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於"中國式教育"的討論層出不窮,家長們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驅使下,"中國式教育"衍生出了"成長的煩惱。"
很多家長在注入自己無數的心力之後,卻只得到了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是怨恨。
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疲於孩子的家長們不妨看看美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一,歸屬法則:
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
比如說,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瞎吃瞎玩,不鍛鍊不勞動,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孩子變得好逸惡勞或者過分沉湎於某些嗜好(如電子遊戲),罪魁禍首也多半是家長的慫恿。家長之間有矛盾經常爭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環境。
如果家長打罵孩子,更屬於虐待,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破碎家庭、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來安慰疏導孩子,而不可採取疏於管教或溺愛或過分嚴厲等極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子女。
二,希望法則:
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遠用正面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看到希望,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總是對孩子喊:"你怎麼這麼笨","這麼沒出息","你算是沒指望了"之類的話語,站到孩子的立場想一想,自己會看到希望嗎?
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善於說好聽的話,尤其對孩子,無論他們做的如何,都常誇獎說:"乾的好(Good Job)","太棒了(Great)","你真是天才"之類。
這就是採用希望法則來正面激勵孩子。華人家長則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而愛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還非要追究為什麼丟了5分。這種高標準嚴要求興許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三,力量法則:
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成人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拼體力還是鬥智能和經驗,不然多吃那麼些年的乾糧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與孩子較勁鬥強本來就不平等,勝利了也不光彩。
當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賽一些他們擅長的具體項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輸贏為目的。家 長、老師以及與孩子關係密切的成年人,不可採用與孩子賭氣、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對心理感情處於不成熟階段的少兒來說,"激將法"是不合適的。
如果孩子與大人吵架賭氣,無論誰有理,大人都要主動與他們和解。成年人還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對孩子,該道歉該認錯要及時進行。如果家長知錯不改或不認,覺得在孩子面前認錯是丟臉,也會讓孩子學得固執己見。
四,管理法則: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子不教,父之過"在哪裡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須負起責任來管束。但這種管束應該是充滿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任意修理擺佈。
也不可採用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長視為靠山,合理的管教關懷,會讓孩子們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問題危難會求助於家長。如果家長平時對孩子的一切(學業、表現、愛好等)太聽之任之,好像是給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卻會感覺家長對自己"不在乎"而產生疏遠。
五,聲音法則:
要傾聽他們的聲音;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而且,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和榜樣,如果家長不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孩子也會學樣,不肯聽大人的話,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對年幼的孩子,哪怕他們講話詞不達意,大人也要耐心地與他們交談。任何粗暴打斷或嘲笑他們講話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傷害,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表達能力而羞於在人前開口,也或許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時宜地插話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六,榜樣法則:
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家長檢點言行極為重要,孩子的教養、興趣、愛好等,多半來自生長環境的耳濡目染。父母、兄姐、親友、師長、社會關係等都對孩子產生影響。
母親對於女孩,父親對於男孩的影響頗為重要,雙親不全或者親子分離過久,對孩子的成長顯然不利。這裡的十多條法則其實都可以用言傳身教灌輸給後代。除了家庭內的榜樣,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會關係和常去的場合對孩子的影響,因此家長交友就要檢點。
對少年來說,同伴的影響超過家長,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往往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家長還要關注孩子喜歡看的媒體影視片,瞭解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是什麼樣。
如果發現孩子誤交損友,不要武斷地阻止他們來往,而要了解情況。孩子們都需要友誼,害怕孤獨,有些孩子是因為搬家轉學到新環境沒有朋友,或者華人孩子被白人歧視,而與一些"邊緣孩童"為伍的。家長還是應該感激這些"朋友"幫助自家孩子排解孤獨,但更要讓自己的孩子認清他們的優缺點,試圖往正面影響他們。另外要為孩子尋找和擴展新的健康友誼圈,家長要想法結識孩子的老師和同學家長,鼓勵孩子參與健康的校內外活動。
七,求同存異法則:
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儘量理解他們;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的幻想。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