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攻势犀利,全军岌岌可危,副军长死活不撤离,奇迹终于发生!

1951年6月,志愿军第20军在华川一带负责阻止美军进攻,掩护整个志愿军主力转移。

长古峰,海拔830米,守住这座山峰,可以控制从山阳里至金城公路上的隘口注波岭。也可以威胁山阳里向西至金化的公路。但是不利因素也在这里,敌人可以利用两条公路使用坦克,从两个方向夹击。

6月10日开始,第20军60师180团一个营(实际兵力只有11个班)守了三天。12日拂晓,美军利用丛林掩护,突然接近主峰发起攻击。这个营终因兵力不足而失守阵地。

长古峰是左翼60师的主阵地,是全军防御体系中的要点,它的失守使得全军的整个防御体系出现了漏洞。果然,6月13日、14日两天,右翼59师的三天峰和赤根山两个重要制高点,先后被美军攻占。

20军指挥所的气氛变得十分紧张了。

此时军指挥所离前沿不到6000米,沉闷的重机枪声已可以听到。这让指挥全军的副军长廖政国一下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

但是,正是在这种危难的时刻,他显示出了非凡的胆识。

14日下午,他作出了军指挥所向预备指挥所转移的决定。下午三四点钟,廖政国叫来军警卫营营长和教导员,手指着豆栗洞前面的几个山头,下达了命令:“你们全营立即占领前面几个山头,赶紧构筑工事,坚决阻击敌人,只要有一个人在,就不能放弃阵地。”

营长、教导员看着他铁青的面色,知道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马上跑步去执行这道“死命令”。

军指挥所人员提前吃晚饭,集合转移走了。但是廖政国依然在那个住了半个多月的矿洞里。除了作战科长朱锦辉给他留下的两个参谋外,还有一个警卫班和跟随他多年的警卫员朱荣水。

军指挥所转移了,他全军的最高指挥官却不走。

有趣的是,20军指挥所位置,美军始终未能判明,因为他们想象不出会离他们只有这么近。后来南朝鲜国防部编的《战争史》里,在“华川、金城进攻战”一节里写道:“据分析,中共20军的指挥所设在金城附近。”——实际差距竟在6公里以上。

廖政国不走,手下却急了。

将近半夜,第60师师长彭飞打来电话:“副军长,太危险了!你必须马上走人。”

廖政国回答他:“我的指挥所还在原地,什么时候转移,你们不要管。”

不一会,第59师师长戴克林也来了电话,结结巴巴地说:“军指挥所转移了,副军长你咋还不走呀?美国佬的枪炮不是吃素的呀!”

廖政国火了,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要挪,就挪!我仍在这里!”话筒砰然撂下了。

奇迹就发生在这个令人不安的夜晚。

廖政国不挪动自己位置的决心,使两个师长十分吃惊和不安。他们当然理解副军长的用意:下级指挥所当然应该在上级指挥所的前面,副军长没有转移,师长没有到副军长后面去的道理。同样,团长也没有后撤到师长后面的道理。

由于廖政国不走人,师长、团长们立即连夜商议,决定竭尽全力顶住美军的进攻。于是,师主要指挥员亲自到了前沿团督阵指挥,团指挥员前移到营一级进行指挥,营干部充实到前沿连。

这一着,终于稳定了军心,全军将士巍然不动,死死顶住了美军的疯狂进攻,巩固了阵地。

第二日,战局终于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