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貨幣貶值更長遠的“痛”:勞動貶值

經濟下行,貨幣貶值,固然可怕,然而比貨幣貶值更可怕的是:勞動貶值。

近日,臨川70名教師集體辭職報道轟動網絡,人們禁不住問個為什麼?不是說老師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嗎?不是說老師的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嗎?老師不是還有兩三個月的寒暑假嗎?為什麼還辭職?

對於教師辭職的原因,有人說教師待遇低,有人說這些教師吃空餉,還有說是其他原因。

原因很多,但任何原因都離不開待遇兩個字。網絡有當地教師總結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

江西全省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很低,大部分教師每月到手工資都在都在2-3千元,無法養活一家人。

還有其他原因,或者涉及教師績效福利(太辛酸)、或者涉及與公務員獎勵工資(太敏感),就不在此摘錄。

又有報道,咸陽辭退40多名醫護人員,“掃地出門式”“優化”只能令醫護人員“心寒”。

此前有報道,陝西醫院領導防疫補貼竟然比一線人員多。又比如,基層學校裡不上課的領導,拿的績效比上課的老師多。難道這就是一線人員應有的待遇?

又想起一幅漫畫,一個工程只有一個人做事,圍在周圍的都是監工。創造價值的是做事的人,分享價值的是監工和做事的人。可能做事的人分享到的價值,還不如監工。現實世界有沒有漫畫中情節呢?答案是:有!

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只有勞動者合理分享勞動產生的價值,勞動者才會認同自身勞動有價值。經濟下行,貨幣貶值,只是暫時的“痛”,終將會過去。勞動貶值,勞動者覺得勞動不值,不再安心勞動,那才是長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