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100年后仍未出现比肩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是技术or智力?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卢瑟福为核物理学奠基;

道尔顿的原子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路易斯的酸碱电子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模型……

无论是物理学、化学还是生物学领域,早在100年前,各方面已经星光熠熠。

为何100年后仍未出现比肩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是技术or智力?

​有人称“20世纪的前20年是科学史上的黄金年代”,不知你可否发现,21世纪也走过了19个年头,可至今为何未能出现比肩爱因斯坦、达尔文这样的顶尖科学家?

1.科学发展需要时间的积累

在伽利略和牛顿的努力下,物理学最早被定义好了各种物理概念,较早地形成系统的理论,因而物理学成为了最早科学化的学科。

化学则要等到后来的拉瓦锡等人的努力才趋渐成熟;至于生物进化论、甚至整个生物科学,它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更是不用多说。

一门新的学科不会从天而降,在形成之前还有大量的证据考证,在形成之后依旧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完善。

为何100年后仍未出现比肩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是技术or智力?

2.比起超高的智力,还有更重要的观测技术

时间告诉我们,一个学科理论的奠基绝非一人、一朝一夕便能完成。

上世纪能取得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天花板”级别的科学成就,除了这些顶尖科学家的超高智力,还有赖于当时突飞猛进的观测技术。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发明出微观世界的观测手段,量子力学自然不可能会出现。

相对论的诞生同样如此,正有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方程的互为矛盾,引发人类开始对“高速现象”和强引力场下的思考与捕捉,倘若不是爱丁顿等科学家对此不懈地进行观察和验证,相对论可能至始至终还被人误以为“假说”,爱因斯坦更不可能在科学界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为何100年后仍未出现比肩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是技术or智力?

回到现在,你会发现先进的观测技术只能帮助我们验证已有的科学理论,却不能验证超弦理论等超前的科学理论。就拿物理学来说,比量子理论尺度更小的、比相对论尺度更大的领域,我们至今没有观测技术来提供研究。

因此,截至21世纪的前20年,至今未能有比肩爱因斯坦的顶尖科学家,本质上在于观测技术限制了人类,而被人类智力限制了科学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