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孩是當老師好,還是當公務員更好?一文說個明白!

時常有讀者問我:“我媽讓我考老師,我爸讓我考公務員,我到底該聽誰的?”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坊間關於年輕女孩子是當老師好還是當公務員好的爭論也從來沒停過。

在我看來,答案很複雜,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01

女教師的優勢

超長假期:不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在職教師一年輕鬆擁有2-3個月的超長假期,這一點尤其令年假少得可憐的公務員同志(工齡少於10年,一年5天年假。工齡大於10年,一年10天年假)羨慕不已。

教師們擁有超長假期的優勢,在有了孩子後優勢更加明顯:孩子放假你也放假,再也不用一邊上班一邊擔心孩子亂跑出門,更不用硬著頭皮把孩子往老人那裡送了。


尤其最近疫情非常時期,學校遲遲不開學,像我這樣正常上班的女公務員,白天只能把家中神獸往老人家裡送,把兩邊家的沙發都跳塌了,我的教師朋友卻很舒適——


她們不用上班,有大把的時間在家帶娃,工資還不少發一分,你說氣人不氣人!


有時間親力親為地帶自己的娃,工資還一點也不耽誤,這一點,堪稱教師最大的優越。

更能顧家:在照顧家庭方面,女老師擁有比女公務員大得多的主動權——

其主業本來就是教育,基本素質肯定相當過硬,日後教自己孩子更是小意思;工作時間固定,絕少有需要臨時加班的情況,並且假期多,更能將時間和心思更多傾注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基於這些原因,當教師的女孩子絕對是公公婆婆們的心頭好:體面又顧家、工作還穩定,媳婦把家安頓好了,兒子能夠安心在外打拼,多麼完美的選擇!

相比之下,女公務員們就慘多了,現在各級政府部門的要求越來越嚴。除了窗口部門上下班時間基本固定之外,絕大多數辦公室都愈發繁忙。


名目繁多的出差、突如其來的加班、總也寫不完的各類材料,鋪天蓋地的檢查,少得可憐的假期……


總之,單位裡把她們當男人一樣用就對了。然而回家裡,不好意思她們還是女人,懷孕生子、哺乳哄睡,仍然是她們的事。


職業成就感: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當有學生在你的循循善誘下取得了好成績、改變了人生軌跡時,當20年後你所教過的學生成了材回來看望你時,你的那種職業成就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無可比擬的。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民教師的使命,光榮而偉大。


而公務員?不好意思,機關裡大多數日常工作我們都懂的,你是起草了份材料特有成就感,還是出了個差特別榮耀,安排了趟領導行程特別光榮?


就算你說你為人民服務,可你幫扶的這些老百姓、服務的那些工作對象,恐怕很少有人20年後還記得你、專程回來看你吧?


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務員不過是一份替代性很強的普通工作,其職業成就感完全比不上人民教師。



02

女公務員的優勢

人脈搭建:相比女教師們每天面對單純的祖國花朵、身處相對封閉的教育環境,絕大多數女公務員在工作場合顯然更容易建立人脈關係。

今天與這家廳局一同開會,明天又與下級某單位同時調研,後天又陪同領導出差,幾乎每一次新任務都會認識新的兄弟單位的小夥伴。有了自家單位給你的金字招牌,比直接去結識陌生人要容易得多。

可以說,每一位有心的底層公務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都能輕鬆建立一張基礎的人脈關係網,這張網不說有多牢固,至少涉及面夠廣,今後找對口部門打聽一點消息,還是綽綽有餘的。

你或許會說,女教師除了同事,還有學生家長呀。別急,這是一個特例,我將放在最後一部分詳細展開。

職業環境:正因為教師的工作環境相對單純而封閉,只需耕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可,而公務員因為工作緣故必須時時吸收新鮮時政要聞、掌握最新的政治動態。


教師們普遍對時政要點的敏銳度和熟悉度不及公務員,在社會發展動態的接納上也要滯後一些。

同時,因為教師們(尤其是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最主要的工作對象是祖國的花,面對的孩子們正是最純真最可愛的年紀,再加上教師走的是職稱路線,絕大部分老師教了一輩子的書也就是個平民,能走到高級職稱路線的人少之又少。

在“提拔”這一問題上,學校裡的老師相對佛系,相對遠離成年人職場裡的那些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只是相對,並不代表不存在)。


單純善良的教師正是因為在工作環境中被保護得太好,在面對社會上那些陰暗面時,很多都會表現出格格不入的手足無措。

相比之下,機關單位在提拔幹部時,則永遠不乏那些不擇手段的對手。面對僧多粥少的領導職務、“長”字光環下的光鮮亮麗,不少人為了往上走,會選擇給同事對手使絆子。即使不想害人,為了不被人害,也不得不學著適應複雜的環境,才能保全自身。


