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里的小丑,一直都让人类瑟瑟发抖

​文|Dedee

常年不争气的DC,终于拍出了一部足够在世界影坛扬眉吐气起码10年的movie。是的!可以学着马丁·斯科塞斯的口吻形容,是film不是movie!

简直就是“10年不开张,开张吃10年”的典范。

这个看似描述一位1980年代失败喜剧演员的精神世界,如何逐渐溃败并走向犯罪的非典型漫改电影,成为了如今DC世界的最佳反派电影故事。

别家制造一个大反派,首先要给他超高的智慧,强大的肉体,绝顶的战斗技能,外加无限宝石。而DC只需要一个糟糕的人生——这比30年前的化学池更恐怖。

其实,不仅仅是凤凰演的小丑,也不仅仅是煞白的面孔,永远的笑容和艳丽的假发,世界各地的小丑们,一直以来都曾是无数人的梦魇。它们无比类似的形象,既是一个符号,也是无数故事的主角。

明明满脸涂满了不可辨认的妆容,却仿佛是我们躯壳内灵魂的真实写照——以扮丑装傻来博你一笑的他们,其实一直都有着某种让人不寒而栗的癫狂魔力。

“小丑是有阴暗面的。”这句话出自对小丑无比了解的世界最优秀马戏团“玲玲兄弟与巴纳姆-贝利马戏团”。

其实,令人恐惧的小丑形象很早就有了,在许多文明中,他们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边缘人/局外人身份。

古罗马每每有哪位上流去世,家属一定会雇一个小丑出现在葬礼上。他必须模仿死者生前的亚子,恶搞遗容,并跟着送葬队伍,讽刺他生前奢豪人生让围观者爽一下。

中世纪的欧洲狂欢节表演,必须要有一个疯子般的女小丑“傻妈妈”,她挤在表演人群中,如同一个老年精神病妇女般,和别人放肆打闹没有任何形象可言。

美洲原住民部落霍皮族每逢重大舞会,都必须要有一个小丑,使尽浑身解数用尽力气来打断典礼。

千百年来,小丑成为了惊吓他人和煽动不安的最独特人选,他的灵魂核心是黑暗的,虽然披着滑稽的外表,但本质并不滑稽,甚至有些恶意。

约瑟夫·格里马迪

丧妻、丧子、残疾……于是他喝死了自己

当代世界第一个让人感到恐惧的真·小丑,是英国“小丑之父”约瑟夫·格里马迪。一个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伦敦哑剧演员,现代小丑的祖宗。

这个曾主宰伦敦每年复活节庆典的主角,让小丑成为了华丽的代名词,更成为现代哑剧的主角和灵魂。

在他之前,小丑们永远是简陋不堪的妆容和戏服,让人嫌弃不敢靠近。而格里马迪永远身着华丽缤纷的戏服,雪白的粉铺满整张脸,再缀上鲜艳无比的红鼻子和蓝色的莫西干头。

他让全伦敦人民永远以仰视的目光看他表演——在空中或蹦蹦跳跳或倒立搞笑,最重要的是,自己和自己左右互搏,互抽为乐。

但是,这个看起来无比高调光鲜的超级巨星,现实生活里是一无所有,过得卑微到尘埃里:

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长大,养父逼着他两岁开始登台演出,身上垒满了带血的伤痕,常年抑郁动不动就精神分裂人事不省。第一任妻子死在了产房,有一个儿子在31岁时把自己活活喝死了。

那些让他名声大噪的极致跳跃翻滚,使他年纪轻轻就变成了残疾,真实生活里让他受尽鄙视。他只能接过儿子的酒杯,拼命麻痹自己。

大名鼎鼎的查尔斯·狄更斯,作为格里马迪的超级粉丝和回忆录整理者,无比了解这位仁兄过得有多苦:“每当格里马迪让观众笑得开怀,他就会承受等价的痛苦。”

