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诸葛亮魏蜀两大统帅,为何对孟达如此忌惮,孟达到底有多厉害?

佳宁姐姐说历史


(孟达与刘封)

司马懿和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孟达其人。

孟达这个人,在三国时期,名声不是特别好。建安初年,孟达与法正一起投靠了刘璋混口饭吃,等到刘备入主益州,孟达就投靠了刘备。孟达这个时候,为蜀汉集团还是立下了一点功劳的,先后攻占了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附近)和上庸(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附近),后与刘封共同驻守上庸。只可惜,孟达此人大局意识不足,且胆小怕事,畏惧孙吴、曹魏军事实力,又挑拨刘封与关羽关系,两人拒绝发兵救援被困麦城的关羽,事后,担心蜀汉集团清算,又投靠了曹魏集团,孟达为向曹魏集团投诚,主动请缨截击受命前来兴师问罪的刘封,并因此受到曹丕重用,领新城太守(上庸、房陵合并为新城)。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孟达已经奉命再次驻守上庸、房陵。正因如此,孟达成了反复无常,背主求荣的小人,更因为他教唆刘封不去解救大忠大义的关羽而遭后世唾弃。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面对这样一个不太光彩的人物,司马懿、诸葛亮为什么会忌惮呢?

我觉得应该不是忌惮,诸葛亮更多的是拉拢,而司马懿更多的是防备和不信任。原因是什么呢?

一、孟达驻守的新城战略位置太重要,是蜀汉集团失去荆州后再次兵出宛、洛的重要通道,将有力地配合诸葛亮北伐

新城,也就是上庸和房陵一带,战略位置有多重要呢。三国演义中有过非常直接的表述,从上庸、房陵可以径取洛阳,如果奇袭成功,可以有力地配合诸葛亮北伐中原,形成两路并进的大好局势,曹魏集团将受到巨大的军事压力。所以说,诸葛亮必定会极力拉拢孟达。正好此时曹丕去逝,朝中多人嫉妒孟达,孟达本人又是蜀国降将,朝中没有根基,整天忧心忡忡,已有重新归顺蜀汉之心,两人一拍即合。为了能够成功拉拢孟达,诸葛亮在给孟达的书信中,言辞极为恳切,甚至吹捧孟达“若成大事,则公汉朝中兴第一功臣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孟达名声不好,司马懿又探知孟达要反,为了守住上庸要地,战略战术上肯定要重视孟达

孟达亲信早已把机密事告知了司马懿,司马懿深知孟达反复无常,如果失去上庸诸郡,曹魏集团必将陷入军事被动的局面,司马懿并没有申奏曹魏天子,而是特事特办,一边向孟达传达了一个假军令,说自己已经去了长安抵御蜀军,让孟达也准备好,随时要上前线的,放松了孟达的防范之心,同时直接领兵星野赶赴上庸,八天行军一千两百里路,奇袭了孟达,孟达临死都有点恍惚,司马懿是怎么像天神下凡一样的出现了自己的面前。这里并不是说孟达有多厉害,司马懿如此重视他,主要还是兵贵神速,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如果孟达一旦投靠蜀军,魏国将两面受敌,军事上极为被动。

三、孟达本人能力确实一般,贪利忘义而又糊涂透顶,实在不值得三国两大天王如此重视

第一点,劝刘封不去援救关羽,害怕无法抵御曹魏、孙吴大军而被杀,难道就不怕见死不救被蜀汉集团追究责任吗?实在是愚蠢透顶。

第二点,盲目自大,不听诸葛亮的再三提醒,麻痹大意,导致了兵败自杀。

第三点,识人不明,孟达的同盟申仪、心腹李辅、外甥邓贤都不与他一条心,正是因为他们的告密,导致司马懿兵临城下,手刃了孟达。与这样一群人共事,却没有发现他们的浪子野心,该是多么糊涂啊。

小结

重视孟达,实在不是因为孟达有多牛,主要还是孟达的位子太重要了。不管是上庸郡军事势力倒向蜀汉、曹魏哪一方,都将给另一方造成极大的军事压力,所以说,司马懿、诸葛亮都给了孟达以极大的关注。


