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阅读对作家稿费会有影响吗?有何依据?

珂人尔


2019年全世界写作收入最高的作家是J·K·罗琳,大约在9200万美元,这个收入,没有扣税。美国的所得税实行6档累进税率制,从10%~35%不等。算起来麻烦,直接取中间值,全部.按照25%计算,税大概要扣掉1/4左右,还剩69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在4亿多元。折算到每一天,那她的收入在100多万人民币。这是个天文数字!如果让读者免费阅读,那么她的收益从哪里来?

一、收益保障

假设罗琳在今日头条上免费发布她的作品,她的收入如何得到保证?头条要么买断她的作品,要么为她的作品开通阅读收益和广告收益,以此确保罗琳的个人收入和创作积极性不受影响。

二、现实案例

今日头条在今年春节的时候,花了6.3亿买断《囧妈》的版权请全国人民看电影。头条能够为优质的影视作品买单,找到分摊成本的方法并盈利,那么也肯定能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提供良好的创收渠道并实现互利双赢。

三、理论依据

这些都是免费经济学 (Free Economics) 理论在商业层面的典型应用。免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有两条。一条是经营者可以将商品的成本转移到另外一个商品上或者后续服务上,比如广告或者搭售其他产品等;第二条就是将商品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低到趋近于零。比如通过传统渠道,一个普通作家的书最多可以买20万册,售价45元,版权收益如果按10%计算就是90万元。如果通过网络发布,电子版只要1元,但有200万人付费阅读,那么作家的收益不仅没有因为售价降低影响,反而增多了。

总结

文艺新手闯江湖,在线模式不仅能带来收益,还能出名走红。因此,很多创作新人把作品放在线上供读者免费阅读,这种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只不过传统的名作家们在这一块的尝试还相对较少。但是,潮流之下,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画面英语


不赚钱的事儿,资本家是不会干的。

这里损失的,都是中下流普通作者,他们只是资本家手里的一个数据。而真正能获利的,只是头部流量作者。

没错,资本家玩的就是这种游戏。并不会多考虑多数人的饭碗问题,归结为“优胜劣汰”这一句话。

---


给作者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马太效应”,成为流量的龙头,享受红利的。

多数人,其实做的都是长尾效应。这部分效应需要长时间积累,聚集属于我们自己的类型读者,这些读者短期看并不多,也不太显眼,但是却是要求特别、特别却并不是高要求,却相当忠诚坚持。

做好这种类型读者的积累,长久之后,总收益一样可以与马太效应的榜首们一较长短。


但是长尾效应需要时间,这种收益在很多浮躁的人眼里是看不上的,同时也是想要赚快钱、大钱的资本家们看不上的。

以后大家若真要专业发展,就尽量找能踏实做事情,愿意经营巩固这种长尾效应的“实业公司”,而不是资本平台。

如此,今日阅文成了腾讯,几翻折腾的是资源整和,被折腾得六神无主的只是一个个无辜的小作者。

---


以上是我最近半年的观察总结,仅供参考。行业不易,且行且且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