1837年,身无分文的英国“小丑之父”格里马迪,也把自己喝死了。

让·贾斯伯·德布劳

用角色名和他打招呼?一个观众就这样被他打死了

18世纪初,伦敦格里马迪一边遭受着内心煎熬,一边在舞台上卖力抽自己的华丽小丑,巴黎也出了一个类似的小丑王,名叫让·贾斯伯·德布劳。

相比只残害自己的前者,后者才是无论二次元还是现实社会里,那些小丑反派们的老祖宗。

德布劳一直认为,自己和自己所饰演的小丑是割裂的两个人,他是高尚主流的,而小丑是低贱下流的,但观众们并不如此认为。

于是在1836年,弥天大祸就此诞生。

在一场偶遇中,一个男孩对着路过的德布劳,无比激动地大叫他某次演出时用的艺名,并用无比侮辱的口气嘲笑他。后者在听到的第一时间血往上冲,直接拎着拐杖冲上去将那个男孩活活打死。

所有人顿做鸟兽散。

没人相信,男孩和德布劳素未平生无仇无怨。因为在逛街时的偶遇,一方激动喊出某部作品中的角色名称并加以挑衅,另一方也是一秒都不耽搁,直接冲上来,举起拐杖分分钟就让对方感受到血的温度,听到骨折的声响。

他最终被无罪释放,但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现代恐怖小丑的两大基础设定就此确立:格里马迪代表着不堪的内心和私人生活,德布劳代表着社会对他的鄙视和自己精神的不确定性。

艾美特·凯利

离婚破产、颠沛流离、笑不起来,他是美国最丧的小丑

没多久,舞台上的小丑们开始走到群众中去,走到了马戏团里——并成为了马戏团最不可缺少的元素,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

小丑们的适时出现,能让无比危险的马戏时不时松一口气,调节气氛和演出节奏。

但是,由于祖宗们把基调订的实在过于优秀,那种看起来幽默,其实骨子里满是阴郁绝望的气息,经常会让不少成年人一眼看穿。

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最红的小丑演员是“流浪汉小丑”艾美特·凯利,他的生活就是个大悲剧:婚姻破裂,还经历了美国20世纪初的那场大萧条。所以他从不笑,常年满面悲伤衣衫褴褛,他似乎永远在缺觉但永远不能睡。

他演绎的就是他自己的人生和心境,但偏偏举手投足无比滑稽。

难怪著名的龚古尔文学奖发起人埃德蒙·德·龚古尔,他就曾一针见血地吐槽:“他们那自杀倾向的举止、怪物一般的姿势和那疯狂的伪装,无时无刻都在告诉我们,小丑本质是精神病院小花园里的一员。”

(说!你是不是穿越到20世纪成为了DC的漫画师!)

伯顿斯

杀老婆、做小丑、救朋友,小丑面具下含泪的笑脸

进入20世纪,观众们开始越来越好奇,这写白色油彩脸的后头,究竟藏着一个个怎样的人。善良胆小?还是危险狡猾?或是和普通人完全一样?七情六欲一个不少,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于是,一脸白色儿神情夸张、略有憨意的卓别林,成为了20世纪初小丑的最佳代言人——大家总是在笑着看他的卖力演出时,流下眼泪。

这也是为何,《小丑》里采用了大量卓别林经典默片《摩登世界》和《城市之光》的配乐。

同理还有大导演戴弥尔在1952年导演的一部经典《戏王之王》。

男女主角生活的大马戏团里,有一个无比怪异的小丑,在剧团里呆了10年从未卸过妆。直到火车倾覆,他为救男主性命,不惜在警察面前暴露真实身份而被逮捕——就在10年前,这个小丑还是一个前途光明的医生,却失手杀了自己的老婆,只能过上颠沛流离的马戏生活。

他的黑历史充满了无奈,也让人无限同情。

麦当劳叔叔

蹭热度、变魔术、查背景,依旧打不过“小丑综合症”的爆发

直到1950-1960年代,由于美帝电视节目里出现了一个许多美国人熟悉的童年回忆:小丑博佐,小丑才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大伙伴。

其实博佐自1940年代开始,就由作家Alan W. Livingston和小丑演员Pinto Colvig合力打造,并在当时,依托唱片和图画书打出了名气,伴随着无数儿童快乐长大。

