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乾隆盛世:子虚乌有盛世后面的一场历史误会


橡树 | 乾隆盛世:子虚乌有盛世后面的一场历史误会

影视剧的乾隆形象。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


在中国历史课本和横店影视剧里,乾隆则是人们不厌其烦地歌功颂德的,所谓缔造康乾盛世的皇帝。


卢梭,法国的一位在哲学、文学上极具独立思想和成就的自由作家。


他的一生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传世著作。


请问,二者谁生活在古代,谁生活在近代?


答案是,两人都是同一时代的人。


非常遗憾的是,相对现在国人虽然熟悉卢梭这个名字,但是了解卢梭的却又寥寥无几。相比之下,国人还是对乾隆的往事,如同如数家珍般熟悉。


康乾盛世这个历史幻象,确实将很多子虚乌有的明君、清官们刻进了老百姓的记忆。


记忆传承,天长日久,因为对明君、清官的特别的激情,于是,国内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满清宫廷戏的剧场。


无从了解,中国何时开始,由原创剧本到拍摄、编辑、播放到收看,文人、剧作家、导演、演员和挥舞纱巾的大姐、大妈会高度一致铸就了清宫戏生产和消费链。


他们万众一心,多愁善感且夜以继日着追捧满清宫廷戏。年复一年。


这些年来,有着乾隆大帝、乾隆王朝、乾隆下江南、乾隆与香妃、上书房、纪晓岚、还珠格格等等影视剧热播,横店影视剧掀起的乾隆其人和乾隆的盛世,更是热火朝天。


乾隆,理所当然也就成为两岸三地华人聚集处最是顶礼膜拜的头号圣君。


想想,有点冷幽默。


满清早就亡了。


当年清廷御用的史官们粉饰的书籍,如今大多也已经老朽、风化、破烂之后。


然而,清朝灭亡后虽然没有清廷御用的史官们继续粉饰,但是现在的人们却愿意自带干粮,继承这般讴歌清廷那些还想再活500年的皇帝们的大业。


当然,今天主要谈谈乾隆。


18世纪,中国由明清战乱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相比战乱,清帝国在明帝国经济基础上有了充裕的人力和时间,也得到了阶段性和平,似乎中国可以缓慢复苏了。


然而,中国确实没有美国、法国、英国、荷兰等等国家这般运气。中国等来了一位似乎智商有点毛病的圣君乾隆。


乾隆是历史上诸多老而不死是为贼的皇帝之典型。


乾隆活到了89岁,做皇帝60年,内禅给儿子继续当太上皇操持朝政4年,实际独掌中国长达64年。


晚年,乾隆洋洋得意,自吹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古未有之


在朝野一片讴歌声里,乾隆早已飘飘然地认定了自己就是传说中的那位“千古第一完人”。


橡树 | 乾隆盛世:子虚乌有盛世后面的一场历史误会

影视剧的乾隆和太监形象。演皇帝和太监,这是中国很多演员与生俱来的拿手好戏。


客观而言,以近代化全球视野去回望乾隆时期,无论乾隆自吹自擂,还是官史为乾隆去大吹大擂,无非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屁话。


纵观乾隆执政64年,无非抄袭着秦皇汉武的弱民强国,剽窃并传承着明、清皇帝们的独断专行。


乾隆最大的成就,就是把专治集权推上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


乾隆信奉非师旅征伐,则梗我王化者无以伏惩创,不敢抗干的国策,一言不合,四方开战,是犯我强清虽远必诛的楞棍。


乾隆自吹:


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清缅战争)、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然而,所谓乾隆自吹自擂的十全战功,任凭后人怎么屈膝讴歌粉饰,到现在史料曝光,自然水落石出:


平定回部、宁夏、大小金川,血腥杀戮太重,彻底激化回汉矛盾,不仅导致战争旷日持久,得不偿失,更是预埋了后来的西北大乱。


台湾官员腐败,凌辱乡民,激起了台湾林爽文起义。以清廷以强硬手段,派出军队去镇压台湾乡民反抗,这类旧事本身就不光彩。


至于降缅甸、降越南、降廓尔喀,多是乾隆好大喜功,草率发动的侵略周边小国的战事。


——乾隆十全战功往事,看上去显是黑色幽默。


乾隆在位期间,每每动辄以数十万大军发动这些战争,倚强凌弱却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胜利。


