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多,伤亡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震伤亡情况的差异?

地震是一种可以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自然现象。其特有的瞬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使得地震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经济的巨大损失。

一、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地震作用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如: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滚石等,直接造成建筑物破坏,或掩埋村庄,或者砸压车辆和人员。

(2)房屋建筑的破坏和倒塌,在地震时,有些房屋虽然没有整体垮塌,但它的一些不坚固的附属构件受损塌落也是造成伤亡的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的破坏,如饥饿、社会动乱及恐慌引起的突发疾病等。

二、影响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

影响地震人员伤亡多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甚至还包括许多人为因素,而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

1 地震强度的大小

一般来讲,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距震中或发震断层的距离越近,烈度也越高。因此,一个地区的烈度越高,表示这个地区遭受地震的影响就越强烈,人员伤亡数就越多。

原因是烈度越高,地震的破坏性越大,于是灾害规模或房屋破坏程度就越高、倒房率也越高、倒塌速度也越快,室内人员来不及逃出户外的就越多,因而伤亡越重。

2 地震发生的时间

地震发生在不同时间段,死亡人数会有很大的不同。归纳起来,深夜或凌晨发震时人员伤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震发时间决定了人员对地震的反应速度。在深夜或凌晨,人们均处于酣睡状态,当地震来临时,容易惊慌失措,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和逃离措施。

(2)震发时间决定了人员的在室率。住宅内人员凌晨或深夜的在室率最高,因而夜间或凌晨发震时,会产生大量伤亡。

3 房屋的抗震能力

建筑的抗震能力越高,人员伤亡越少。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普砖混结构相比,前者抗震性能较高,一般来讲,在震级和烈度等影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的人员的伤亡率比在砖混结构内的要低。

4 建筑结构构件、内部设施等影响

在地震时,有些房屋虽然没有整体垮塌,但它的一些不坚固的附属构件受损塌落也是造成伤亡的重要因素。

非结构构件和内部设施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室内居住人员和室外行人的伤亡,建筑物倒塌方式的不同会造成人员陷入不同的环境,从而影响伤亡的数量。

5 地震区人口密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人口密度越高,伤亡人数越多。一般说来,城市的伤亡大于乡镇的伤亡,而乡镇的伤亡则大于农村的伤亡。

6 作业方式的影响

一般来讲,室内作业人员在强震作用下由于房屋倒塌,伤亡比较严重;露天作业人员因很少受到倒塌建筑的砸压,伤亡较少。

7 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震时人员所处的环境,如人员周围的空余空间情况、上部所压重物的重量等,也会影响人员的伤亡情况。地震时所处的环境越恶劣,自救和被救的希望越小,伤亡会越高。

8 警觉程度及临震时的行为状态

如果在震前人们就接受了地震科学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则地震发生时,人们的警觉程度较高,临震时的心理状态也好,处理险情的能力强,因而能较好地采取自救互救等手段减少人员的伤亡。

9 救援的开始时间、水平和有效程度

救援开始的时间越早,则获救的人员越多、获救的时间越早,人员伤亡数也就会大大减少;同时,救援中的医疗水平和救援队伍组成人员的素质越高、救援能力越强、装备越好,人员获救的机率就越高,人员伤亡数也会减少。

参考信息:中国地震局网站、中国地震科普网、《关于地震人员伤亡因素的探讨》马玉宏,谢礼立

文章来源:济震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