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低调的电气巨头:全球拥有几百家工厂,在中国一年进账620亿

近几年,随着制造业人力成本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自动化技术愈发受到行业重视。特别是以数字化、工业4.0对于全球制造业的变革,将极大改变传统工业理念。而德国西门子这家低调的巨头,无疑是行业的先驱者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西门子于1847年成立,已历经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自动化、电气工程和电子巨头,在全世界拥有几百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员工超过三十万名。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工业、医疗、能源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

说到西门子公司,那就不得不提及其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1816年,维尔纳在德国汉诺威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在他23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离世,他不得不担起照顾八个弟妹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感后来也深深地融入了企业文化之中,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

维尔纳从小就进行了许多电学方面的研究,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1847年,他发明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即指针式电报机。同年10月,他和搭档一起创立了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即西门子公司前身)。凭借维尔纳的商业头脑,再加上他那些价值巨大的发明创造,公司很快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1866年,维尔纳发明了实用发电机。这项发明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化的进程,由此开启了电气化时代,西门子公司更是凭此,一举成为世界领先的电气设备制造商。而在维尔纳发明发电机这段时间,公司开始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一举争取到了伦敦-印度加尔各答的全线电缆大单。该电报线路长达1.1万公里,且大部分都是海底线缆。该工程竣工后,直接将伦敦和印度之间的信息传递时间由原来的30天缩短到28分钟。这也让该公司声名大振,此后各种订单接踵而来。

除电报工程之外,西门子也在涉足电气行业,这是让它进入巨人行列的重要因素。在实用发电机的带动下,该公司在1879至1882年四年间,先后为柏林街道安装了路灯、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梯、第一个电子公共交通系统以及第一辆无轨电车,还包括进入电话机领域。

不过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西门子的创新能力进入了瓶颈期,企业的发展依赖收购其它公司,并且好几任掌门人都延续了这种风格。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西门子收购的公司达到上千家,还专门成立了整合能力中心。不过,由于企业文化不同,整合起来谈何容易。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门子产品实力衰竭问题暴露无遗,又背负了沉重的负债压力,企业也陷入了一片阴影。

直到2013年Joe Kaeser出任CEO后,公司的经营状况才出现好转。并且对企业的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把十六个业务部门精简为九个业务部门,并在2014年的时候彻底退出家电领域。将业务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领域,其中数字化板块成为企业投入的重点。

根据西门子公布的2018财年业绩显示,其全球总营收达到830.4欧元(约合641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西门子在中国市场实现营业收入逾81亿欧元(约合6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截止到6月18日,其最新市值为478亿欧元(约合3695亿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个横跨三个世纪的老牌德国企业,西门子的创新力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并没有落后。相反,在工业4.0时代,西门子凭借其在工业领域的巨大优势,仍将发挥出巨大的改造力和影响力。微信公众号《LD物联》回复会员可获得爱奇艺,优酷视频会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