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比肩腾讯的迅雷,何以“消失”于互联网?

​对于80、90年后沉醉过pc互联网的人们来说,相信迅雷绝对是一个熟悉不过的名字。

迅雷作为一款产品,曾经几乎是每台pc必备的软件,用户数超4亿,日活要超过1亿。不管是因为需要下载提取还是灰产(盗版、黄色等内容)获取,似乎每个用户总有使用迅雷的理由,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竟然无一席之地。

迅雷作为一家公司,创业超过18年,是和BAT几乎同时诞生的互联网早期玩家,而且一度是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大玩家,而如今却和阿里腾讯有着两千多倍的市值的差距,市值仅剩可怜的2亿多美金,甚至还达不到对一家独角兽公司的定义。

近日,这家命途多舛的公司又生变故,前几年平步青云的原腾讯云高管后任迅雷和网心科技CEO的陈磊悄然出局,而且几乎整个陈磊核心管理层团队均一并“扫地出门”。

有员工称当天有一群人迅速接管财务等核心部门,没收了关键人物的电脑和资料,并不允许员工把电脑带出办公室。这阵势,犹如是公司有人违法违规一般。

迅雷的权力斗争谁胜谁负,为何高层总是如此动荡,其实笔者并不关心。笔者关心的是,作为早年就拥有数亿用户的入口级产品,究竟在业务层面是怎么被用户和时代抛弃的。迅雷究竟是做错了什么,还是错过了什么?

可惜迅雷错过了诸多机会

从PC到互联网,实话说不是一件易事。

强如腾讯,QQ也没有实现很快速的转移,幸好的只是张小龙的微信异军突起,给鹅厂拿到了最重要的船票;强如阿里,淘宝的移动化更是持续了数年,一度需要通过收购如UC浏览器一般的手机端入口作为导流的通道,并加以大规模的移动端补贴,最终由近日火遍全网的蒋凡完成了此壮举。

随着网速的不断加快网络资费的不断下降,在线播放流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作为一家以PC下载工具起家的公司,迅雷明显没有在行业大转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之所以说没有找准,那是因为迅雷其实并没有固步自封,在2010年前后迅雷风头正盛,也恰逢移动互联网萌芽之时,迅雷陆续做过相当多的尝试。

最为典型的两项重要尝试,分别是在线视频播放和自研游戏,前者是极大占据用户时间的产品,后者则是现金牛业务,一旦把其中一个方向做成规模,都能轻易获得几十亿市值的身价。

然而,“浅尝即止”让迅雷什么机会都没有真正抓住。

能在下载加速上做到行业领先,迅雷的技术在当时的业界也算是相当牛逼的,而在线视频播放,边下边播等功能迅雷也几乎是行业内率先做的,况且当时优爱腾关于版权的竞争完全没开始,影视综IP的价格据迅雷的高管回忆可能只有当下的几千上万分之一,可是迅雷并没有下定决心打透长视频市场,而仅仅满足于对主产品功能的补充。

而在游戏领域,也曾有高管建议CEO邹胜龙独立出一家游戏公司做自研,迅雷作为其流量来源的主阵地。在线游戏是高度依赖于流量的,当时的腾讯游戏远没有现在般强大,腾讯游戏之所以能起来,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腾讯掌握了流量,而彼时的迅雷,在PC端流量上不比腾讯差多少。如此正当的流量变现路径,迅雷依然选择了“视而不见”。

可叹区块链没能激活迅雷

迅雷真正下定决心寻找新的增长点时,时间已到了2014年末。那一年里,微信已经占据了移动端流量霸主的地位,而另一家巨头阿里则是通过收购日活过亿的UC获得了移动端重要入口。

此时的迅雷,江湖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他们的战略选择可谓是独辟蹊径,挑战技术主导的区块链和云计算,而其领军人物则是从腾讯云过来的技术大牛陈磊。

有强大技术背景的陈磊,在迅雷打造的网心科技,不得不说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方面,区块链在那个时间点上在国内仍属于概念萌发阶段,真正的商业应用仍在摸索之中;另一方面,迅雷在移动端翻盘已经几无可能,要想逆袭,确实应当发挥自身技术积淀的优势抓住下一波技术革命。

由此可见,陈磊的技术洞见还是足够超前的。

把“共享限制宽带和储存”作为突破点,结合自身拥有的下载场景,实现了虚拟资源的交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玩客币”应运而生,这种虚拟货币成为了资源交易的媒介,具备了如同比特币一般的货币属性。

“产品的货币化”,可谓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梦寐以求能实现的。这意味着产品具备了一定的金融属性,公司能通过一些策略控制这些虚拟货币的供给和消费,从而影响用户实际的付费。

受益于比特币的逐渐火热,风头正盛之时,用于生产玩客币的生产工具玩客云,竟然在京东被预约购买超过1000万台,399元一台的机器被炒到3000元一台,迅雷的市值也在2017年底开始从3美元暴涨到接近30美元。

迅雷的“第二春”成功让陈磊坐上了迅雷CEO的交椅,如果剧情发展顺利,那下一步迅雷应该能通过玩客云的出售获取大量现金流可用于云计算的研发投入和玩客币应用场景的拓展,逐步构造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生态。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ICO涉及灰色地带,国家逐步加强对相关虚拟货币的监管,玩客币也就只能寿寝正终了。而区块链的其他应用场景,大多集中于金融、公共服务领域,对于实力仍不足的迅雷来说都难以企及,云计算又因面临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的挤压变得生存空间狭小。

最终,董事会似乎再一次失去了对陈磊领导数年的区块链方向探索的耐心,几乎把整个管理层都换掉。

在笔者看来,

迅雷的这一次尝试,方向是对的决心也是有的,可惜仍然没有走远,多少是有点“非战之罪”

那么,在董事会又一次断舍离之后的迅雷,下一步的路又在何方?


作者:君健,学金融的互联网人,爱折腾的热血青年。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Upto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