孙皓,皓字可用通假字,可以理解为消耗、耗尽。孙皓登基后不久便沉迷于酒色当中,变得昏庸暴虐,喜欢杀戮,耗尽了吴国几代君主积攒的国运,最终被西晋所灭。

最后看看魏国。魏国首位君主曹操,在世时并没有称帝,魏国之基础确实由他一手建立,那就不得不说他了。操,操纵、操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天下皆知之事,魏国也在他的管理下,国家实力也高于其他两国。曹丕,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魏国的第一任君主,丕字,否极泰来,不过曹丕的丕是对于汉朝的,逼迫汉帝将皇位禅让给他,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而自己的运势来了,魏国以国家的形势建立。第二任君主曹叡,叡字,睿智。魏国在曹叡时期,军事上成功防御了蜀国和吴国的多次攻伐,对外平定了鲜卑、公孙渊;在文化方面,曹叡也是有建树的。总体来说,魏国在曹叡当政时期,还是保持着强盛的势态。

第三人君主曹芳,芳字,芳草、芳香。曹芳登基为帝后,其人如名字一样十分柔弱,无力阻止国家大权旁落司马氏,后被司马师废除改立曹髦为帝。曹髦的髦字比喻杰出之士,登基后不甘司马氏篡权,亲自带兵讨伐司马昭,后被贾充所杀。魏国最后一位君主曹奂,奂字通假字可为换,魏国最后被司马氏夺权建立的晋国所替,曹氏的魏国就此换成了司马氏的晋国。

智慧的古人能从姓名里看出玄机,我们只能领略而后世脑洞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君主的名字也有可以用字面意思看其家国运势的发展,而且这种解释好像也能说的过去,但是这是建立在历史已经发生的基础上反推的一种猜测,自己脑洞想出来一种理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