但相比悲惨遭遇的“主流”小丑们,他的经历太过平庸。

不过,直到1950年代的电视机大幅度普及,小丑博佐才真正成为全美明星,人尽皆知——你想上他节目做快乐的小观众?起码要等上10年。

博佐的爆红让麦当劳嗅到了无限商机。他们用不起博佐但想蹭热度,又怕被当事人告,于是小范围地只在华盛顿特区的儿童节目上用麦当劳小丑打广告。谁知华盛顿的娃儿只要一看到电视机里有小丑,立马乐的俩巴掌拍不到一块,根本就不管你是正版博佐还是盗版麦当劳。

麦当劳小丑在那里一炮而红,无数娃经常二话不说,拖着爹妈跑麦当劳餐厅,吃一口汉堡看一眼小丑,乐此不疲。

1963年,小丑博佐下档,麦当劳趁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类似角色——麦当劳叔叔就此诞生。

麦当劳接连找了三个小丑扮演者,威拉德·斯科特(后来也是美国经典晨间新闻《今日秀》的播音员),麦克·波拉科夫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马戏团小丑)和艺人/魔术师/小丑演员贝弗·伯杰龙(一个拿到过美国魔术与科学学院的终身成就奖的小丑)。

最后,会魔术的伯杰龙被留下。

因为,麦当劳几十年来死咬着不放一个理论:咱们麦叔叔是真实存在的!有且只有一个人!没有扮演者!他会魔法因此不会老去更不会死亡!

甚至为了让孩子相信“世上只有一个麦叔好”,还严格规定,禁止两个以上麦叔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为了趟过各类媒体挖的沟,市场部还有一系列的标准回答方式。

当被问及“如果只有一个麦当劳叔叔,那为什么他好像同时在很多个地方出现”时,必须回答“如果我告诉你我所有的秘密,它们就不再是秘密了。这只能是你、我和圣诞老人之间的秘密——这是魔法。”

不过,真正悲催的还要算世界各地的无名扮演者。

尤其是1990年,第一版《小丑回魂》被搬上大银幕,吓哭全美爹妈和娃的同时,麦叔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无妄之灾。

一夜之间,他们被无数顾客嫌弃,被无数爹妈反复控诉——一直以来都是童年阴影!求求你们把它关起来吧!别再放门口祸害我家小孩了!

麦当劳只能绞尽脑汁尝试各种改变和安全措施。

他们强制所有的麦叔扮演者们不仅必须接受严格的背景和家庭调查,还要接受各种心理测试和演绎培训。

比如,在扮演麦叔叔时,绝对不能拥抱任何一个孩子。如果有哪个热情的娃主动索抱,为了避免被爹妈怀疑有XX癖继而对麦当劳产生不良印象,他只能弯下腰对着孩子的侧面,轻拍他的背部。

也不能穿着戏服吃麦当劳,因为这样可能会露出他们的真容;更不能和孩子实话实说麦当劳的汉堡来源,必须回答:亲,汉堡在某个神奇的地方种出来后,整个采摘下来的哦!

不过,最牛叉的还要算这条——在工作时,打死都不能承认你是一个演员!

2000年,一个麦叔在密歇根州萨吉诺市遭遇到一场小车祸,被警察问及真实姓名时,这位仁兄无比老实地反复表述自己就是个麦叔,于是……被拘留了。

可偏偏这样考虑那样顾及,麦叔还是常年被人嫌弃。

2014年,他脱下黄色连体衣,穿上中国奥运健儿的同款红色西装,并打了个领结——在社交网络上被无数人嘲笑。

显然,麦当劳想让他看起来不再那么像小丑。但是……可能吗?

谁让你这么些年不遗余力地给麦叔铺设了如此繁复的人设——一个不会变老,会各种魔法的神奇小丑,他会根据孩子和父母的喜好改变自己,扭曲现实,还不断把孩子吸引到他住的地方……

简直就和《小丑回魂》中小丑的人设如出一辙!不知道麦当劳有没有想过去告史蒂芬·金一把呢。

约翰·韦恩·盖西

做慈善、演小丑、当厨师,他就是美国史上最恐怖的“坡格小丑”

