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来临,家长们会对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吗?如何进行?

雏鹰少年


我是小孛学堂,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家长可以趁着五一假期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具体怎么做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口头讲述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

从中国传统节日到西方节日,从春节到腊八节,现在的人们会过很多的节日,但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节日的概念仅限于可以放假,可以玩,节日背后的文化因素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在语文试卷中出现的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人们有哪些活动?人们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这一系列的问题很多的学生都答不上来,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告诉他劳动节的时间,来历,意义等,要让孩子在理论上明白劳动的特殊意义。

(2)假期带孩子进行一次劳动体验。

很多的道理听得明白,但缺乏实践,未必知晓其中真正的内涵。假期可以带孩子进行一次劳动体验,这种体验因人而异,如果孩子吃饭挑食,爱剩饭,父母可以带他去农村适当体验农活,明白粮食收割不易,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如果孩子有乱扔垃圾的行为,可以带他去做一次清洁工志愿者的活动,让他明白打扫卫生的辛苦。只有亲身实践过,才更能体会道理。

(3)平时的生活中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做好榜样,家中事务父母要共同承担,让孩子明白,生活在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承担家务,如果只是一方做家务,另一方什么也不做,也会让孩子觉得因为有人做,所以自己可以不做,长此以往,孩子什么也不会,极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生活中,洗菜,烧菜,扫地,拖地,扔垃圾,洗衣服,洗碗,来客人后泡茶,给花儿浇水,收拾书桌等等家务孩子都是可以一起参与的,父母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叫孩子一同参与,既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更利于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及技巧,提高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操。

(4)尊重、表扬孩子的劳动。

虽然是极其平常的小事,但是孩子一旦参与我们就要及时的鼓励,做得好可以有口头上或物质上的奖励,鼓励会让他们更有激情,哪怕有时候孩子洗碗不小心打破了碗,也不能责骂批评,而要细心引导正确的洗碗方式,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因为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是一种美德。

综上所述,参加劳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会让孩子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引导,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中小学英语课堂


五一来临,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比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在家里学煮饭,烧菜,做家庭清洁卫生工作,拖地板,扔垃圾,清洗衣服,饭前洗菜,饭后洗碗筷。平常烧水倒茶,招呼朋友客人,定期给花卉盆景浇水,松土,施肥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更利于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及技巧,提高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操,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提高孩子生活的质量。

这些日常生活劳动,虽然是极其平常的小事,但是要让孩子积极参与,并且持之以恒,却是一件大事。首先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家长引导得当,孩子乐意参与,在孩子参与的过程当中,明白其意义。其次是孩子参与劳动的持久性,一些孩子缺乏耐心,做事情坚持不下去,这就得需要家长的督促,还有家庭以及社会的氛围,这些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但愿我们的孩子都是爱学习,爱生活,爱劳动的好孩子。


人中宁


五一劳动节又来了,在这个特别的节日,正好可以和孩子进行一次“劳动教育”,聊一聊关于劳动背后的意义。

许多孩子对“劳动”的认知还是很浅薄的,他们也许以为在家拖拖地、擦擦窗和洗洗碗就是劳动,其实,还有很多深层的价值,值得我们家长去引导孩子认识。

劳动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不仅仅局限于家务活。劳动可以引申到生活的各方面,比如赚取财富、获得价值、帮助他人和塑造品质等。只有让孩子从小懂得劳动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要去辛勤干活,才能形成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将这种品质延续到成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