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我们为什么喜欢关注热点?

1.

热点频繁出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目不暇接,假使几日不接触互联网,就好像与人存在一条代沟,然后再花上数日才能跨越这条代沟。

细想一下,好像热点对于我们的实际价值并不是那么大,它唯一的价值应该是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谈资,但这种谈资又不是必须的,因为我们还可以依靠工作、生活、感想来交互交流和维系情感。因此说,热点其实本是无用之处。

2.

既然热点存在,那么必然会有它存在的理由吧。如果非要解释的话,那就很难不扯到阴谋论。例如,在数年前的美国大选期间,有人爆料说俄罗斯官方秘密在各大社交媒体中发布虚假新闻,影响最终双方(特朗普与希拉里)的得票率。但这则新闻发布后,很多人都认为虚假新闻的影响范围没有那么广大,只有少部分愚昧无知的人才会信。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向往精英,不是因为他们特殊、聪明,而是他们极少数人群,且不会遭受鄙视的极少数,反而言之,非精英为大多数,则大多数人属于愚昧并且能被虚假新闻所影响。

挪威一所中学做过一个社会性实验——学校内部进行票选活动,学生和老师选出自己支持的政党。在这期间,除了校长和实验方之外,学校内部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实验存在。实验方先选择一个票选支持率最低的政党,然后在数个社交媒体中建立一个虚假官方账号,再制造一些能轰动校园的虚假新闻,将整个舆论方向都引到政党所支持的政策。发布了数次虚假新闻后,又再次进行一次票选活动,实验方选出的政党已经从最后一名变成倒数第四名。虽然从这个例子中能得出残酷的现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有可能是假的。但我想说的是,也会有很多热点,是被蓄意加热。明正视听才是应该秉持的。

3.

有攻必有防,很多高超的虚假新闻我们根本没办法分辨,尤其是已经热点级别,所以我也不打算说如何分辨真假,因为我也分辨不出来。不过话又说回来,热点之所以存在,除了存在商业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被关注(这句话是废话),是被数百万千万人关注的话题才能算是热点。例如现在出现一个对我本人不利的热点出现,我很有可能出门就被人挫骨扬灰,唯一的方法就是等风声过去(很像警匪片中桥段);但是我有更好的办法加大“风力”——制造另一个热点,将大家所剩无几的注意力引诱到另一个方向,然后我就趁机“逃窜”。

所以这就是我在前文中提到的这句话——如果非要解释的话,那就很难不扯到阴谋论。对于这样一个时常需要考虑自己言行举止的国度,这也是难免;其实造成这种原因,我们本身也有很大的原因。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看微博的热搜榜,里面榜单排名稍纵即逝,我们自己的原本就快荡然无存,又加上我们自己还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任何话题在我们面前都活不了几天。

在热点面前,可悲的是我们的情绪也变得愈发廉价,今天看见热点上某个家庭的不幸遭遇,为当事人感到悲伤,转发评论为鼓励他们;转头看见某个热点,因XXX感到愤怒,为XXX申言;马上又看见自己爱豆的新闻,为爱豆打Call……周而复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表达的情绪有何价值,转头就忘。

或许在这个巨大的互联网信息内容机器中,我们连微不足道的小齿轮都算不上,我们顶多算是“润滑剂”,随时可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