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你的童年

我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你的童年

小孩儿们的状态,能跑的时候绝不好好走路。喜欢拍他们自然的状态,疯着,跑着,闹着,个个都像小鹿一样欢脱。可是我们校园里人员密集,跑闹存在安全隐患。当他们看见我举着相机,以为是要抓住罪证,会立即收敛,脸上表情也随之尴尬起来。又不能说你们玩闹时候的样子最可爱,那就不知会混乱成什么样儿了。这个问题把我为难够呛。

也会有很配合的小孩儿,发现了你,知道你在拍照,立即伸出神一样的剪刀手。唉,剪刀手……很想让他换个姿势,那又会破坏了气氛,剪刀手就剪刀手吧。后来我追忆了很久,这个姿势是何时开始出现的,我小时候的照片里还不兴这个。倒是不难看,只是没有新意而已。

会有那种镜头前特别带感的小孩儿,拍起照来比上课来劲,不仅拍他的时候极尽表现力,他一旦看到你在拍别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混迹进来,他不管你拍的是一个,两个,三个还是一群。反正就是个乐呵,那就拍吧。

也有不配合的,看到镜头,瞅你一眼,头就扭过去了。分析这样的小孩儿的心理,并非反感,而是害羞。

还有时候,盯住一个场景构图好了,刚要按快门或者已经按了快门,猝不及防地,“嗖”地窜进一匹小野马,给你一个模糊的虎背熊腰,也可能是半个身体,还可能只是伸进一只脚。多数情况就前功尽弃了,也有偶尔闯入镜头使画面丰富而生动的例子。没人闯进来的时候也没那么顺利,场景里会有人突然撅起屁股,你喊“蹲下别动”,他们是听不见的,操场人多,人家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给小孩儿们照相,没有预设,只有生成。

拍集体照更难。先把队形排好,他们就会站在那儿开心地东一句西一句地扯些闲篇儿,喊,静下来,没人理,再喊,有几个人缓过神来了,大多数还在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声音处于弱势,我就击掌,击掌是最有效的命令。去年因为击掌我的手指长了囊肿,热敷了很久才消肿,后来轻易不敢了。关键时刻还得用这一招。乱哄哄的场面光是击掌还是控制不了,随之语气表情都得严肃起来,那么问题又来了,你这里严肃了,他那里更严肃,这照片拍出来得啥样?我又得切换到和蔼可亲模式,说点儿诸如“谁谁的豁牙儿真可爱”这类的笑话。嚯,又完了,所有人伸着脖子去找那个豁牙儿可爱的人……

每个小孩儿,都像一株行走的植物,有的是爬山虎,有的是向日葵,有的像水仙婷婷玉立,有的像野菊花天然纯朴……他们周身散发着能量和热情,这股子精气神儿,使得他们天天都像比赛似的,似乎谁越有力气,谁笑得越欢,谁跑得越快,谁就能够快快长大。

能够记得自己童年样子的人并不多,大都来自照片上的印象。照片的意义,并不只是照片。这些影像,谈不上什么艺术性,只是记录,孩子们将来长大了,翻着照片想一想,多年不见的这个同学叫什么名字,校园文化墙上依然画着古人的模样吗,爬满叶子的老树干是否又生出新绿……

还有,照相的那个人,不知道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