所谓清廷记载的乾隆嘴里的十全战功,无非是乾隆在交战两军互有输赢后,自欺欺人的呓语。


此外,还有乾隆求胜心切,在宫中装神弄鬼的官史记载。


上皇闭目,若熟寐然,口中喃喃有所语,西域秘密咒


原来,作为满清之君,乾隆想的不是靠军事作战取胜对手,而是希望咒得远在西域的对头无疾而终


这便是18世纪中国的主人乾隆。满脑子浆糊,又黑,又稠。


遇到这样以一位装疯卖傻的皇帝,清廷大臣们哭笑不得,还得顺其心意,频繁报喜,说是大清皇帝真的咒得远在西域的对头无疾而终了。


乾隆登帝位不久,户部宝泉局铸钱工匠维权,户部官员对空鸣枪震慑工匠。


事后,乾隆愤怒御批:办理殊怯,此等刁民,即枪伤一二何妨?彼见空枪,所以益无忌惮也


换在今天的话,便是:照人开枪,打死几个,万事大吉!


对国有铸钱企业工匠如此,在对海外侨民上,极端仇视出海的乾隆,对当时南洋侨民一律敌视为“本应正法”之人。


至于在外洋生事被害,当然也就是咎由自取


当时,荷兰商船与南洋华人误会冲突爆发红河流血事件。荷兰船员往来挑拨离间,有的甚至参与暴乱,酿成华侨万人伤亡。


事后,荷兰政府自认过分,心怀愧疚,专程到北京向乾隆解释。


然而,这位二得庄严的皇帝见到洋人,那里想得起南洋的华人?


最后,他终于为不断增多的境外华人想出一个清新脱俗的称呼:弃民。


于是,乾隆大笔一挥:


朝廷弃民,概不问之”。


朝廷弃民,荷兰人听完解释,乐得逍遥而去。


乾隆对臣民冷漠,大致如此。


橡树 | 乾隆盛世:子虚乌有盛世后面的一场历史误会

影视剧的乾隆形象数不胜数,可见清宫戏之多,之深入人心。


编纂《四库全书》是当时官史和后来人们最爱讴歌的乾隆文治盛事


当时,乾隆以汇辑《四库全书》名义,采访收集天下图书,本质却是为了进行系统化、规模化的删销、破坏。


乾隆下达谕示衙署删销书籍谕示


在《四库全书》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清廷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


此外,乾隆在位64年期间,清廷焚毁禁书,共有七十万卷。至于被撰修得面目全非的古籍,为数更多,无法统计。


在删销禁书同时,乾隆在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文字狱”运动。


随着“文字狱”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告密风气渐入人心,蔚然成风——告密文化在乾隆时期沉淀定型,对后世影响之深,确为搅拌民智、民风变得腥臭、肮脏的潲水。


腥膻之下,无数良心文人随他们的文字湮灭于世。


无疑,全面系统地修订、修撰《四库全书》,实乃是华夏文明自诞生以来,规模远超秦皇焚书坑儒的最一次对华夏文明的文化屠杀,文化阉割。


然而,这一次空前的最大规模的文化浩劫,奇迹般被视为经典的《四库全书》蔽盖,乾隆成为汉文化的推广者,如今却罕见记载。


18世纪,是人类文明在开放、探索中酝酿世纪腾飞的萌芽期。


1765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


1774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随后,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1776年美国布什内尔发明木壳潜艇“海龟”号,潜艇能够潜至水下6米,停留约30分钟。


1785年,英国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789年8月26日,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由此,天赋人权相继在欧美大地萌芽,绽放着人类文明空前的绚丽。


橡树 | 乾隆盛世:子虚乌有盛世后面的一场历史误会

法国大革命主题画作:自由引导人民。


欧美大地处处沸腾,生机勃勃,唯独中国,死寂沉沉。


乾隆59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首次访华。


乾隆好奇地向英国使臣提出很多问题,诸如意大利是否向英国纳贡,俄罗斯是否在英国的东方,以及法兰西杀国王算不算弑君等等稀奇古怪的问题。


这位中国最高统治者的脑子里,直到现在,装的依然是一团浆糊。


接见结束时,乾隆傲慢、大方地赏赐了马戛尔尼使团成员,掷地有声发表了至今让人扼腕叹息的声明:


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


并无需尔国制办物件


这一年,中国对外的大门砰然关死。


乾隆唯独留了广州13行一个门缝,断断续续和不远万里来自欧洲的商人做着官办的买卖。


买卖的主旨,是为皇室赚取私房白银,为皇室购买西洋奇淫技巧的奢侈品。


皇帝富有四海,还能保持旺盛贪欲,乾隆可谓皇帝里面不世出的人才。


要下江南巡游,要给儿子孙子财富,要修造繁花似锦的圆明园养一大群二奶,还得办寿宴,赏亲信,乾隆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敛聚财富。