在新《公務員法》出臺後,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更加利好那些所在級別相對高的公務員,即使不拼命當官,隨著工齡資歷上漲,級別也會緩慢上漲。在市局當個正科級幹部很輕鬆,在省廳幹到調研員更是易如反掌。

“天真無邪”的教師們和“爭強好勝”的公務員們的孩子,也因為職業環境,心態也有著明顯不同。

教師子女大多更偏學術路線,書生氣重,看問題傾向於理想化。


而公務員子女,從小在家長的耳濡目染下,則更加市井化,察言觀色和討人歡喜的能力較同齡人突出,並且因為從小聽慣了各種“故事”,挫折能力也更強。



03

好學校和差學校,好單位和差單位,

差了好幾個平行宇宙!

問你一個問題:省委辦公廳和某鄉鎮公務員待遇相同,現在讓你選,你選哪一個?

你肯定毫不猶豫:廢話!當然選省委辦公廳了!

沒錯,小孩子才看表面,成人都講實惠。我們都知道,省委辦公廳的公務員,除了掙面上那些銀子,在人脈關係上、在生活的便捷程度上,有太多東西是鄉鎮公務員得不到的。而這些底下的東西,才正是一份職業最大的好處。

當我們討論是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時,一定不能忽略了工作單位。因為你所在單位的性質決定了你手握資源的優劣,也決定了你本人所能交換到的資源。

省委辦公廳公務員小王的媽媽要住院,老爸打電話來,說跑了好幾家醫院床位都滿了,總不能讓老媽住走廊加床吧?小王拍拍腦門,想到昨天才跟衛健委的處長一起開了個會,還加了個微信。

他試著在微信上向這位處長求助,沒想到對方非常熱情,10分鐘後就回話:打聽到五醫剛好有病人出院,下午就能騰出一間空床位,特事特辦,插隊處理。就這樣,老媽的床位輕鬆搞定。

鄉鎮公務員小李同樣是媽媽住院,老爸打電話來說沒有床位,小李急得跳腳,遠在天邊卻一點辦法也沒有。要是他所在的鄉鎮衛生院還好說,堂常市中心的好醫院,他一個鄉鎮裡待著的,拼命跳腳也夠不到,上哪兒找人去?

同理,全市排名NO.1的市一中,進來的學生都是全市最優秀的尖子生,根據遺傳學定律和家庭氛圍推論,他們的父母也都是這座城市裡的精英——

有省醫最著名的主任醫師,有市委辦公廳裡的處長,也有移動公司的老總,這群人的孩子都在老師手裡,但凡老師家裡有什麼事需要請他們幫忙,還不趕緊著跑快點!


老師的父親住院?馬上安排!老師的侄兒考公務員想查個分?立刻落實!

更加提好學校里老師們的超級福利了:哪怕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沒考上分數線,大多數還是能把孩子通過內部渠道弄進來,同樣能夠享受全市最好的教育資源,跟尖子生們坐一起學習。

對比之下,那些全市最差的中學裡的老師能做什麼?他們手上的學生,想必是全市被選剩下的、最無法管教的那一撥,有可能連帶家長都屬於整座城市鄙視鏈底端的那一類:

無業遊民、黑車司機、菜場阿姨、城郊農民……


對教師個人來說,能指望家長幫助解決什麼大事呢?是買蔥時一斤少2毛錢,還是打車時給抹個零?只求不被這群家長和他們孩子的整體素質氣到天天吐血就好。


說句三觀不太正的大實話,你永遠無法想象,那些被社會拋棄的廢材會廢到何等無可挽救的地步,他們身處的糟糕環境、他們的人生軌跡,根本不是人民教師以一己之力能夠改變的。

這裡說個真實的小故事。我一個教師朋友有一次向我吐槽,她所教的班上有幾個孩子聽寫不過關,被她放學留下來義務補課。第二天,有個孩子的家長衝到辦公室來,號稱要打她:

“我好不容易盼著兒子放了學去店裡幫忙,你倒好,還單獨留他下來!昨天店裡碗沒人洗,衛生也沒人打掃!下次再留他,你特麼出錢請小工給我掃啊!”

她說,那一刻她氣得心肌梗塞都要犯了。



說了這麼多,再回到開頭的問題,教師和公務員各有千秋,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


如果一定要排個名次的話,我的答案是:

好學校的教師>好單位的公務員>差單位的公務員>差學校的教師。


作者簡介:勤奮的葉子君,體制內十年的公務員,職場原創作者,帶新人避坑快速成長。

如果你想要聽職場裡的有趣故事,識破職場的彎彎繞繞,一定要關注我哦!


關注大禮包:私信我回復“新人”,送體制內公文模板一份,拿來就能用,省時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