1959年的小丑博佐,不仅让麦当劳有了个叔叔,还让美国多了一个史上最恶名昭彰的杀人犯,约翰·韦恩·盖西,常年混迹于孩子们的生日派对,绰号“坡格小丑”。

正是这个人,让手拿假花或者气球的小丑,开始充满邪恶的秘密。在他们五颜六色的妆容,和卑微姿态下,是比麻烦更黑暗的一面。

他也是如今反复拍都不腻的《小丑回魂》系列现成原型。

1970年6月,因儿童性侵案入狱2年的约翰·韦恩·盖西下了山,来到了芝加哥附近的库克郡打算重新做人。

他平时做做厨师,一旦社区爹妈告急,他就会立马扮演成小丑出没于儿童派对和筹款活动里,成为了这个社区的慈善积极分子,甚至还受到过卡特夫人的接见。

不过,如果卡特夫人知道和他合影留念的这位慈善家,酷爱办成小丑杀人,估计一辈子也会让自家孩子对麦当劳近而远之,无论麦当劳叔叔有多努力。

盖西的第一个受害者是一个15岁的少年,名叫麦克伊,是他从芝加哥灰狗巴士总站捡回来的。他带着这个孩子在附近观光后,还让他住在自己家。

谁知第二天起床,看见了拿着菜刀对他围笑的麦克伊。于是,盖西一把抢过刀子,反覆插进麦克伊腹部,直到少年没了呼吸。然后,他看到了厨房桌上的早餐……

原来,麦克伊想做一个田螺好少年,谁知却被盖西误会反杀。

但盖西根本来不及后悔,因为他找到了放空自己的最好方式——杀人。他在后来的访谈中坦言:“那时候我才知道,死亡能给我带来最大的快感。”

盖西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972到1978年的6年间,表面上他是政治家眼里的优秀帮手、爹妈眼里的优秀小丑,老板眼里的优秀员工,背地里,不断在灰狗车站,儿童生日派对和快餐店里,诱骗了起码30多名无辜少年去家里赴鸿门宴。

他尤其喜欢扮成小丑,在各种儿童派对上穿梭寻找目标——由于演得认真扮相好,他的“坡格小丑”绝对是当地社区最受欢迎的明星。

从爹妈到小孩,都对他敞开心扉,从未有过防备。

1978年,他麻醉一名叫杰弗里·伦尼尔少年时,后者突然没了知觉和呼吸。这让盖西索然无味,直接将之丢到了垃圾场。

不过伦尼尔福大命大,他只是昏厥过去。他在垃圾堆里苏醒过来,立马连滚带爬地跑去附近警局报了警,才让藏匿在自家地下室、阁楼和附近河边的几处“盖西坟场”,重见天日。

据说,惨烈程度让芝加哥那些久经沙场的老派直接吐了。

他在被判死刑之后,曾对法官说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其实不是想说自己只杀了33个人。实际上,我杀人就跟吃饭一样,只是在第33个人之后,我已经不记得还有多少人了。”

之前说过,我们无比熟悉的史蒂芬·金在1986年创作出了以盖西为原型的恐怖小说《小丑回魂》——主角是一个30年出现一次,以残杀儿童为乐,喜欢躲猫猫的小丑/蜘蛛精。

没多久,同名电影就被搬上大银幕,“小丑恐惧症”正式席卷美国。

电影中的那个小丑,拥有比寿星公还大的脑门,惨白加血红的妆容,和黑色的爪子,再配上背景音乐,麦当劳叔叔就此倒霉……并再也没站起来过。

1994年5月9日,盖西被行注射死刑,现场超过1000人前来围观。

盖西死了,但小丑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比如在盖西监禁期间,他画了不少和小丑有关的油画,被画商相中买入再高价脱手。其中最贵一幅居然要9500美元,甚至还在各地做展览。

再比如盖西当年所住的社区,很多居民表示经常在半夜目睹到一名小丑,他一个人站在街头,忽而放声大笑忽而蒙脸哀嚎。最令人发指的是,有时拉开窗帘,就会看到一个脸紧贴在窗玻璃上的小丑和他们问好,接着又会立马消失……

