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明朝皇权是比较弱的,甚至多位皇帝遭行刺甚至被暗杀确有其事吗?

天才小熊猫6043


明代皇权较弱简直是无稽之谈,事实上明代皇权是历史上除清代以外最为强大和集中的。

明代的确有几位皇帝遭到行刺,比如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谋杀,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的薄弱。

皇帝遭到行刺和皇权的强弱并没有直接联系,只能说其制度和安保问题不够完善。

嘉靖沉迷于修仙依然牢牢把控着权力与朝政,即便是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也依然没有被权臣架空。

因为明代的政治基础已经不允许产生能够架空皇权的权臣了,即便是贪污专权的严嵩也要以嘉靖的意志为中心。

在中国历史的走向中,权力是倾向于向皇权集中的,并在明清达到了巅峰。

在先秦时期的封建分封社会,权力相对较为分散。

在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封建体系中,诸多封建领主和贵族世袭权力、地位、财产。

而我国的政治相对世界来说是过于早熟的,所以封建制度逐渐变得无法维持。

于是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封建制度渐渐崩塌,贵族社会渐渐解体,直到秦汉统一天下建立专制集权体制的政权才基本消灭了封建制度。

但封建观念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体制的崩塌而被完全消灭,所以封建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在专制体制中,汉初刘邦就实行了封建与郡县并行的制度。

汉初的封建分封对后来的七王之乱奠定了基础,其封建遗毒后来被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办法基本消除了。

在秦汉统一天下以后的专制集权社会,封建分封是对专制皇权的一种极大的威胁。

任何一个专制体制中的皇帝,都不会愿意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因为权力会让人产生无限的欲望。

于是在这种权力的欲望下和前朝的教训中,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

正是因为废相,明代的皇权才变得高度集中。

在封建体制消亡以后,皇权的力量逐渐膨胀,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帝王近乎拥有了绝对的权力。

明清以前,宰相作为政府首脑存在可以制约皇权,而皇权也的确需要制约,这就是宰相存在的合理性。

明太祖朱元璋废相,实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恶化,因为宰相是制约皇权的唯一合适的人选。

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是雄才大略的皇帝,有很多帝王没有能力甚至没有兴趣掌控几乎绝对的权力。

在相权被削弱和消除以后,平庸的帝王并不能掌控绝对的权力,于是便落入外戚、宦官、武将之手。

外戚、宦官、武将也可以作为皇权的制约,但是此三者的专权往往会使朝政混乱,甚至有可能引发政变。

汉代外戚和宦官专权,政治崩塌;唐末宦官专权遭致皇权沦丧,五代军人执政致军事政变频发。

明代的宦官专权正是废除宰相制度的恶果,但明代在制度上也有其优越性,皇帝牢牢把握住兵权,将权臣和宦官威胁皇权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明代的后宫大都从民间选拔,其皇后基本上都为平民皇后,这就让外戚失去了政治根基。

明太祖朱元璋废相以后,内阁中的文臣没有了足够的权力,甚至时常受宦官制约,而宦官也属于无根之人。

无论是权臣还是宦官,都只能危害朝政,却无法对皇权造成威胁。

他们都明白自己只能弄权,不能夺权。

明代的皇权是极为强大的,皇权旁落的现象几乎没有发生。

皇权的集中并不意味着政治的清明,政治的清明需要文臣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帝王足够贤能,而明代的帝王可谓是一塌糊涂。

明代帝王的权力虽然极为强大,却只是消除了政治上的威胁,其政治的崩坏却让明代走上了下坡路,最终改朝换代。


天上人间文史鉴


太祖朱元璋在位30年,享年69岁,病逝

惠宗朱允炆在位4年,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死因不详

成祖朱棣在位22年,享年64岁,远征蒙古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病逝

仁宗朱高炽在位1年,享年46岁,即位后病重,猝死

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享年36岁,因患病后病逝

英宗朱祁镇在位14年,享年36岁,病逝

代宗朱祁钰在位8年,享年29岁,因病重后不治病逝

宪宗朱见深在位23年,享年39岁,病逝

孝宗朱祐樘在位18年,享年34岁,病逝

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享年29岁,因肺炎病逝

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享年59岁,因长期服用丹药而死

穆宗朱载垕在位6年,享年35岁,因纵欲过度,病逝

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享年56岁,病逝

光宗朱常洛在位一个月,享年38岁,因纵欲过度,服用仙丹后病逝

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享年21岁,病逝

思宗朱由检在位17年,享年33岁,于煤山自缢身亡

明朝皇权弱,只是一种错觉。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刘瑾把持朝政,结交党羽多年。最后还不是因为武宗皇帝一句话就身首异处。

明朝唯一被暗杀过的便是嘉靖皇帝,只是宫中宫女不满嘉靖皇帝,最终结伴想要勒死嘉靖皇帝,最终失败。嘉靖自此之后搬到西苑的“万寿宫”。虽然嘉靖安心修玄,可对于手中的权利从未放开。明朝著名奸臣严嵩,在嘉靖皇帝也能是谨小慎微,而嘉靖一句话严嵩也只能被罢官。

事实上,朱元璋即位后废丞相、诛功臣等一系列措施,包括封九个大儿子为藩王,给他们军队,朝廷内有奸臣可以率兵勤王,即“清君侧”。朱元璋虽然有点理想化,但是都是为了朱家天下长治久安,也起到一定作用。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时候虽然努力治国,但是因为爱好斗蛐蛐被称为“蛐蛐皇帝”。最终他在宫里设立内书堂,教太监读书,宣宗此举,好比双方拔河,一边是皇帝一边是文官,现在加入太监成为了一边是太监一边是文官,皇帝成为仲裁者,皇帝有什么想做不好意思去做的可以让太监去做,但是这些太监难免狐假虎威。但是只要皇帝一句话,太监就得充当挡箭牌的角色。有些能力强的皇帝,甚至可以让文官担任这一角色,比如严嵩,如果没有严嵩所有矛盾都会冲着嘉靖而来,严嵩担任了挡箭牌的角色。明朝在朱元璋的朱瞻基的巩固下,皇权已经相当牢固,根本不会出现影响皇权的情况。


