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彩瓷上的“轮廓彩虹”

明清彩瓷是瓷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深受广大藏家厚爱的瓷器品类,也是近年来艺术品拍卖中的生力军。


一、明清彩瓷的范畴。

明清彩瓷是指主要生产于明清两代,以低温釉上彩为主(部分釉上与釉下相结合如斗彩)的釉彩瓷器。比如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等等。

二、“轮廓彩虹”的特征。

轮廓彩虹是彩瓷上的蛤蜊光特有的现象。是指在瓷器的彩料之外白地上,有一圈朦朦朦胧胧的彩虹之光,随着彩料纹饰的参差不齐,而永远是圈在彩料之外,若即若离,如影随形。本人称彩瓷的这种蛤蜊光现象为“轮廓彩虹”。


随着瓷龄的增加,年份的久远,这种“轮廓彩虹”的蛤蜊光现象会越发明晰,越发美丽。

三、“轮廓彩虹”产生的原理。

一是特殊彩料经过时光的磨洗而产生的氧化现象。

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会在瓷器表面产生一种彩虹般的膜状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种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一般说来,必须要两百年以上才会出现“轮廓彩虹”的蛤蜊光现象。

二是特殊条件下的光源折射作用。将瓷器釉面侧视,随着角度的变换,“轮廓彩虹”现象有强有弱,有进有退。只有在目光和光源的折射点,“轮廓彩虹”最清晰。









四、真品与赝品的区别和联系

“轮廓彩虹”是明清彩瓷的重要特征,是鉴定真赝的重要手段。假的东西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能使彩瓷上也有蛤蜊光,但绝不会出现“轮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