无名小丑们

偷小孩、挥刀子、吓孕妇,2016年最恐怖的集体恐慌

而几乎是同样配方的“小丑鬼影”,在2016年8月到12月再度席卷了欧美18个国家。

最早是一名9岁男孩某天回家告诉妈咪,门口有两个穿小丑服饰的怪人,想骗他去附近树丛里,直接把他妈妈吓到无法言语。

不过,当时这类小丑跑陌生人家门口挑衅啥的,只是极个别的案例,大家也多把他们当成傻波一看待,直接打出去就得了。

谁知2个月后,不少人家门口的小丑迎来了第一波高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8个国家,都有同样的怪人出现。

更奇怪的是,绝大部分小丑只是呆呆站着,用无比诡异的眼神看着每一个过路人。极少一部分人会拿着刀上下翻飞,大叫飞奔着恐吓别人。

有些位甚至会半夜跑人家门口呆着,望着监视器什么也不干,直到被屋内主人发现一顿暴卒瓦,才失魂落魄地离开。

一位英国莱切斯特的准妈妈甚至被吓到早产了一个月。

他们不能说是犯罪,只能说是用小丑特有的行为模式,对抗着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秩序,没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看上去,似乎就是一些对生活无聊之极的人,想用一种堪比邪教的方式,寻求刺激和名气。

直到2016年12月,这些小丑又突然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没人知道他们从何而来,又跑哪里去了。

有人说他们是一群模仿犯,也有人说是为了新版《小丑回魂》造势,还曾有几家国外的独立电视台推测,认为这些莫名其妙又让人恐惧的小丑,应该和美帝大选有着不可告人的联系……

不过话说,2017年的大热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第七季“邪教”,剧情居然和当时整个美国的环境无比契合,从大选到小丑集体出现造成集体恐慌,原本社会最底层的小丑们,居然能控制并引领民众。

看起来无比荒诞,又无比恐怖。

弄臣Jester和小丑侠Jokester

切手指、吓白宫、cos小丑,他们是最边缘的超级英雄

其实,无论现实还是二次元,满脸油彩、面带笑容的小丑样人物,永远是社会的边缘,被人嘲笑被人遗忘被人鄙视……即使与恐怖、搞笑等等B级关键词无关,他们依旧很难和社会精英沾边。

比如DC漫画大魔王的世界里,除了小丑Joker,还有两位同样身份的超英:弄臣Jester和小丑侠Jokester,都属于DC的边缘人物。

前者曾是DC漫画黄金时代“全明星中队”的成员。干过最牛叉的事,是祖孙两代Jester一起联手,给儿子/爹报仇雪恨,砍下副总统手指头寄给白宫。

后者……就是(千年难得出现一次)平行地球3的小丑。他遭遇了和DC主世界小丑一毛一亚的经历:掉进同一个满是酸性化学溶剂的大桶里。从此拥有了同款白面孔,绿头发、绿眼珠、永恒笑容和艳丽戏服。

唯一不同的,小丑侠其实地球3的超级英雄,是美国梦的代表,他咬碎钢牙立志要混出个英雄亚子来才行,酷爱奋勇争先地打击地球3无比邪恶的正义联盟——超人、蝙蝠侠、绿灯侠、海王等等。

直接让DC主流地球英雄惊掉下巴无法接受。

伯恩哈德·戈茨

路遇混混、开枪“自卫”、投案自首,真正的小丑本丑在这里

话说,凤凰所演绎的小丑曾有这样一段台词:

“我死在街边,你们看都不会看,我每天经过你身边,你们从来就没有注意过我,而那几个人渣只是在电视被市长哭诉了几句,你们就关心了……”

其实,这版小丑看似脱离DC宇宙,实际最初的人物设定,源自是2016年的动画电影《蝙蝠侠:致命玩笑》里,为了让怀孕老婆能吃饱饭,去老东家作案赚钱,最后人财两空的脱口秀演员。

在这部动画作品中,所有人都是疯狂而荒诞的,所有人的结局都无比惨烈:蝙蝠女芭芭拉半身不遂;戈登警长人生崩溃。脱口秀演员坠入化学溶剂的大桶,变成拥有永恒笑容的小丑;蝙蝠侠听懂了小丑的笑话,感同身受地放声大笑起来……

