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记:走出大别山

文丨杨德振


千里连绵、风光绮旎、钟灵毓秀的大别山,自古都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地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2020年的春天,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侵袭,让大别山南麓的部分地区黄冈、麻城、浠水、英山等地沦为病毒的入侵地。广大的山区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当地政府号召,再一次扛起了抗争与战斗的大旗,以不屈不挠、顽强阻击的坚毅品性和自我隔离的奉献精神,把新冠病毒送上了西天,阻止了蔓延扩散。疫区迎来了迟到的明媚春光,大别山人民经受了又一次严峻考验,迎来了抗疫的全面胜利和走出大别山、开城复工复产的机会。

在阻隔病毒、蹲守大别山老家中的80个日日夜夜里,我同众多的乡亲们一样,由最初的惊愕、惶惑、惊恐、不安到焦灼、苦闷、无助、无奈,再到最后的沉静、镇定、从容、淡定,既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悲壮与气概,也有从沮丧、悲切、失望到欣慰、欣喜的大反转,终于熬过了一个漫长而寒冷、极致而又残酷的春天;正像网络上一段热议的句子所说:“没有哪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只是这个春天到来的实在过于漫长,人们望断南飞雁,甚至是扭坏了脖子,踮坏了脚尖。

继麻城3月10日解除交通管制后,东倚大别山的大武汉在4月8日也全面解除了市外通道管控。这是武汉市民、湖北人民彻底打赢防疫阻击战的胜利见证日,也是一个值得进入中国历史的重要纪念日。漫长的76天封城自救,前所未有,举世罕见,这期间蕴藏着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人世悲喜故事,又上演了多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人间沧桑正道。

我为大别山人民的自觉坚守而自豪,我为武汉人民的牺牲与奉献而骄傲,我为湖北人民的同仇敌抗,众志成城,最后夺取抗疫胜利而兴奋欣喜;也为广大的援鄂勇士、解放军指战员、志愿者的慷慨赴义、舍身忘死、大爱无疆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新冠“魔头”虽能逞威一时,但最终会被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奋勇抗击而无处遁形。

阳光总在风雨后,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别山的人民抛掉了“疫区"帽子,重拾“老区”的桂冠。万木峥嵘,百废待兴,一切正常运转在逐步启动,复工复产与复学复耕,井然有序。我带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复杂心情与意外收获,也准备走出大别山、返回大广州上班了。

原本是休假回来与父母一起过年就返程的,没想到疫情阻隔,在大山里一呆就是80天。这80天,一方面受疫情的无情袭扰,胆战心惊,心神不宁,另一方面又因为疫情阻隔,享受到了超长假期,与父母度过了生命中最温暖、最漫长的一段惬意而又奢侈时光,让人有一种悲欣交加、喜忧俱在、得失相间之感。

听说我要启程返岗了,耄耋之年的父母露出了依依不舍的神情,混沌的眼睛有些濡湿。看得出,在大疫情里,我与两位老人在大山里的相依为命,守望相助,让他们增添了几份可以对抗疫情的信心和安宁生活的温馨。也幸亏我回来陪伴他们,让他们在黑夜里有一盏明亮的灯,照耀着它们踽踽前行。

乡亲们知道我要返程,纷纷来为我饯行。有的送来鸡蛋、鹅蛋,有的送来苦花菜和茶叶,有的送来菊花和茶油,还有的送来腊鱼、腊肉……在大疫情里,我把我了解的和得知的各种真实信息及时转告给他们,让他们做好防范与隔离措施。在最严重时,我在自家的三楼隔空喊话,叫:“乡亲们不要外出,不要拜年……”虽然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效果,但我尽到了一个归来游子的良知与责任,无愧我心;加之解禁后,又帮乡亲们修缮大鱼塘,蓄水备耕,种稻插秧;还把家中所有的藏书对外开放,借给无法上学的孩子们阅读……所以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感激,我不好拒绝,只好一一笑纳。

战友们、朋友们、同学们知道我即日将走出大别山、重返繁华的大广州时,也是纷纷打探返程的具体日期;有的人安排家宴,有的人开车来接送,有的人送来土特产……在大疫情里,我几乎是每隔一天就推送一篇正能量的作品,让战友们、朋友们、同学们觉得虽然阻隔在家里,不能相见,但通过我的作品可以“神交”会合;身体虽不能接触,但思想与精神却可以交流与契合。在麻城短暂相聚、火车站送行中,大家回望过往几个月的灾情,发出了“珍惜已拥有的幸福”和“珍惜健康,珍惜未来”的共同寄语与无限嗟叹,亦算是对我各种文章中的主题与主旨的认可和赞赏。






………

麻城火车北站,一声长长的高铁鸣笛声,火车开动了。火车的鸣笛声,回荡在大别山深处的千山万壑中,它涵括着我不舍故乡的情愫与情结,也承载着我对大别山这座滋养我精神力量的神圣山脉的真情实意。火车风驰电掣的是速度,拉开的却是思念与感恩的距离;走出大别山,致敬大别山;情系大别山,魂萦大别山;回首大别山,再见大别山!


2020年4月14日于广州居家中


☆ 作者简介:杨德振,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