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分析,九品中正制度对后世数百年选官产生的深远影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十六个字,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中国古代的时局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固然领导者的自身才能十分重要,但是拥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也很重要,中国古代不断为了能够选出优秀的国家臣子做出了努力,很多人一说起选拔官员制度都会想到科举制,那在科举制之前,中国又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呢?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说九品中正制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西晋逐渐完善,一直到科举制确立,在中国存在了四百多年的时间。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

多角度分析,九品中正制度对后世数百年选官产生的深远影响

九品中正制经历了三国、两晋与南北朝时期,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各方诸侯举兵自立,逐鹿中原,经过多年混战,天下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知道公元220年,曹丕为了登上皇帝之位,批准了由陈群等人定制的九品中正制。在科举制度以前,古代中国选拔官员特别青睐推举的方式,九品中正制其本质也是如此,九品中正制是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出一名大中正,这个大中正不仅要在中央得到承认而且还得是一名德高望重之人,大中正再选出小中正,选好大小中正以后,中央会发表一份人才调察表,下放到地方上,然后地方的大小中正将当地的知名人才无论出仕与否都登记在表上,分别品第,再加上评语,这项制度使得官员选拔有了一定的客观标准,但其实本质上还是依靠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对于当时来说,九品中正制解决了当时官吏选拔无标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缓解了中央与各大世家的紧张局面。但是最后九品中正制还是被科举制给PK下去了,这说明这项制度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多角度分析,九品中正制度对后世数百年选官产生的深远影响

首先就是各方人争做中正,让全国人才集中到中央,地方无才,这就导致在地方上出现了无人可用的现象,导致地方上的发展日益落后,地方发展不起来,思想、文化、经济和政治都跟不上中央的步伐,无论中央发展的多好,地方垮台,那自然国家的综合实力上不去,第二个就是关于人才的任免方面存在太多的主观性,官吏的升迁罢黜的权力都在中正一人身上,所以中正反而拥有了非常高的地位,所以不少人一直巴结讨好中正,显然中央的那些豪门世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些寒门子弟反而越来越没有机会进入中央了,毕竟那些普通老百姓哪有机会和大中正打好关系,所以在九品中正制下,反而人才的选拔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多角度分析,九品中正制度对后世数百年选官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九品中正制中关于人才的选拔还是比较科学的,将人才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去评测考量,立体化多方位的去评判一个人才,这样的选拔制度对于人才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其实间接的缩小了对人才选拔的区域,毕竟一般人来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说九品中正制是打着全民的牌子在上层阶级内部形成的一种选拔制度,对于普通来百姓来说要想翻身还是难上加难。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其实十分深远,甚至一直影响到了现在,其实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最初目的还是非常好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在创立之初还一度被认为是寒门学子翻身的机会,中正会根据一个人的品德、品行和家世,本来设定家世为选拔条件是因为家世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与视野,但是到了后面家世却成了另一层意味,家世出身成为了选拔的最重要标准,品德和才能却被忽视了。

多角度分析,九品中正制度对后世数百年选官产生的深远影响

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学习的,大多数的社会资源反而掌握在少部分的世家贵族手中,所以出身门第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就比如教育,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进入学堂学习,只有世家子弟才可以去接受学习和教育,再加上世家子弟家境比较优渥,生活条件好,所以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外出游玩,增长阅历,所以不论是教育程度还是人生阅历都比普通人丰富的多。但是九品中正制对于掌权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实现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统治,毕竟连官员的任免都随心所欲的控制在中央,九品中正制之前,各州郡的长官可以自由选拔自己的下属,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小集团,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央的权力,九品中正制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中央能够选拔出真正为已所用的人才。

多角度分析,九品中正制度对后世数百年选官产生的深远影响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直到现在都可以感受到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因为在这个社会上,信用与名声成为衡量一个人总体实力的重要凭据,直到现代的人才选拔、官员任免都要通过广大人民的评定与推选,如今的官员选拔都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仅仅要通过客观的考试考核,还要在当地的百姓之间拥有良好的声誉。所以说,其实在九品中正制中就出现了民主的影子,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民主萌芽都来自于西方,但显然看来,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觑啊。纵观九品中正制存在的四百年中,它是失败的,因为这个制度并没有学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进行完善,让同一个弊端在四百年中一直延续了下来,这又是导致九品中正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所以这个制度最后还是被科举制给淘汰了,相比较而言,科举制则更加的接地气,也有助于大规模的选拔,我国有许多名臣其实都是出身民间,通过科举制度进入朝堂,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