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有哪些区别?

随缘3688QH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表3.1.1,可知低应变法可以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断桩身完整性类别;高应变法可以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断桩身完整性类别等。

动力试桩的概念及原理:在桩顶作用一动态力(动荷载),在桩顶量测桩土系统的动力响应,如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信号,对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进行分析,可以对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评价。

高应变法:用重锤(重量为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1.5%)自由下落锤击桩顶,使其应力和应变水平接近静力试桩的水平,使桩土之间的土产生塑性变形,即使桩产生贯入度,一般贯入度不小于2mm,且不大于6mm。桩对外有抗力(承载力)是通过位移产生,有了位移,桩侧土强度得到充分发挥,桩端土强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此时,量测的信号含有承载力的因素。

低应变法:用手锤、力棒敲击桩顶,或用激振器在桩顶激振,其产生的能量小,动应变约105(高应变动应变为103),通过桩顶量测速度时域波形,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张工注册岩土工程师


这个建筑专业的基桩检测技术,还有铁路工程和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

基桩高应变法检测为应力波反射波法,其是相对于“低”应变试桩而言的,根据应变的大小区分为:高应变法、低应变法,亦称为为大应变法、小应变法检测。

1、定义不同

低应变检测:指在桩顶施加一个动态力(动荷载),动态力可以是瞬态冲击力或稳态激振力。桩-土系统在动态力的作用下产生动态响应,采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在传感器的桩顶测动态响应信号(如位移、速度、加速度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时域分析或传递函数分析,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

用反射波法,对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测试;对同一根基桩,三次锤击所形成的三条波形曲线在形态、振幅及相位上应基本一致,采集数据方算合格

高应变检测:高应变检测是一种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实验时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

2、原理不同

低应变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的主要功能是检验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如桩身缺陷位置判断、施工桩长校对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性估计等。用手锤或力锤、力棒敲击桩顶,由此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以波速C向下传播,

应力波通过桩阻抗z(Z:AC)变化界面时(如缩径、夹异物、混凝土离析或扩径),一部分应力波产生反射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应力波产生透射向下传播至桩端,在桩端处又产生反射。

由安装在桩顶的加速度或速度传感器,接收反射波信号,并由测桩仪进行信号放大等处理后,得到加速度时程曲线。从曲线形态特征可以判断阻抗变化位置或校核桩长,由平均波速大小估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高应变检测:高应变检测的基本原理就是往桩顶滞轴向施加一个冲击力,使桩产生足够的贯入度,实测由此产生的桩身质点应力和加速度的响应,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之间产生足够的相对位移,以充分激发桩周土阻力和桩端支承力.从桩身运动方向来说,有产生向下运动和向上运动之分。习惯把桩身受压(无论是内力、应力还是应变)看作正的, 把桩身受拉看作是负的;

把向下运动(不论是位移、速度还是加速度)看作正的,而把向上的运动看作负的。由于应力波在其沿着桩身的传播过程中将产生十分复杂的透射和反射,因此,有必要把桩身内运动的各种应力波划分为 上行波和下行波。

由于下行波的行进方向和规定的正向运动方向一致,在下行波的作用下正的作用力(即压力)将产生正向的运动,而负的作用力(拉力)则产生负向的运动。上行波则正好相反,上行的压力波(其力的符号为正)将使桩产生负向的运动,而上行波的拉力(力的符号为负)则产生正向的运动。

由于锤击所产生的压力波向下传播,在有桩侧摩阻力或桩截面突然增大处会产生一个压力同波,这一压力回到桩顶时,将使桩顶处的力增加,速度减少。同时,下行的压力波在桩截面突然减小处或有负摩阻力处,将产生一个拉力回波。

拉力波返回桩顶时,将使桩顶处的力值减小,速度增加。掌握这一基本概念就可以在实测的力波曲线和速度曲线中根据两者变化关系来判断桩身的各种情况。

3、检测设备不同

低应变检测:低应变检测仪,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携带,现场操作简单,内置高容量锂电池,可连续工作6个小时,太阳强光下屏幕清晰可见。高强度铝合金机壳,结构稳定耐用。

3级A/D组合设计,动态范围大,信噪比高。现场可进行滤波、指数放大、定缺陷位置等分析功能。支持英文操作,符合国际各种规范要求。可扩展为无线采集模式(另有无线语音低应变采集模式)

高应变检测:一套完整的测桩仪,应能够足现场测试及数据分析的要求,而且仪器的配套性及维修方便性亦要满足使用要求,一种高品位的测桩仪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很高 的水准。

仪器的硬件要求,包括A/D转换器、前置放大和滤波器、稳定性和适用性。仪器的配件性和维修方便性亦应满足现场测试、记忆、再现功能,合理正确的实时分析功能,美观的图形打印与显示功能等。仪器的配套性和维修方便性亦应满足现场测试要求。


江南品古


这不是历史知识吧!

1、主次关系不同。

基桩动力检测方法按动荷载作用产生的桩顶位移和桩身应变大小可分为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

2、工作原理不同。

高应变法是用瞬态激振,使桩土发生相对迁移,利用波动理论揭示桩土体系在接近极限阶段时的工作性能,评价桩身质量,分析桩的极限承载力;低应变法是利用低能量的瞬态或稳态激振,使桩在弹性范围内作低幅振动,利用振动和波动理论判断桩身缺陷。

3、弹性范围内不同。

高应变法与低应变法的根本区别在于高应变法考虑了桩周土的弹塑性响应而低应变法仅使桩周土完全处于弹性范围内,具体比较如下:

(1)按位移大小分。高应变动力试桩利用重锤打击桩顶,使桩产生动位移接近常规静载试桩的沉降量级,以便使桩侧和桩端岩土阻力大部分乃至充分发挥。

桩周土全部或大部分产生塑性变形,直观表现为桩出现贯入度。低应变动力试桩则采用手锤、力棒或铁球锤击桩顶,或采用电磁激振器在桩顶激振,桩-土系统处于弹性状态,桩顶位移比高应变法低2~3个数量级。

(2)按桩身应变量级分。高应变法桩身应变量通常在0.1‰~1.0‰范围内,低应变法桩身应变量则一般小于0.01‰。

扩展资料

类桩分类原则:

桩身完整; 时域信号特征: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幅频信号特征: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 Ⅱ类桩

分类原则: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时域信号特征: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幅频信号特征: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f’>C/2L Ⅲ类桩。

分类原则: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时域信号特征: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桩和Ⅳ类桩; Ⅳ类桩。

分类原则:桩身存在严重缺陷;幅频信号特征: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时域信号特征: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 △f’>C/2L。

无桩底谐振峰;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