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道德经,数千年来脍炙人口经传不息,可很多朋友并不太明白为什么“水”会成为古人口中的上“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谈究竟水的“善”在哪里?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自然之中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水滋养万物,却不求回报。水善往低处流,自居低处永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表现与世无争。正如有道的圣人只求有利于人而不与人争,甘愿身处卑微之地,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尽所能去帮助他人。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水如君子,善居卑微之地,善于容纳百川深渊,助长万物,讲究诚信,立身平正,做事融通,随势而动。它可以激流勇进,混杂夹带着沙砾泥石,一旦停下又可以平如镜面,慢慢澄清,恢复清明宁静本来面目。


柔可克刚,无言胜有言


世间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石头,所谓滴水穿石,没有谁能超过它,坚持不懈,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水又无孔不入,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地方中去,由此告诉我们“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儒家观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表达水的进取精神;道家观水讲与世无争,谦下自处;佛家观水谈圣洁明静,不然一物…水的种种境界可谓是无限无穷,都要由自己去慢慢来体会。我们也要去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像水一样始终不被环境所迷惑、保持住清明宁静的本心、不改变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