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兒愛打人?掌握三個養育細則,幫助娃兒走出情緒黑洞

最近,朋友嬌嬌媽向我大吐苦水,"我家娃兒動不動就'打人',現在才兩歲多,和小表哥一起玩的時候,老是坐在小表哥身上揮舞著小手打人,即便小表哥求饒,嬌嬌還是停不下來……"

這種現象發生了不止一次,最近比較頻繁,所以嬌嬌媽對此也是比較焦慮的,畢竟打人是不對的。

而且你會發現,你越是對孩子"打人"這件事反應越大,孩子貌似越是樂此不疲。

孩子喜歡打人,很多時候並不是在進行攻擊,而是身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表現,可能孩子只是在探索世界,或者是在表達情緒,用"打人"的方式來試探父母的反應,引起他人的注意等等。

面對孩子打人這件事上,我建議爸媽用這三步來應對。


No.1 孩子是在以"打人''的方式探索世界!


7-12個月的孩子,小手開始逐漸變的靈活,所以,他會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什麼都想動一動,摸一摸。

他們會特別喜歡拍人,拉扯你的頭髮,甚至有時候會咬人,對於他們來說"拍打"、"啃咬"媽媽和別的小夥伴,與"拍一拍""咬一咬"玩具或者桌椅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這些行為並不代表孩子就是真的在攻擊對方或者有暴力傾向,他們有可能只是在探索世界。

解決辦法:

很多情況下,孩子第一次學會"打人"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回應方式就是笑呵呵的。

那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件好玩的事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用這種方式和家人互動,有時候和自己的小夥伴也會用這種方式來"打招呼"。

所以當孩子''打人''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他這樣攻擊別人是不對的!爸爸媽媽不能笑眯眯地去教育孩子,而應該換一種方式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平靜而堅定語氣對他說"不"!比如一次又一次的抓住他的手,直到他停下來為止!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的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要阻止他!


2 孩子用"打人"的方式表達情緒或者是引起他人注意。

1歲左右的孩子都是很自我的,而且這個時候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成熟,溝通能力比較差。

如果他想要某件東西,或者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他想要某個玩具自己又夠不著,想吃什麼東西媽媽不讓吃等等,由於不能清楚的表達意願,所以就會用"打人"這種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有些時候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關愛和注意,但是自己又無法表達,加上父母沒有及時回應,所以受到冷落後的失落感,也會讓孩子用"打人"的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


解決辦法:

對於1歲左右的小孩子,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抱孩子離開原來那個地方,比如我們可以說:"咦",你看那邊是不是有輛小汽車......"用轉移注意力對1歲左右的孩子非常管用。

我們也不用講道理,讓他的情緒暫時轉移就好!面對孩子因為情緒而打人的時候,我們要多分析、多觀察孩子的情緒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而後再採用合適的方式來進行引導,讓孩子改掉打人的習慣。


3 跟孩子說明規則,讓孩子從愛中學會正確的表達!


對於小孩子來說,"打人",更多的時候是在探索世界,他們沒有對錯的觀念,完全都是靠本能做事。

對於孩子的打人行為,我們不要做太大的反應,而應該默默的轉移他的注意力,弱化這個行為。

同時,也希望爸爸媽媽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引導和陪伴寶寶,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讓孩子從愛中學會正確的表達!

寫在最後:

家長首先要梳理孩子發生的事情,

用語言來整合他的行為,

整合他的情緒和情感,

同時幫他一起想辦法來解決問題。

一個2、3歲的孩子,

他對情緒的耐受力是比較有限的,

能夠想出的辦法也是比較有限的,

但是,大人可以幫他突破

目前這種單一的行為應對模式,

這就是我們家長應該能夠做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