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 第3回 湖南,英才少年(中)

(接上)

1831年,贺长龄守孝未满,皇帝一纸“夺情”诏书,他只得回江苏复任。真是又一个巧合啊,左宗棠的下一个恩师适时出现了。他就是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字光甫,也是著名学者。嘉庆十九年进士,官至提督湖北学政(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长),复补山东道监察御史,他以自疾乞归(因病辞官),回长沙担任当地著名的城南书院的山长(即院长和主讲)。

贺长龄将左宗棠推荐给贺熙龄,让他正式收左宗棠为学生,左宗棠也实现了免学费赴长沙著名书院读书的夙愿。从此贺熙龄作为老师,手把手地教育左宗棠,耳提面命,悉心引导,将左宗棠带进了别开生面的儒学加上实学的新天地。

这一年左宗棠还到湘水校经堂(由湖南巡抚吴荣光设立的著名书院)研习经学,并多次在两个书院的日常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因左宗棠父亲去世,生活失去依靠,只能“赖书院膏火之资以佐食”(书院对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免于学费,并给予适当的奖学金)。此时期的贫困生活,并没有难倒左宗棠,他在艰苦环境中奋力读书,并为日后大有作为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

后来左宗棠曾感慨的说:“余十余岁孤露食贫以来,至今从未尝向人说一个”穷“字。不值为此区区,挠吾素节。”他的老师贺熙龄对左宗棠也很器重,曾说:“左子季高,少从余游。观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察其进退言论,则循循然有规矩,而不敢有所放轶也。余已心异之!”

而且,左宗棠在城南书院还结交到了一生的同窗和好友胡林翼(号润芝),两个人学行相砥砺,共同奋斗,相互成就。这一点以后再详述。

转眼到了1832年,左宗棠为父亲守孝期满。由于父母相继去世,他前后为父母守孝近6年。他此时才得以准备参加科考,这次也是他第一次正式参加的科举考试。然而,年轻气盛的他,却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去参加秀才考试,那下次参加举人的考试还要等三年。但是,要选择直接考举人,却要先花钱捐一个生员(即秀才)资格。

可是家里真的没钱了,自己的学费还要靠考出好成绩,赚奖学金才有的。左宗棠最终选择了难走的路,他走亲戚、告朋友,东挪西凑,遍尝人间世态的炎凉,终于凑足了108两银子。捐了个监生的功名,直接参加了乡试(即省级选拔举人的考试)。

说起左宗棠的举人考试历程,历史又一次出现惊人的巧合,或者说好运气发生在了他的身上。当年湖南乡试考生,共有约5000人。考试要三天,录取举人48名,考卷需25天内批阅完。主考官是徐法绩,副主考官是胡鉴。本次考试左宗棠的考场作文是《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这篇考试文也是他日后选定人生道路的宣言书。这篇文章反映了他推崇经世致用之学的主张,以实用和技术见长,对儒家经典的“义理”涉及很少。

此文在当时八股官样文章中很少见,实属异类。但按照文章的题目,它取自四书五经中的《礼记.月令》:“梦春二月,凉风至,白露降。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以征不义”。文章将儒学与实学融为一体,洋洋洒洒,紧扣时代脉搏,考官也不能说左宗棠的作文是走题了。

但左宗棠的考卷,最先落到了考官胡鉴手里,他认为左的文章不合八股文的规矩,文理不通,所以批了个“欠通顺”批语。就这样,考卷阅完后,左宗棠榜上无名。可是这事儿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幸运女神降临了。

因为当年是道光帝五十岁大寿,朝廷特开“万寿恩科”。皇帝恩情浩荡,湖南省加录6名举人。于是,主考官徐法绩遍览遗卷,发现左宗棠的文章确实不错。于是推荐给大家考虑补录,但是已对该试卷批过批语的胡鉴是个牛脾气,坚决不同意放行。这一下连左宗棠的老师,贺熙龄也被惊动了,考卷被拿给他提意见。

贺熙龄知道此试卷十有八九是左宗棠所作(当时科考试卷是密封看不到名字的,且经过专人誊写试卷后供考官审卷),但他不好当面表扬自己的学生。他阅卷后批了个“文虽佳,惜不中程式,帘中人不能辨此者” 。于是争议越来越大,其他考官都认为文章好,可以补录;胡鉴势单力孤,略做妥协,将批语改为“尚通顺”。

可是,主考官徐法绩也不愿意得罪死死卡着的胡鉴,左宗棠补录的希望还是不大。但幸运女神送大礼的时候,往往一送到底,谁也挡不住。就在大家僵持之时,挡在左宗棠中举这件事上的最后一个钉子户,胡鉴却突然患急病死了。这下子此考卷一路顺畅,被列为遗卷补录第一,所有拟录取的考卷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考卷开封条之时,湖南巡抚吴荣光也专门来听取意见。看到这篇争议最大,且很有文采的卷子现出来是左宗棠之名。吴荣光很高兴,当即表示:我在湘水校经堂讲学时,这个学生曾七次考试位列第一,写出好文章,也绝非偶然。湖南巡抚的表态,无疑给左宗棠又加了好多分。因此,当年湖南省乡试最终发榜,左宗棠录位第十八名。并且,他的二哥左宗植高中榜首,成了湖南省的“解元”(即乡试第一名)。

兄弟二人一同中举,是很大的喜庆之事,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然而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左家兄弟花钱捐秀才欠下了债,家里又是一贫如洗。左宗棠需要先解决生计的问题,于是当年八月,他“入赘”湘潭的大户周家,娶了知书达理的周家大小姐,周诒(yi)端为妻。尽管这桩婚事是倒插门,很没有面子的事。但却对左宗棠一生的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很好的助力作用。毕竟有一位支持自己的贤内助,对每个男人来说,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1833年,已获举人出身的左宗棠与二哥左宗植踌躇满志,一起挑书北上,赶赴京城参加会试(选拔进士的考试)。同赴京城赶考的还有胡林翼,第一次踏上中原大地,沿途各省的见闻,也让他们眼界大开。一路上左宗棠与胡林翼同吃同住,共同研习学问,纵论古今政事之得失,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u),真是好不畅快!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