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可能发生大型地震吗?为什么?

科学栈


根据以往的地震记录来看,安徽境内破坏性地震一共发生过17次,其中最高纪录是6.25级,而最近的一次破坏性地震记是70年代末期蚌埠5.0级地震。

地震发生概率,与局部地区的地质结构息息相关,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地质断裂带之上,安徽境内也分布有大大小小多条断裂带,其中长度较长的有郯庐断裂带、太和--五河断裂带、宣城--泾县断裂带,宁国--绩溪断裂带,还有环大别山附近的多条小型断裂带较为集中。

比较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是安徽境内最长的断裂带,基本纵贯全境,从西南部的宿松县开始,跨越了庐江县、肥东县等,一直贯穿到了东北部的泗县、五河县,然后出境继续跨越江苏、山东。这条断裂带上发生过著名的郯城大地震距,不过距今已经350年了,后期都没有表现出特别活跃,只有一些小型地震。

安徽发生地震最多的地区,是环大别山向北推进的这一区域,历史上最大的6.25级地震也位于大别山东北部的霍山县。因为大别山属于大型山脉,隆起时肯定会与周边地质发生结构断层,所以整个大别山区域集中有6条中小型断裂带,但相比于我国西部大型的山脉断裂带来讲,大别山的活动也不是特别剧烈。

整体上安徽境内发生大型地震的概率相对较低,大部分是一些中小型地震,对地表建筑破坏力有限。


地理有意思


安徽地处华南地震区和华北地震区交界处,历史上大地震不多,但是小地震也不少,总的来说在我国属于地震发生概率中等的省份,大型地震发生概率不大,但是小地震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

安徽地处两大地震区交界处,省内分布多条地震带

从大的尺度来说,安徽位于华南地震区和华北地震区两大地震区的交界处,省内分布着多条断裂地震带,分属上述两大地震区。像麻城—常德地震带和扬州—铜陵地震带属于华南地震区;而许昌—淮南地震带和营口—郯城地震带则属于华北地震区。

安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6级以上大型地震

上图是安徽省主要断裂带和历史上发生过的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图中红色圆圈越大代表发生过的地震震级越高。其中圆圈最大的六级及以上地震共有三次,分别位于霍山、六安六百安地区和淮河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地震为6.25级,有两次,分别是1831年发生的凤台地震和1917发生的霍山地震。一般来说6级以上的地震就属于大型地震了,破坏力较大,这两次地震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畜伤亡和房屋损毁。

安徽大型地震不多,小地震不少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安徽境内虽然地震带分布不少,但是由于避开了核心地震区,历史上大型地震不多,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事实上安徽发生小地震的概率还是挺高的,我们以2017年为例来看一下:

(2017年安徽地震分布)

上图是2017年安徽全省发生的地震分布,同样圆圈越大代表震级越高。2017年,安徽省发生的1.5级以上地震共计25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1级,发生在六安市金寨县。虽然这样的震级很难造成破坏,甚至一些更小的地震我们根本察觉不到,但是小地震频繁意味着地壳内部还是比较活跃的,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精确的预测地震,只能通过概率性进行比较粗放的趋势性推测,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2016年我国制定了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这份新图(下图),绿色的安徽东南部地区是地震防御级别较低的小于六度区,东北部及六安、阜阳周边(红色)是地震防御级别最高的七度区,其余黄色区域为六度区。省会合肥市七度区面积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巢湖、庐江等地的多个乡镇由原来的六度区提高到了七度区。

综上:安徽位于两大地震区交界处,省内分布着多条地震带,由于避开了地震核心区,大型地震发生概率不大,但是小地震不少,随着我国地震防御水平的提升,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不入流的大刘


安徽是含有两大地震带区域,分别为华南地震区,华北地震区,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有,只是不大。并且在历史上的大小地震都有,我们看下数据就明白了,所以严格的来说,只要存在地震带的区域都可能发生大小不一样的地震,这里面就跟地震活动情况存在关系,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安徽的地震说明,看看为何说,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有。

安徽主要的地震带

上面我们也说了,安徽主要是位于华南地震区和华北地震区的交界部位,在这种较大的地震带之下,还存在一些小地震带,而科学界将这些小地震带主要又分层了四个相对较为活跃的地震带,分别为扬州—铜陵地震带,麻城—常德地震带,郯城—营口地震带、许昌—淮南地震带。所以从这四个地震带的情况来看,跨越的区域还是不少。

当然这里我们得说明下,就算是位于地震带上的区域,如果没有任何的变动情况之下,也是不会发生地震的,所以地震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该地区就会发生地震,稳定性的地震带是不具有极大的影响,这两者没有绝对性的关系。就如全球范围之内,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样的地震,只要板块或者断层带,地震带的活跃程度不高,那么地震也不会发生,或者只会出现极小的地震,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发生了地震。

安徽有可能发生大型地震吗?为什么?

我们上面也说了,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有,只是不大,因为在历史上,我们看到了分出来的4个地震相对较为活跃的区域,出现过比较强的地震。

扬州—铜陵地震带,该地震带是一个比较长的地震带,并且是横跨过个省份,包含了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根据科学记载数据显示,自公元 999 年以来,能够明显记录到的数据是有25 次强震,其中6级以上地震 11 次,所以这个地震带的活跃程度还是不低,而最大的一次地震是6.75级,影响最大的是江苏溧阳地区紧邻安徽的区域,1979年又发生6级地震,所以这个版块较为活跃。

麻城—常德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总计来说,要缓和一些,其中在安徽霍山—六安及合肥地区是该带中地震较多的地区,历史上共发生8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的为1917年霍山 6.25 级地震。

郯城—营口地震带,是我国东部活动最强的地震带之一,这个地震带上出现过3次7级-7.9级的地震,还有1次8.5级地震,不过这次地震是发生在临沂,在安徽地带是不具有这么强的,所以相对于安徽来说,郯城—营口地震带的影响不大,但是4级左右的地震还是出现过。

许昌—淮南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活跃程度不高,近几十年来,基本上都没有任何的地震发生,相对较近的也就是1979年该带中的固镇又发生5级地震,这就是4个地震带的主要记载情况。

总结

整体上来说,安徽的位置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有,只是不大,历史上还是出现过相对较大的地震。但是近几十年来,较大的地震也就基本没有了,所以这说明了这些地震带的活跃程度降低了不少。当然一般来说,在某个区域出现较大地震之后,都会长时间处于平静状态,因为主要的板块区域或者断层带已经处于几乎稳定的模式,所以小地震可以看到,但是大地震并不太可能有。

包括在1月的时候,安徽广德市新杭镇境内出现了一次3.3级地震,不少人也在担心大的地震,中国地震局也说明了,广德发生的地震以孤立性为主,这一次是断裂带——次级断裂带,所以不会发生大的地震,这就是安徽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