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曹孟德的逆袭记

盛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邵

东汉末年有评论家,名许邵,字子将。这许子将无其他爱好,专喜评论。据传,徐子将每个月都要对当世豪杰进行一次评说,下至平民草寇,上至达官贵族,因这徐子将祖上也曾阔过,历任三公,因此天下人对徐子将的人物评——月旦评,甚是看重。范晔的《后汉书》中曾记载过:曹孟德年少时期曾经置办丰厚大礼请徐子将评说,可徐子将却不曾看起曹操,因此不想谈相,后来曹操找到许子将的一个把柄,以此来威胁许子将,后者无奈,只好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笑而去,从此声名鹊起。

早年的曹操没有动武的心思,也可能是为了动武,他在官场蛰伏了多年。二十岁曹操举孝廉为郎官,刚到岗位,曹操干的是宫禁守卫的活,也就是守卫宫门。其实这倒是个稀松平常的活,可到了曹操手里,就不再稀松平常了,曹操命人制作五色棒,悬于宫门左右,一旦有人犯禁,直接棍刑伺候,偏偏有人不信邪,蹇硕的叔叔知法犯法,仗着自己的侄子蹇硕是被灵帝宠信的小黄门,大摇大摆的深夜里违反宵禁行走,曹孟德二话不说,不看蹇硕的脸色,捉住他叔叔直接棒杀,震动京师。这连皇帝身边的人都敢得罪,这京城内还怕谁呢?可权贵们也揪不出毛病,不怨反赞,称颂曹孟德不畏权贵,敢为人先。连连举荐,曹操一路升任为县令。曹操是那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他的心中怀有对太平盛世的理想,所以他不拘泥于方寸之间,倘若他唯唯诺诺,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宫禁守卫了。

曹操是出色的军事家,擅于攻伐,与此同时,他也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在曹操的史话里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窥知一二。据记载,在麦收时节,曹操率军出征,沿途的百姓们害怕士兵,不敢回家收麦子。曹操便告诉士兵说:他是奉命讨贼的,现在正是麦收时节,他命令士兵不允许踩坏农民的麦子,违者斩首示众,老百姓们不必害怕。可谁知话刚说完,曹操的战马便发了疯,直接冲到了麦田里,踩坏了很多麦子。看到这个场景,曹操便让人找来了当地官员,要求官员惩治自己的罪过。官员说:您是丞相,我怎么敢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是一军之长,如果我连自己的话都不遵守,怎么要求我的士兵遵守呢?将来怎么统领我的士兵呢?”说完便要自刎。这时曹操的谋士郭嘉走了上来,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曹操略一思量,便道“既然如此,我的罪责也不能免去”。说罢,拿起宝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并传令三军“我本应斩首,但作为一军之长,还有更重要的使命,今日以发代头,我为自己的过错承担了罪罚”。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曹操懂得治军之理,善于顺军心,顺民心,敢于自我批判,直面错误,改正错误,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也懂得审时度势,为他今后的霸业成就打下了基础。


曹操的演练台

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这一点在他幼年时期便有所表现。少年时期的曹操,嚣张跋扈,游荡无度,他的叔叔多次向曹操父亲曹嵩告状,曹操对此很担心,于是有一天在叔叔前来看望自己的时候,曹操装出中风的样子,他的叔叔连忙告诉了曹操的父亲,可没过多久,当父亲前来看望曹操的时候,曹操又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曹操父亲问他“你叔叔刚才说你中风了,现在好了吗?”曹操便说“我一直都没有中风,只不过叔叔不喜欢我罢了,才说我中风了”自此以后,曹操父亲便不再理会曹操的叔叔了。

曹操的智谋年少时期就已经初露锋芒了,在其生涯中,不乏有很多鲜活的例子。

众所周知,曹操早期的贴身守卫是使双斧的悍将典韦,可典韦在保护曹操的一场战役中壮烈牺牲了,曹操自此以后也成了许多人的心头大患,所以不乏有刺客前来行刺,曹操为了应付这种场面,便令人放出话去,“吾好梦中杀人”说白了就是我曹操喜欢梦里面神游物外去杀人,为了证明这一点,曹操专门在夜里杀掉了他门口的两个守卫人员,因为当时的人还是比较封建的,看到这些场景后就坚信了曹操神人的说法,行刺曹操的人也减少了很多。其实从这里我们不乏看出曹操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善于把握每个人的弱点,谨小慎微,步步为营,总是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许子将曾言:尔盛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评语,影响了千千万万个读者,似乎在每个人眼中曹操就是个心机boy,一句乱世奸雄,成为了很多人对曹操的传统认知,甚至在京剧中,曹操永远以一个阴险狡诈的白脸出现。但鲁迅先生曾言: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