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怎麼努力,才能比其他人考得更高、混得更好?

1、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中學生們在應試指揮棒下人人都在拼命學,人人都想當尖子,這個如何能如中學生的願呢?

這幾天跟一個學生晚輩聊天,發現一個現象耐人尋味。這個學生,是一所重點中學重點班級的學生,班裡45名學生,都算是學校的佼佼者了。他每天在學校裡拼命學習,晚上回家開小灶加班加點學習,他的短期目標就是超越班級40個同學,保持在前五名。

在這裡,樸行老師忽然想起來一個有趣的問題,他們班這些同學們當年考入這所學校分到這個尖子班,同學們都是智商比較高、學習勤奮程度也比較類似,同時老師教學輸入也是一視同仁的,那麼根據科學的函數原理,每個同學們差不多同等條件下的輸入,得到的結果應該是差不多的。如果是這樣的思維邏輯的話,那麼這些高中生想的那種拼命學習超越同學的美好想法可能就會落空,你學大家也在學,你憑藉什麼比別人拿到更好的結果?總不能靠運氣吧!

2、針對當前的教育輸入與結果的思考

誠然如上面所說,其實在目前教育機制下,大多數在一起學習的學生們其實在智力上並沒有顯著差異的,他們在接受師資教學、以及自身勤奮方面也幾乎沒有什麼顯著差異(都是相同的老師在教,住校生類似的學習時長)。

按理,這些方面無差異的輸入,輸出的學習結果也應該沒有顯著差異,即大家差不多的學習投入,那麼學習結果:分數的差異也應該不大。但是大部分學生都有一種心理,希望自己這一套與他人類似的學習投入,能在結果上遙遙領先於其他同學。

差不多的輸入,卻想得到好的多的結果,學生們是否能發現這個想法在邏輯上不科學甚至比較荒謬呢,但他們自己在應試教育的指引卻又多麼期待著這個想法是成立的啊。既然這個想法不成立,那麼很多為了應對中考、高考的同學們,想要比別的同學獲得更加有優勢的結果的話,他應該怎麼做呢?

3、大概率上,優質、差異化的教育輸入必將產出更加優質的結果

其實樸行老師覺得如果想得到遙遙領先的結果,而且還要看起來不費力,那麼在同學們在教育輸入端一定要獲得更加優質更加高級的輸入,從函數上講,在輸入端就享受更高級的優秀於平均水平的輸入條件,那麼同等條件下,最終學習的結果輸出一定是會優秀於其他同學的。比如大部分同學都在聽著二本、大專的老師的課程,可能這些老師對於微積分、概率統計之類的知識自己都雲裡霧裡的,而你是因為某種原因接受的是奧數狀元、985名師的課程指導,如果你和同學們智商相差無幾的情況,想必你數學必然甩開同學們很多條街了。

所以,想在學習上獲得優於旁人的超額收益,本質上就是學的東西要比別人更高級,別人在機械的學一道題,而你在學習一種解題的思維模式;別人在修煉花拳繡腿,你卻在練習上層的內功心法。當不在一個競爭層次上時,那麼你將發現打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學習對手了。

關於如何學的更加高級,很多家長或者同學們自己也許找不到什麼好的方法。其實這裡有個簡單方便的辦法,這就是可以利用互聯網教育。因為很多知名老師在互聯網上開設了課程,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很便利地被大城市的孩子獲得,同樣也可以被二線、三線、農村的學生獲得,對於這些高級資源,如果某個農村的孩子因為某種機緣知道了他的存在並且開始汲取這些名師課程的養分,那麼相比其他對這些資源存在盲點看不見這些資源的同學們,想必結果不言而喻,學習效果高下立判了。

4、結語

當然高級的輸入,不止互聯網在線教育一種,同學們需要在生活中多留心,譬如我們碰到的一些老師、碰到的一些長輩,有許多人是謙遜內斂、腹有良謀的,如果我們能真誠地從這些高人身上獲知一二,必然收益無窮。提早接受過來人的指點或者自己去實踐體驗社會上的事務,開闊眼界開闊胸襟也是一種差異化的輸入;差異化的思路還有很多,還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合適自己的方法。這裡給出這個思路供同學們學習,其實不僅在初中、高中,就是走入了社會走入了職場,我們社會人也還是要有這種差異化的策略思維,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在人類社會中能夠有更大的勝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