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和武俠文化互為表裡,中國式武俠,你瞭解嗎?

在很多觀眾的眼中,尤其是對於中國文化了解甚少的西方觀眾心目當中,中國武俠、功夫是,眾多影視題材當中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元素,這得益於早期將功夫這一概念帶向好萊塢的中國導演和演員,如上文提到過的李小龍。他們是功夫這一元素在西方觀眾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並一直延續,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同時飽含中國式哲理的內在和中華武術這一外在的中國武俠文化,也成為了最為具有自身特色的暴力美學文化。

功夫和武俠文化互為表裡,中國式武俠,你瞭解嗎?

功夫和武俠文化互為表裡,功夫通過肢體語言作為表現形式來構成形式美感,而武俠文化則作為核心,維繫中國式暴力美學當中的純粹。武俠文化是中國所獨有的大眾文化,早期的武俠文化主要以文學作品來作為表現形式,後來隨之影響到了影視作品。武俠文化無論是在文學還是在影視當中的影響範圍極其廣泛,並且由於文化上的相近性,首先影響到了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其後有隨著好萊塢電影中對於公司概念的推廣,甚至影響至歐美國家。

功夫和武俠文化互為表裡,中國式武俠,你瞭解嗎?

並隨著武俠題材的電視電影作品以及電視遊戲等文化產品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歡迎,中國武俠文化當中所宣導的俠義道德深得民眾認可。正是因為有這樣廣泛的文化基礎,以宣揚懲惡揚善、打抱不平,施行以暴制暴的中國式暴力美學的結晶,即武俠片,才會大行其道。在武俠題材的影視作品當中,武俠一般都是本領高強,並且超然世外,恪守一套遊離於俗世人之上的行為準則。

功夫和武俠文化互為表裡,中國式武俠,你瞭解嗎?

可以說在中國的武俠身上寄託了普通人很多理想化的內容。與西方受眾基於西方傳統價值觀當中個人英雄主義所形成的暴力美學審美體驗不同,中國人對於暴力美學的接受是基於傳統東方民族的武俠文化傳統心理,它是暴力片在東方得以盛行的重要原因,也是觀眾感受暴力美的心理基礎。以中國為例,武俠文化在民間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最能體現民間心理意識的文化形式。千百年來,武俠文化一直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各種藝術形式傳播,從戲曲到傳奇、評書、鼓書等等,主要的題材大都包括俠義之士的事蹟。

功夫和武俠文化互為表裡,中國式武俠,你瞭解嗎?

連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將相在這些民間藝術形式裡也成為具有武俠人格的主人公,或是成為武俠人物的陪襯。武俠這一形象,是集中了大量觀眾心目中的理想化元素而形成,是民間文化心理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在影視文學作品當中,所謂的"武俠",除了要具有高強的武功和本領,還應當具備一套與之相對應的道德行為準則。

功夫和武俠文化互為表裡,中國式武俠,你瞭解嗎?

中國式武俠的行為準則以"義"為核心,這個"義"字小則講江湖道義,大可至天下大義,黎民百姓的命運。所以武俠不僅意味著替天行道、急公好義、急人之難、扶危濟困、仁義誠信,必要時還肩負救民於水火的重任。在中國武俠電影史上,黃飛鴻電影一直倍受歡迎。這不僅因為黃飛鴻在電影裡打抱不平、抑惡揚善,更在於他的俠義人格的魅力,他奉行儒家傳統的道德精神,講究禮(謙恭有禮)、義(行俠仗義)、忍(克己忍讓)、恕(勸壞人改過從善)、和(力主和平解決事端),尤其強調武德,主張練武是為強身,反對濫用暴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