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导弹能打出一万多公里,轰炸机岂不是多此一举?为何还要研制

一说到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想必我们第一印象就是洲际导弹的威力更为巨大,甚至战略轰炸机在它的面前就是“弟弟”的存在。其实,如果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洲际导弹威力巨大是因为它可以加装核弹头造成核打击,并且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就像我国的东风41洲际导弹一样,可以额外加装数枚分弹头,即使用美国的爱国者系列防空导弹系统都很难进行拦截。

值得一说的是,我国的东风系列洲际导弹更能和俄罗斯的“白杨级”以及美国的民兵3洲际导弹相提并论,射程都能够达到一万多公里,东风41洲际导弹更是达到了一万两千公里左右的最高射程。这样的洲际导弹完全可以覆盖美国全境,可谓是指哪打哪,如果说再使用轰炸机挂载导弹进行轰炸的话似乎有些多此一举,那么有了洲际导弹是不是真的就不需要轰炸机了呢?


其实这两者的本质还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战略轰炸机更为高级一些,而相反的弹道导弹或是洲际导弹我们早已在数十年前就已研究出了成果。而战略轰炸机则更能体现出现代化技术,作为战略轰炸机而言它的突防能力同样非常强,而且现如今的战略轰炸机所挂载的导弹都是巡航导弹以及空地导弹。可以想象,拥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在以自身速度为基础之上外挂巡航导弹后,导弹的突防能力有多强?突击速度也是极其迅猛的。


另外一点,所谓的洲际弹道导弹虽然看上去体积非常的巨大,有种大国武器的视感,然而相比战略轰炸机而言水平还是略低了一筹。世界上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远不止中美俄这几个大国,就连向巴基斯坦这样的小国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弹道导弹,可以说洲际导弹的研制确实门槛很低,至少和战略轰炸机相比来说战略意义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大。


而轰炸机和洲际导弹不同之处还在于,轰炸机并不是一般国家能够玩得起的,如果没有完整化的工业生产线或是技术,再者就是缺乏资金,是根本不可能采用战略轰炸机的。战略轰炸机的优势有很多,它不像洲际弹道导弹一样属于一次性消耗品,用过一次就不可能再回收利用。而战略轰炸机只需要执行任务完成后返航加油就可以再次准备执行第二次任务,性价比确实高了很多。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一场战争都需要用到洲际导弹,洲际导弹的局限性也是非常大,而战略轰炸机完全不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无论是海上的目标还是地面上的目标,远程近程轰炸机都能够进行打击,从效率方面和成本方面来说都要比洲际弹道导弹要划算的多。仅仅从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的作战经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战略轰炸机与洲际导弹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至少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美军的B2隐轰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