史争朝夕


明朝的皇权到底弱不弱,举个例子来说明更加实际。

明嘉靖三年,由于大礼议之争,九卿23人、翰林20人,给事中21人,御史30人,加上其他共两百多人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大呼太祖高皇帝与孝宗皇帝,勃然大怒的明世宗朱厚熜当即令锦衣卫出手,134人被逮入诏狱,86人待罪,而后,超过180人被明世宗下令杖责,其中17人被直接打死,8人被充军。

而当时,明世宗朱厚熜在位只不过3年,就算他再如何英明神武,如果他手中的皇权真弱的话,也做不到如此地步。

“左顺门案”所折射出的,是明朝君臣之间的根本,那就是明朝士大夫文人的地位与影响力虽然说的确非常高,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够压制皇权的地步,自始至终,明朝的皇权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超出以往的任何朝代

明朝从建立伊始,皇权就在向巅峰发展

纵观整个古代,皇权的发展整体上都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以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为标志,古代的皇权发展达到了最极致。

明朝建立之后没多久,朱元璋感慨:汉无外戚、宦官之权,唐无藩镇、夷狄之祸,国何能灭,朕观往古,深用为戒。

并且总结:然制之有其道,若不感于声色,严宫闱之禁贵贱有体,恩不掩义,女宠之祸何自而生?不牵于私爱,惟贤是用,苟干政典,裁以至公,外戚之祸何由而作

朱元璋认为,汉朝与唐朝等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皇权不够集中,所以其决定建立“上下相维,大小相制”的规制,强化皇权。

如此,明朝开始了各种大刀阔斧的改制,原本最为行事中枢的中书省被裁撤,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六部的地位被不断抬升,并且相对自立,原本延续上千年的丞相制度被直接废除,六部总领诸司,直接对皇帝负责。

由于皇帝需要处理的事情陡增,实在吃不消的朱元璋开始设立四辅官与殿阁大学士来帮忙,明成祖时代,阁臣预机朝政的制度正式形成,明代的皇权开始达到极盛

文人士大夫集团,缺乏公开正式的首脑

历史上有两个朝代的文人士大夫地位最高,分别是宋朝与明朝,然而两者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相对来说,明朝的士大夫文人的力量,远不如宋朝那么强悍。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文臣从此没有了首领,而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的内阁首辅,实际上只能代替部分的丞相只能,而内阁建立的初期,六部之中的吏部成为实际上的百司之首,吏部尚书成为六部的主导者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虽然在公开场合六部站在一起,但是实际上,吏部尚书主导的六部与内阁之间,长期形成竞争制衡的关系。

直到嘉靖时期,严嵩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内阁的地位与权利才真正达到了第一,但张居正死后,明神宗中后期,六部再次崛起,内阁再次被削弱。

如此反复,就是因为明朝的文人士大夫集团虽然力量很强,规模很大,但是缺少正式而且公开的主导者,内阁首辅之类有实无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其内部本身就很不稳定,无法形成真正有效制衡皇权的统一势力

宦官力量崛起助力皇权,压制文人群体

宋朝开创了“皇权儒家共享天下”的局面,只不过当时宋朝作为初创者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相关的各种规制比较杂乱,所以经常出现皇帝被文臣挟制的局面,哪怕是有些强势的皇帝。然而明朝却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明成祖时期,大幅提升宦官的权利,皇宫之内太监成千上万,百官诸司各个衙门也几乎都有太监的存在,甚至于在军中,也有镇守太监,虽然这些镇守太监并没有分兵调兵之权限,但他们有监军权,文臣们依靠的只不过是显性条文这些来规制管理武将,而宦官们,通过隐性权威来制约武将

太监们与武将之间发生龃龉纠葛,他们能直接上报皇帝,而文臣们要逐级上请,最后能不能到内阁手里,还是个未知数。

不少朝代的皇帝都喜欢重用宦官,而其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皇权的发展,只不过像唐朝那样,皇权一旦压制不住就很容易反噬自身,而明朝时期,宦官与文臣群体长期处于相互制衡的状态,皇帝不会让谁特别弱或者特别强,以此保住皇权的地位

总结

明朝的皇帝之中,的确出现过被刺的皇帝,那就是著名的就是嘉靖帝朱厚熜,而这场行刺之事就是著名的“壬寅宫变”,一群实在受不了皇帝行径的宫女,趁着嘉靖帝熟睡准备将其勒S,结果并没有成功。可朱厚熜被行刺,与其皇权强弱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再强势的皇帝,也可能会被周围人所行刺。

至于其他,什么万历帝朱翊钧被行刺等等,基本都是出自野史,在正式的各类史料之中没有任何的记载,是后人对当时情况的一种想象化演绎。

万历帝多年不上朝,但是他的皇权有被削弱么?没有,他的圣旨依旧能乾纲独断。

机构只对产生它的来源负责,所以近代西方的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对选民负责,而明朝的文臣之权来自于皇帝,它们依旧是皇权的附庸而已,如果妨碍到皇权,必要的时候皇帝能够直接将其裁撤,至于皇帝为何有时候会容忍文臣“犯上”,只不过是怕把人都裁了没人做事了,就好像一个企业,要裁掉一批老员工,至少也要准备好后备力量代替才行

所以,所谓明朝皇权弱,根本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