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虚荣的世家子弟,饿死的帝王

萧衍(公元464年-549年),南北朝南梁的第一任皇帝,字叔达,小名练儿。萧衍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南梁由他建立,也可以说是在他手里走向败亡的。

纵观萧衍的一生,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挫折,就连开国立朝也非常顺利,没有像其他开国之主一样留下骂名。所以说,萧衍的一生是极具运道,这也许就是相师所说的“天命所归”。

从古至今,投胎一直是个技术活。萧衍的投胎技术相当不错。萧衍出身兰陵萧氏,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兰陵萧氏,也是南北朝南齐的建立者。萧衍的父亲是齐高帝的族弟,属于皇族旁支。这个出身,让萧衍的少年时光过得极为顺利,也给他的未来带来了许多机遇。

萧衍少时极为聪明,再加上良好得出身,造就了一个机敏、学识渊博的少年。萧衍的文学造诣尤其高,和沈曰、谢朓并称“竟陵八友”。

同时兼通经学、音乐、绘画、书法,是个极具才华的帝王。从这点来看,萧衍和他后期的宋徽宗有所相似。

萧衍的少年得意,且有家世背景作为倚靠,其是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一个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人,会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而且虚荣心强、好面子。成年萧衍的所作所为,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

第一,政绩和佛寺。从萧衍即位前期来看,国中的百姓生活相对是比较富足的。王夫之曾说:梁氏享过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所以说,当时萧衍在国内的一系列措施是给民众带来好处的。但是,萧衍真的是一个爱民如子、胸怀天下的皇帝吗?

从他后来屡次出家、赎身来看,不是的。他前期的勤政,根源在于其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所以,他即位的时候,还能够清醒地明白一个帝王的责任。

在位十二年后,就可以怠政,沉迷佛经。从始至终,萧衍是一个只在乎自己感受的人。


第二、纵容皇族。萧衍对于皇族,基本上是放纵的态度。他弟弟当街杀人,不追究责任;他的儿子萧综投递叛国,他还多次邀请其回来。(萧综据说是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

第三、侯景之乱。侯景本是高欢的部下,因与高欢之子高澄不和,转而投向西魏宇文泰;而宇文泰并不信任侯景,侯景再叛西魏,投靠萧衍。如此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个明君又怎会接纳呢。

但是萧衍接受了侯景,而且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更狗血的来了。后来萧衍和高澄讲和,但是高澄提要求了,说希望梁朝交出侯景。

这个时候,萧衍竟然又心动了。侯景虽说是个反复无常小人,但也是挺悲催的。所以,他再次叛逃了。

侯景成了萧衍的送葬者。侯景发动叛乱了,叛军长驱直入,最后兵临都城建康,围困台城。被困在台城的萧衍,只能待各路兵马进京勤王。

但是,各路兵马心志各异,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都在台城外按兵不动,偶尔做做样子。在这样的情况,侯景当然不会错失良,随即猛攻台城。

而此时守护台城的萧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开城把叛军放了进来,台城失陷。这个萧正德,是萧衍的亲侄儿。萧衍要是想到他对宗室皇族的纵容,换来的却是背叛,不知会作何感想。

最终,萧衍被侯景饿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谥号武帝,庙号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