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糊肛、尖叫、拉白痢怎麼辦?如何提高雞苗成活率?養雞看過來

隨著疫情影響,許多人選擇了放棄外出打工,選擇投入養殖行業。由於缺乏養殖經驗,對飼養管理瞭解不到位,出現不同程度的傷亡,給家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損失。下面美玲老師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基本的育雛知識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小雞糊肛、尖叫、拉白痢怎麼辦?如何提高雞苗成活率?養雞看過來

經長途運輸後的雛雞先飲用“速補21”或5%的葡萄糖水。水的溫度以26--30°左右為宜,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可促進新陳代謝,刺激食慾,增強抗病力。並注意飲水器數量的充足,分佈均勻,讓雛雞容易接近並隨時喝到飲水。雞群中有1/3的雞子有啄食表現時開始喂料,飼餵時應本著少喂勤添加的原則,保證每天適宜的飼餵次數。注意開食前使用開口藥,有助於淨化沙門氏菌,避免引起雛雞白痢。點我諮詢

雛雞溫度控制一般原則 雛雞前3日齡溫度一般控制在33-35℃,如果雛雞體質弱可以適當提高1℃左右,4-7天溫度控制在31-33℃。 保持溫度的適宜、均勻、穩定對雛雞的健康和生長髮育至關重要,是養好雛雞的關鍵。首先,確保雞舍內溫度均勻,各處相差不超過1℃。溫度不均勻直接造成雛雞發育不均勻,體質參差不齊,增加育雛難度;其次,保持雛雞脫溫的穩定,每天降溫不可超過1℃以上。最好根據育雛末期的目標溫度,制定出詳細到每天的溫度控制計劃。例如,4

2天目標溫度為20℃,在育雛期可以每隔3天降1℃,從而達到平穩脫溫的目的。育雛時還要結合“看雛施溫”。

小雞糊肛、尖叫、拉白痢怎麼辦?如何提高雞苗成活率?養雞看過來

雛雞溼度控制 溼度應保持在40%-60%,溼度過低,雛雞易脫水,空氣中粉塵增多易損傷雛雞的呼吸道黏膜誘發呼吸道病。在高溫低溼時,可以通過帶雞消毒的方式增加溼度降低溫度,同時淨化舍內環境;在高溫高溼時可以通過增加通風量方式減小高溫高溼對雞群的不利影響,對於低溫高溼,可以增加舍內溫度的同時適當加大通風量。

小雞糊肛、尖叫、拉白痢怎麼辦?如何提高雞苗成活率?養雞看過來

要加強通風

1、通風的目的 保證雞舍內充足的氧氣含量(19.6%);調解溫度,排走雞身體處過多的熱量;排出溼氣;減少舍內灰塵;減少舍內有害氣體的蓄積,例如,氨氣和二氧化碳。

2、通風方法育雛前期以保溫為主、通風為輔,通風的目的是為了適當的換氣;白天外界溫度高,雛雞活動量大,可以適當增加通風量,而夜間外界溫度低,雞群活動量小,應減少通風量;前7天風速和通風量不易太大,以人感覺溫暖舒適不悶為宜。

養殖不容易,飼養管理是第一,養防結合,防重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