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清政府两次被吊打,为啥却不懂得去抄作业?

不可一世的清帝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一战中被英国人打得满地找牙,英军的船坚炮利给中国的上下统治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光皇帝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船运动,但是要注意,道光皇帝是非常抠门的一个皇帝,自己穿的龙袍还有补丁。

他一面下令造船,一面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导致广东地方的一些巡抚仿造的的船只比原来的米艇、炮船大了一点点,稍微造的再大一点的话就没办法航行,说翻船就翻船。

道光皇帝只看到了英军的军舰的庞大坚固,没有发现英军所使用的火炮的威力之强大,道光皇帝也不重视各种轻武器的发展仿造。曾有大臣向道光皇帝建议必须尽快仿制英国的双筒步枪和6孔小枪,却遭到道光皇帝的严词拒绝,因为道光皇帝看到了英国枪支制作之精良,以中国现在的水平是难以仿造出来的,即便要仿造也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不如干脆不造

道光皇帝乃至后面的咸丰皇帝都在这种传统思想的作怪之下,没有能够全力投入军工生产,没有建立现代的军工制造企业,也没有建立军工人才的培训学校,更谈不上发展先进的物理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再抄作业再仿造,做出来的东西也是粗糙无比不堪大用。官员做出来的东西不行,一个行商叫潘世成的土豪,自己花钱造了一艘可以比肩英军的大轮船,大军舰。可惜这艘军舰上的火炮的配置远远不如英军,如果上了战场只能是迅速被英国军舰所击毁。

18世纪末被英军击败的法国人,深刻认识到英国造炮技术钢铁技术的厉害,法国也在引进英国的技术,但人家法国是建立一套系统的学习体系,从理论的学习到钢铁铸造厂的建立再到军事院校的建立,所以法国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反观我们中国只是学一点皮毛,没有从根子上从深层次去学习英国,因为此时的清朝的国力已经不允许了,再者清朝统治者根深蒂固蒂固的,顽固思想也阻碍了,更为系统地向英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