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读诗|赏析:维斯瓦娃•辛波斯卡《一粒沙看世界》

一粒沙看世界

我们称它为一粒沙,

但它既不自称为粒,也不自称为沙。

没有名字,它照样过得很好,不管是一般的,独特的,

永久的,短暂的,谬误的,或贴切的名字。

它不需要我们的瞥视和触摸。

它并不觉得自己被注视和触摸。

它掉落在窗台上这个事实

只是我们的,而不是它的经验。

对它而言,这和落在其它地方并无两样,

不确定它已完成坠落

或者还在坠落中。

窗外是美丽的湖景,

但风景不会自我观赏。

它存在这个世界,无色,无形,

无声,无臭,又无痛。

湖底其实无底,湖岸其实无岸。

湖水既不觉自己湿,也不觉自己干,

对浪花本身而言,既无单数也无复数。

它们听不见自己飞溅于

无所谓小或大的石头上的声音。

这一切都在本无天空的天空下,

落日根本未落下,

不躲不藏地躲在一朵不由自主的云后。

风吹皱云朵,理由无他——

风在吹。

一秒钟过去,第二秒钟过去,第三秒。但唯独对我们它们才是三秒钟。

时光飞逝如传递紧急讯息的信差。

然而那只不过是我们的明喻。

人物是捏造的,急促是虚拟的,

讯息与人无涉。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 “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刚刚我们听到的是辛波斯卡的《一粒沙看世界》,翻译是陈黎、张芬龄。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维斯瓦娃•辛波斯卡,她是波兰著名的诗人、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曾获得 199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她一生创作了二十本诗集,是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代表作有《一见钟情》《呼唤雪人》《巨大的数目》等。2012年2月,辛波斯卡因肺癌去世。

辛波斯卡拥有一种奇特的天赋,就是经由对日常事物的沉思,精妙地揭示出人类的普遍命运,用她自己的诗来说,就是通过“一粒沙看世界”。

《一粒沙看世界》这首诗充满着哲理。开头第一句话就对“沙”的定义提出了怀疑,讲完了沙,作者又讲了客观世界的湖、浪花、落日、风、云等几个物象,但这一切都跟我们平时的感觉是不同的,这样的它们才是真实、客观的存在。诗的前四段一直在讲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倒数第二段开始才转到人身上,紧急的讯息也好,时光飞逝也好,不过都是人的感受和理解而已。

这首诗视角独特,颠覆了人类固有的价值观,其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不需要人类赋予它任何主观的思想,它就是它。

整首诗,辛波斯卡围绕着一个主题缓慢地推演,是一个大写的渐强号。她的表达虽然缓慢,但是简洁、深刻,完美地展现了她的节奏功力,给予了读者更多的体验。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辛波斯卡的《一粒沙看世界》今天就赏析到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