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环境对黄瓜的生长危害有多大?三种低温环境造成的危害要注意

黄瓜虽然是一种比较容易种植的作物,但是不代表环境对黄瓜的生长没有影响,相反,环境因素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对黄瓜的生长影响比较大的当属是温度环境了,之前也给大家说过适宜黄瓜生长的温度白天大概在25℃~32℃,而夜间的适宜温度大约在15℃~18℃,由此可见黄瓜是一种比较喜温的作物,那么低温环境会对黄瓜的生长造成什么影响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低温环境对黄瓜生长的三种危害。


一、低温环境造成黄瓜发生冻害

冻害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低温而造成植株受冻所遭受的危害,这也是低温环境对黄瓜植株造成最为严重的危害,而受到冻害的黄瓜往往危害的症状会表现在其叶片上,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六种:

1.水浸症

水浸症就是由于温度过低而导致的,当黄瓜植株长时间的受到低温的危害时,如果棚室内的湿度过大,而且缺少通风,那么就会导致黄瓜叶片的背面出现水浸症。而水浸症主要的发生原因是因为夜间时温度过低,特别是在地温还没有下降时,这时黄瓜植株细胞的水分就会流到细胞的间隙中,从而导致叶片发生水浸症。如果受害的植株长势旺盛,那么当太阳升起后水浸症会慢慢的消失。如果植株的长势衰弱那么即便是白天温度回升,水浸症也不会消失,而且如此反复几次的话,便会导致植株的细胞死亡,从而使叶尖出现下垂的症状,叶片会慢慢的枯死。

发生冻害后的植株


2.叶片呈枫树叶症状

黄瓜的叶片呈枫树叶形状也是植株遭受到冻害后的表现之一,其主要表现在当植株受到冻害后,夜温如果达到15摄氏度以上后,黄瓜的叶片便会呈水平状展开,当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下时,叶尖就会下垂,而且叶片的边缘会起皱。在低温环境下发育的叶片会严重的缺刻深,而且叶身也较长,此时叶片的形状就如同枫叶一样。


3.虎斑叶

虎斑叶即当种植环境温度过低时,黄瓜的叶面呈虎斑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黄瓜叶片主叶脉间的叶肉褪绿后变黄,导致瓜条膨大受到抑制,由于植株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时的向外部进行运转,从而导致了碳水化合物在叶片内沉积下来而形成的,而且当症状严重时,整个叶片都会褪绿黄化。如果低温环境有所改善,温度回升后持续一段时间,当碳水化合物能够正常的充分转换时,瓜条还可以顺利的进行膨大,叶片也会慢慢的由黄色变回绿色。


4.龙头呈开花状

黄瓜植株的龙头在正常情况下从侧面看是呈棉花蕾状的,而且嫩芽周围是两片嫩叶。不过,当夜间温度过低、地温过低时,龙头则呈开花状,也就是说围着顶芽周围的两片叶子展开了,顶芽则会伸出。当龙头呈开花状时,开花的节位距离顶端仅有20厘米左右,而且有的时候开花好像在顶端一样。

5.上部叶片焦边

如果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出现连续的阴天以及大雾天气,这样就会导致地温骤降,而此时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过大,那么就会导致黄瓜植株出现沤根的现象。而一旦植株沤根,那么之后长出的新叶就会出现焦边,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叶边甚至会腐烂。值得一提的是,在出现了这种情况之后,如果天气骤晴,菜农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闪死苗的情况出现。


6.冻害造成植株缺硼或是缺镁症

当夜温低于0摄氏度时,这时黄瓜植株素质会变得很弱,也可能因为连作以及过多的施用化肥或是有机肥施用的较少,地力下降,使得黄瓜的根系对硼元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缺硼症的发生。出现这一症状后,黄瓜的生长点生长停止。除此之外,多铵、多钾、多钙以及多磷也会阻碍植株对镁元素的吸收,过低的温度则会加重黄瓜缺镁症的发生。当黄瓜缺镁时,叶脉之间的叶肉会褪绿变黄。

缺镁症的黄瓜


二、低温造成黄瓜发生冷害

冷害同样是由于低温造成的,而与冻害不同的是,黄瓜发生冷害主要是由于温度骤降而导致的,当种植环境的气温低于3摄氏度时,黄瓜植株就可能会发生冷害。发生冷害后的植株叶片背面会反卷成汤匙状。

黄瓜冷害


三、低温造成黄瓜植株萎蔫或死亡

低温除了会造成黄瓜发生冻害和冷害外,最为严重的便是低温后的骤晴,由于突然的放晴,让室温快速的回升,这时植株的叶片由于蒸腾量剧增,但是地温上升的却比较慢,导致根系活动还没有完全的恢复,这时就会造成上下供求不平衡,从而导致黄瓜叶片萎蔫,当严重时可直接造成植株枯死。


黄瓜虽然对恶劣环境的抵御性比较强,但是低温环境对黄瓜造成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上述三种低温环境对黄瓜造成的危害,如果菜农不够重视的话,一旦低温后造成这三种危害的发生,那么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菜农要注意避免低温对黄瓜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