以官商在广州13行搞走私性质的皇家生意,算是乾隆生财有道最体面的项目。


笑纳清廷大臣在朝廷之上的公开进贡,算是乾隆最快捷的赚钱手段。


后来,大臣竞相进贡,进贡便进入了公开的,白热化的“帮贡”模式。


官员们相互配合、勾结,搜刮民间,连吃带贪给乾隆进贡。


然后,乾隆看在眼里,每每抓住机会顺势查贪官,打老虎,再把做事不慎吃相难看的大臣们洗劫一空,自然再赚一笔。


此外,乾隆还在18世纪后期,无师自通发明了类似中世纪罗马教廷赎罪券的议罪银


议罪银这般不要脸面的敛财模式横空出世,意味着皇帝和满清政府昭告天下:


无论什么罪,交一笔钱来,就能减罚甚至不罚。


到乾隆执政晚期,乾隆带头之下,他的大臣、州官、县令无人不贪。


贪便贪了,好歹肉烂在中国。


可惜,乾隆确实脑子迷糊不太清楚,赏赐外使商人尤为出手大方。


当时,凡是肯向清国进贡各国,乾隆都会以丰厚的“赏赐”回报。


赏赐往往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于贡金的价值。


于是,向清廷进贡,满嘴讴歌清廷,都成为如荷兰、西班牙奸商们的生意项目。


他们冒充各殖民地国王、酋长的名义到北京进贡,满嘴盛赞天朝上国,稀里哗啦专门赚取清廷的高额赏金。


这回,肉烂在了锅外。


天长日久,乾隆后期,满清赚得了无限风光的世界局面,国内局势终于每况愈下。


五十年春,宜城、光化、随州、枝江大饥,人食树皮。


夏,章丘、邹平、临邑、东阿、肥城饥。


秋,寿光、昌乐、安丘、诸城大饥,父子相食。


五十一年春,山东各府、州、县大饥,人相食。


蛀虫遍地,抛洒民财,乾隆时代虽然处于和平环境,然而自他登基开始,举国各地,无年却不发生重大饥馑。


其中《清史稿》提到的乾隆盛世发生的人相食,便有2次。


橡树 | 乾隆盛世:子虚乌有盛世后面的一场历史误会

无数演员塑造无数的影视剧皇帝形象。国人迷恋清廷皇帝,确实是一种文化的遗憾。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清宫戏参与者和迷恋清宫戏的辫子粉丝,当年祖上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作,却都是靠忍饥挨饿熬过乾隆时代的。


想想,人如忘本,真是可怕。


当年,锦衣玉食的满清皇室、八旗子弟、达官贵人不过个别、少数。


那么多的迷恋清宫戏的辫子粉丝,真的如愿穿越到了康乾盛世,饥肠辘辘,满嘴榆皮黄土,挣扎生死之间,不知是否还会如此痴迷满清的皇帝。


访华铩羽而归,沿途,英国使团耳闻目睹,都是满清底层老百姓的贫穷、麻木和饥饿。


他们捡拾、争抢使团喝过的茶叶、残食;他们在官兵为所欲为的皮鞭抽打下工作;他们对发生在自己之外的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于是,英国人把他们写进了日记:


就现政权 (满清)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


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这一年,满清帝国和欧洲加速拉开距离。


乾隆60年,1795年,北京会试。


这是乾隆当皇帝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的会试各地为谄媚“十全老人”,专门组织80岁以上116人参加会试。


橡树 | 乾隆盛世:子虚乌有盛世后面的一场历史误会

崇拜明君,崇拜明君们雄才大略的往事,其实很大可能只是一场历史性误会。


这些耄耋老人们在孙子们的搀扶下,颤巍巍走向灯火昏暗的科举考场。


在一个遍地饿殍和民不聊生的子虚乌有的盛世,开始的这场昏昏沉沉、黑灯瞎火的科举,录取不过奴才而已。


至于这样的盛世科举诠释的,也无非是乾隆盛世背后的万马齐喑、老气横秋。


可见,当年的康乾盛世根本就是华夏文明的一场沉沦,而不是一次所谓回光返照。


回望当年,清廷君臣于黑灯瞎火处昏昏沉沉摸爬滚打,摔得头破血流时,满眼看到的金星,也无非是破败、衰老的满清帝国的那副昏昏欲睡的影子。


历史,是伟大的导演。


既然乾隆稳赚不赔地当了中国18世纪的男一号,中国历史自然也就只能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