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記憶(回憶錄)

一、祖輩的故事

1.簡史

在老祖宗從山東遷入這裡立宗譜開始,排到我這一輩,已經是十七代了。

我懂事的時候,奶奶告訴我,咱們老家是山東人,再遠點說也不是山東的,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那個地方人。

當時,政府要往河南、河北、山東一帶移民,咱老祖宗也在其中。接到命令的人都得走,有的因故土難離不想走,政府對那些堅持不離開的人,採取強制措施,背綁起來押送。奶奶說,現在很多揹著手走路的人,就是祖宗留下的根。

大約在四百年前清朝之初,東北地區以滿族人為主,好山好水好土地他們佔有,然而,他們人口少,大片貧瘠的土地、荒山、禿坡都荒蕪了。可是,山東那個地方發展迅速,人口稠密,加之黃河連年氾濫成災,逃難的人紛紛外流。人們聽說東北地區人少地多,是個好去處,政府也希望來這裡開拓和發展。所以,山東人闖關東(東北)越來越多。

聽奶奶講,我們老祖宗是山東省燈籠府(登州府)蓬萊小云南孫家坦人。還有的老人說是蓬萊大季家鎮巨峰村人。是否同一地而名不同就不得而知了。那時,很多人乘船漂洋過海,踏上東北大地的遼寧南端土地上,他們下船後各奔一方。

我們祖宗來時是哥三個。由於人多而又亂,其中一個弟兄丟走了,可能插到別的人群裡,去了另一個地方。這哥倆一時又找不到,隊伍不能等,只好跟隨大隊北上去了。大約走了一百八十多里,來到兩側是丘陵地帶,中間有一片狹長的開闊地。這裡很少有人居住,有一處小瓦房,是專門為過路人投宿、就餐的客棧,由此而得名,叫做瓦房店。

這些人短暫居住了之後,又要行動,我的老祖宗孫剛看到這裡地廣人稀,無人佔領,便決定留下來。而另一個弟兄孫強不想留在這裡,哥倆只好分手淚別,孫強跟著大隊人馬北上去了邊外,即今天的吉林省撫松縣一帶。

留下來不走的老祖宗看到這裡廣闊的荒山、野坡、土嶺和貧瘠的土地無人管,他打馬圈地,據說,當時佔地是八十多平方里。

以後,闖關東的人多了,有買我們家地,也有租我們家地,因此,我們家成了大財主。每到年底,佃戶們都要向我們家交租,在當時,我們家已經成為當地的首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