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E04:向死而生谓之勇者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评价《进击的巨人》part2第17话

我的回答是:

团长的计划是卖一群人,换来兵长的奇袭。成功的奇袭到了,但也在兵长犹豫之际,被巨人将人救出。

阿尔敏的计划和团长的策略一样,佯攻奇袭。艾伦做到了,可阿尔敏离开了。

一起去看海是阿尔敏对艾伦的承诺,但也成了阿尔敏对艾伦的嘱托。

巨人故事发展至此,人来人往,留下的还是那些主角光环闪耀的角色。

看完《切尔诺贝利》第四集,这种感受更加深切。

向死而生谓之勇者

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讨论“死亡”这一概念时在《存在与实践》提出来

死是一个过程,亡则是一个生理意义上的真正消亡,是“死”这个过程的终点。

海德格尔很清楚人类的本性,他认为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对于这个世界是也毫无意义的。

在《切尔诺贝利》至今有两个场景让我泪目,一个是需要人去核电站抽水时,站起来的三位勇士;另一个则是这集中那些奋战在切尔诺贝利的勇士们。

他们在辐射重灾区清理动植物;

他们在房顶顶着一万二伦琴辐射清理石墨;

他们在迷雾中寻找真相;

他们是灾难面前显得弱小的人们,却造就了伟大的奇迹。

核辐射将死亡的恐惧放大数倍并且具象出来,你可以选择逃避,却无法选择无视这一切。

因为缺人手,从车辆调配所调派过来的工人帕维尔,进入切尔诺贝利后,

看到的是在路边因为核辐射伏地呕吐的士兵;

需要完成的是射杀受辐射影响的动物们;

为的却是一句“为了全人类”。

而这句“为了全人类”在其他情节的衬托下显得尤为讽刺。

需要清理屋顶的石墨,清理难度是SSS级的,每小时释放出一万二伦琴的辐射量。

即使人类全副武装待上2分钟,寿命减半。

如果待上3分钟,数月内死去。

能借其他的工具来完成清理吗?可以。

但是管理者为了国家的面子,不能让外界知晓。即使从德国借来机器人时,也只是告诉他们核辐射最高只有2000伦琴。

唯一的办法就是“仿生机器人”——人类。

顶着12000伦琴辐射量的勇士们,一批人只能工作90秒,90秒后换下一班。

靠着这种人海战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最终剩下的3828名勇士们未来生命将走向何处,谁来关心这群无名英雄呢?

谁又该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负责呢?

当真相与谎言陷在泥潭里,能洗净附着在真相上的污渍,公之于众吗?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留在了《切尔诺贝利》最终集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