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皇帝乾隆帝,文治武功之外,还有哪些载入史册的创举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准噶尔,定回部,扫金川,开拓边疆,将大清帝国带入盛世;是值得称颂的。《清史稿》对乾隆帝的赞誉也主要集中于此,所谓“开疆拓宇,四征不庭”。然而,作为一位十全皇帝,武功并非乾隆帝边疆政策的全部。

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 网络图片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颇富传奇色彩的回族“香妃”以和贵人的身份入宫,备受宠爱,后来升为容妃,成了乾隆帝与回部贵族之间的亲情纽带。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木兰围场,乾隆帝还曾盛情款待了率领17万蒙古土尔扈特部众从俄罗斯返回祖国的渥巴锡汗。

《清史稿》 网络图片

《清史稿》在“开疆拓宇,四征不庭”的评价之后,紧跟着“揆文奋武,于斯为盛”八字,以奖励了弘历的文化事业。乾隆帝的文治之中,最让人称道的是《四库全书》的修纂。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下谕收集古今群书,“四库七略,益昭美备”。他决定改变以往像《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那样按韵分字编排的类书编纂方法,而命令“以经、史、子、集为纲目,裒辑分储”,逐一收录古今重要的图书典籍。次年,他为这部丛书取名为《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网络图片

《四库丛书》的编纂,既响应了当时社会编纂“儒藏”的动议,也适应了考据学辑佚古书的潮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缮录完成,贮藏于宫中的文渊阁。之后,乾隆帝命令再抄录六部,分贮于盛京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

清人画《玄烨戎装像》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乾隆帝的养生之道也值得称道;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年届七十的乾隆帝命内务府御书处为自己镌刻一方闲章,文作“古稀天子之宝”。时年,朝鲜学者朴趾源来到中国,见乾隆帝“面白皙而微带黄气,须髯半白,貌若六十岁,蔼然有春风和气”。十一年后,另一位朝鲜人金正中是这样描述乾隆帝的:“面圆大如镜,鼻柱隆然,眼光炯若曙星,微有细须而或白,时年八十有二,而若五、六十岁人。”

清高宗朝服像轴

到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谒见乾隆帝,时任副使的斯当东观察后写道:“自始至终,皇帝看来非常愉快自如,绝不像外间描写那样阴郁沉闷;他的态度很开朗,眼睛光亮有神。”这时候,乾隆皇帝已经八十三岁了。他本人甚至希望能够活过九十岁。然而,乾隆皇帝究竟没能捱到那个岁数,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诞于雍亲王府(今北京雍和宫),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以太上皇的身份逝于宫中,他仅活到虚龄八十九岁。

和珅 网络图片

五天之后,乾隆帝的宠臣和珅被逮捕,并在十天之后自杀。乾隆的继任者嘉庆帝以这样的方式向乾隆朝后期以来的腐败宣战,同时结束太上皇的训政,“向太上皇的幽灵夺权”。中国历史也将从此告别康乾盛世,告别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阶段的十八世纪,进入到内忧外患不断的十九世纪。

​内容整编自:陈时龙《十全老人——弘历小传》《紫禁城》2010年8月刊 ,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