导演菲利普斯之前的人设和作品,其实相当于好莱坞的“小丑”。他一直关注着那些来自现实社会底层的哭声和笑脸,他想表达和影射的东西实在太多,多到普通文字都无法描述。

他坚持表示,最大灵感必须是马丁·斯科塞斯的三部神作《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和《喜剧之王》(和星爷无关哈)。

最重要的是,它有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型——同样在1980年代发生的纽约地铁伯恩哈德·戈茨枪击案。而《小丑》几乎不动声色地将这个真实故事演绎了出来。

伯恩哈德·戈茨,一个无比普通的中年白人工程师,常年戴眼镜穿牛仔裤,外表平凡惧怕惹事。可在1984年12月22日的上班途中,他偏偏就遇到了最不想遇到的人和事:地铁上一屁股坐在了四个黑人小哥身边。

坐完之后,才发现整节车厢充满了蜜汁氛围,20来个同路人用既像看英雄又像看傻波一的眼神望着他,但已经来不及了。

黑F4中的C位小子特洛伊·康缇首先凑了上去,对戈茨打了个招呼:“快!给我5美元!”

另一个叫詹姆斯·拉姆舍尔的人反复示意戈茨快看他鼓鼓囊囊的裤子口袋,让他猜里头有个啥。

“你们要干什么?!”戈茨木木地问F4。

“5美元!给我5美元!”康蒂还是那句话,边说还边在地铁长椅上打滚儿,笑得无比放肆。

于是,戈茨木木地掏出衣袋里的0.38口径小手枪,给每人来了一粒花生米——三人中弹受伤,只有一个叫达雷尔·卡韦的幸免于难,不过叫得比其它三个更惨烈。

戈茨木木地对他说:“你好像没事,那就再来一枪。”说完开了最后一枪,子弹直刺卡韦脊髓,后者由此终身残废。

车厢里乱成一锅粥。有人拉动了紧急制动闸,大部分乘客都跑进了另一节车厢,两名妇女被吓到躺倒在地动弹不得,直到戈茨温文尔雅地反复询问她们“是否有事”,她们的身心才彻底回到地球。

在戈茨和列车长说完“他们要抢劫我”之后,直接从车厢前门走了出去,摘下车厢间的保险链,跳上铁轨消失在隧道中。

枪击事件很快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各地小报直接将戈茨夸成“平民治安官”或“地铁义警”。

经过核查,黑F4都是案底厚得能打乒乓的主。其中三个得衣袋里都有螺丝刀,尤其是半身不遂的卡韦,曾因持枪抢劫被逮捕,就是所有地铁乘客最害怕的那类难缠小鬼。

新年前夜,伯恩哈德·戈茨在新罕布什尔州警察局投案自首。

当他被押解回纽约时,《纽约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两幅照片:一幅是伯恩哈德·戈茨,他戴着手铐垂着头,将被拘留;一幅是特洛伊·康蒂,他戴着眼罩抱着胳膊,刚刚出院。还配以这样一个标题:英雄前途难料,恶人法外逍遥。

当然,案子开庭审理时,关于戈茨的攻击和谋杀未遂罪名统统被判不成立,并被当庭宣布无罪释放。

当天夜里,成千上万的陌生人跑去戈茨所住的公寓楼外,自发举行了一场庆祝集会。他们曾幻想了无数次的“复仇争议天使”,居然是一个看起来羸弱而善良的眼镜男!大家激动无比,原来,只要你敢,人人都能做英雄。

没人考虑过这件事情背后的可怕,人类不仅善于拿一个人过往来评断他的当下,更善于给一件事一个人赋予所谓的价值取向。

正如2016年的集体小丑事件——小丑们会愤怒,他们只是常年在一边默默的注视着,伺机而动。

亚瑟一次次丧失快乐的笑容,温柔的笑容,自信的笑容,笃定的笑容;小丑一次次出现麻木的笑容,阴郁的笑容,恐怖的笑容,疯狂的笑容……反复的转折与变化,就像那么多年,整个小丑形象的折射与缩影。

普通人真的会戴上小丑面具,真的会疯狂发泄对现有生活的不满。

时代赋予小丑各种不同的形象,而不同的小丑也映射出人类对生活的看法。

地球不爆炸,我们关于小丑的恐惧,小丑关于自己的改变,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