山河明月


诸葛亮对孟达,不仅是忌惮,更多的是痛恨。孟达杀了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诸葛亮恨之入骨。

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自幼孤苦,3岁丧母,8岁丧父,他和姐姐、弟弟诸葛均投奔了叔叔诸葛玄,后来又跟着叔叔到了荆州。


在叔叔的撮合之下,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世家大族公子哥蒯祺,夫唱妇随,美满幸福,但战乱年代,幸福的小船说翻就翻。

刘表死了之后,曹操南下,刘琮举城投降,荆州转而到了曹操手里,蒯祺也成了曹操的手下,做了房陵太守。

赤壁之战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刘备占据了荆州四郡,准备趁热打铁,西取川蜀。刘璋的手下法正、孟达和张松吃里扒外,关键时刻当了汉奸,川蜀最终到了刘备手里。

孟达因“投敌”之功,被封为宜都太守,之后刘备又让孟达继续攻打房陵,把他的妻儿老小留在了成都,当作人质。

前面介绍过,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是房陵太守,但蒯祺“不识时务”,脑袋一根筋,誓死不降,孟达攻破城池之后,杀了蒯祺。


或许孟达并不知道蒯祺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但他毕竟杀了蒯祺,自此彻底惹怒了诸葛亮。

当然了!诸葛亮自诩正人君子,极为爱惜政治羽毛,并不敢明目张胆地杀掉孟达,但他是个政客,自然有政客的手段。

后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邀请孟达、刘封侧翼配合,但孟达、刘封以新占上庸人心不附为由,拒绝出兵。

关羽败走之时,派人向孟达、刘封求救,孟达依然不肯发兵,最终荆州失陷,关羽父子被杀。孟达腹背受敌,此时法正已死,朝中没了靠山,他又担心遭到诸葛亮报复,权衡利弊之后,投降了曹丕。

对于孟达的背叛,诸葛亮悲愤已极,他的建议是杀了孟达的一家老小,但刘备没听。《三国志》:

欲诛达妻子,先主不听耳。


一晃十年过去了,器重孟达的曹丕死了,新任君王曹睿提拔了一批新人,让孟达倍感失落,司马懿似乎也不待见孟达,孟达更是郁郁寡欢。

这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诸葛亮洞悉了孟达的不安,于是给孟达发了条微信:“达达,你的家人在成都很好,现在家乡富裕了,在外不好混,就回来吧!”

孟达看了微信,心潮澎湃,想了一夜之后,给诸葛亮回了信息:“可我是有罪之人,蜀君岂能原谅我?”

诸葛亮又回了一条:“别怕,刘禅那傻子听我的,我准备北伐了,你可为内应,功成之后,我保奏你为大将军。”

孟达看了,心动了,回了一句:“谢谢老弟!”,诸葛亮看了回信之后,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之后把微信截频转发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看到之后,大惊失色,决定立即采取行动,甚至都没向曹睿核实一下情况,便带着大军浩浩荡荡杀过去了。

孟达得到了探报,知道走漏了消息,于是决定反叛,但反叛不是口头说说这么简单,不仅要做思想动员,还要准备粮草,孟达推算,司马懿要先向曹睿汇报,一来一回要八天,然后再派兵杀过了,最快也要八天,加起来要十六天。

孟达觉得时间充裕,于是不急不躁地准备的,可是刚刚到了八天,司马懿便已杀到了城下,孟达措手不及。

原来,司马懿根本没有汇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昼夜疾驰,八天就赶到了。后来司马懿把城池围了整整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投降,孟达被杀。



说到底,孟达死于诸葛亮之手。

那么,司马懿、诸葛亮对孟达忌惮吗?肯定是的,这么一大股势力,不管是哪一方,都会忌惮的。


一半秋色


孟达,字子度,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大将,后与法正、张松一同迎奉刘备入蜀,改投刘备。刘备在平定益州后,封孟达为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胜利后,派孟达从秭归攻房陵,攻城掠地。

