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气脉不通,试试这种笔法!在兰亭序中,王羲之多次使用

书法作品好不好,气脉通不通很关键!

气脉通不通是一种感觉。有人即使把所有的笔画都用游丝连接,气脉也还是不通。

什么是书法的气脉相通?

古人认为“气”才是生命的本源,有“气”才有生命。书法的气脉相通是指,点画呼应,仿佛有一股“气”一直贯穿其中,这样的书法作品才会有生命,才是活的。

王羲之

怎样做到气脉相通?

我上面说了,即使你把每一笔都连起来,气脉也还是不通。气脉是一种感觉,一种生命的感觉。

“连”只是一种方法,“断”也是一种方法。断处做到点画呼应,气脉自然通。这一节主要讲“连”。

“连”也不是简单地“连”,比如首尾用游丝一连就行了,也是有笔法的。王羲之有一种笔法,对气脉不通的书法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王羲之的这种笔法叫“押笔”,在兰亭序中,王羲之多次使用。

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这样描述“押笔”,押笔者入,从腹中起。王羲之的这种笔法不是简单地把笔画头尾相连,而是“从笔画的腹中起”。如下图:

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无”字

上图是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的“无”字。第二横和第三横的连接,并不是笔画的的头尾相接,而是连接在第三横中的“腹部”。

而第一横和第二横的连接没有用押笔,直接是笔画的头尾相接。

我理解的“气脉相通”是一种变化,而不是简单的笔画相连。有变化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气脉,才有气脉相连。

我们还以上图王羲之写的这个“无”字为例,一共三横,王羲之用了两种连接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相连,第二种用的是押笔(腹中相连)。

这就是变化,如果没有这种变化,即使笔笔相连,你也不会有气脉相连的感觉。因为气脉相连是一种生命的感觉。死板的相连是不会有生命的感觉的。

这个位置也是押笔

结束语:

很多人写书法作品,喜欢勾连不断,如同一堆麻绳,生怕气脉不通。

其实这是对书法气脉的误解,即使笔画都连在一起,也不一定气脉相通。

书法作品的气脉相通是一种生命的感觉,你得有变化才行。如王羲之即使用“连”,也会让它们连接方式不同。

有了变化,书法作品也就有了气脉,自然也就气脉相通了。

原创作者: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