孟达不负众望,进展顺利,斩杀房陵太守蒯祺,夺取房陵郡。他在夺取房陵后,乘胜追击,继续进攻上庸。刘备担心孟达一人拿不下上庸,于是令自己“义子”刘封从汉中顺着沔水,前去支援孟达,并统领孟达的军队。

刘备派义子前去帮助孟达,还有夺取孟达成果的意思。刘封和孟达夹攻上庸,并成功夺取。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征调刘封和孟达两人,却遭到了拒绝。后关羽败亡,孟达害怕刘备埋怨自己,同时与刘封不和,常遭到刘封的欺辱,连自己的乐队也被刘封抢夺。他于是带领4000多部曲叛变,投奔了曹魏。

孟达叛蜀投魏后,受到魏文帝曹丕的重用,被任命为新城太守,和夏侯尚、桓阶亲善。孟达占据的上庸三郡,属于半独立状态,对于曹魏皇帝的圣旨,想听便听,如果对自己不利,便当作耳旁风。

孟达有自己的私人部队,夹在曹魏和蜀汉之间,左右逢源,连司马懿、诸葛亮魏蜀两大统帅都对孟达非常忌惮,那么孟达的到底有多厉害?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诸葛亮忌惮孟达

魏文帝曹丕对孟达非常信任,夏侯尚、桓阶等曹魏重臣对孟达也友好,他没有反叛之心。然而,曹丕死后,孟达逐渐失宠,萌生了反叛的心思。蜀丞相诸葛亮抓住了机会,暗中与之通信,劝说其图谋叛魏。

此时,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对占据上庸的孟达非常忌惮,因此准备拉拢孟达。诸葛亮怕孟达反复无常,便想促他速叛。诸葛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想了个很奇葩的办法。他知道魏兴太守申仪和孟达有矛盾,于是派郭模到申仪那儿诈降,故意泄露孟达叛魏的大事。孟达得知自己叛变的事情泄露,筹备起兵。

试想,如果诸葛亮不是忌惮孟达,不是为了促进第一次伐魏的顺利进行,怎么会给曾经的叛将写信,诱导其归顺蜀汉。

《魏略》:(孟)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崩,时桓、尚皆卒,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

司马懿忌惮孟达

申仪得知素来与自己不和的孟达有投敌的行为,便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司马懿也非常担忧,怕孟达突然发难,拉起大旗归顺蜀汉。他于是给孟达写了一封信,意在稳住孟达。孟达收到司马懿的信之后,对自己是否应该叛魏投蜀,犹豫不决。

司马懿明面上安抚孟达,暗中带兵前去征讨。当时司马懿手下众将认为应该先向皇帝请示,再做决定。而司马懿却认为应该快速出击,先斩后奏,在孟达反应过来前,将其除掉。

按照常理,司马懿得知孟达有反意,应该先禀报魏帝,拿到圣旨,再去平叛。孟达也是这么想的,认为司马懿至少需要三十日,才能抵达上庸。这段时间,孟达有足够的时间修筑防御工事,到时候司马懿大军来到,只能望洋兴叹。

然而,司马懿忌惮孟达,怕孟达反叛之后,和诸葛亮夹攻曹魏,因此在给魏帝上书的同时,带兵前去平叛。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司马懿仅仅用了八天便赶到上庸城,此时孟达大惊失色,这才被擒杀。

《晋书·宣帝纪》: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

司马懿当时手握重兵,与之交好的魏文帝曹丕刚刚去世,他受到新帝曹叡的猜忌,随时可能有杀身之祸。对于魏帝曹叡来说,兵权是最大的倚仗,哪个大臣也不能不经过自己的授权,而随意动用军队。司马懿是冒着生命危险,带兵前去平叛的。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有什么后果,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说明司马懿忌惮孟达, 怕孟达反叛对曹魏造成更大的伤害。

结语

诸葛亮在第一次伐魏时,忌惮上庸的孟达,害怕孟达与魏兵联手夹击自己,这才给其写信,将其收买,减少伐魏的阻力。

司马懿忌惮孟达与诸葛亮联合,对曹魏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才冒着被魏明帝曹叡猜忌的危险,先斩后奏,带兵前去擒杀孟达。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