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什么?该怎么看?

数码玩家MIchael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国家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有了它,世界各国就可以统计经济发展全貌、核算国民经济总量、引领经济发展进程、比较各国发展水平。

但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GDP也不例外。就其内容说,它只局限物质生产领域的产品和劳务,忽略了文化繁荣、政治文明、社会进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重要因素,可以说是统计不全;就其方法而言,是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并用货币为通约尺度来衡量,难免统计误差和货币幻觉;从实践看,GDp统计往往容易变成GDP考核,甚至于演变为唯GDp,从至于导致各国在追求GDP过程中走向“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社会的停滞。

有鉴于此,对待GDP还是要有两分法。既要看到GDp的积极作用,肯定和重视它在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中的意义,同时又要破除唯GDP的陋习,在不断充实国民经济核算内容,完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过程中实现由GDP向绿色GDP、人文GDP、幸福GDP的推进,引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更加注重速度质量效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让我们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让我们的人民有更多的满足感、安全感、幸福感。



谭跃湘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要客观地看待这一数字,一要人均来看,数值大了就是实力。二要控制由物价增长形成的GDP虚增。


赖何能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是衡量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我国一直采用生产法+收入法来核算GDP。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增加值=薪酬总额+生产税净额+折旧+营业盈余。第四次经济普查后,从各个迹象看各地区已经全面实行收入法来核算,因为新的经济形态,收入法更全面完整。

薪酬总额占比GDP高达45%+,所以产业结构较好的城市,平均薪酬高、就业充分,GDP也必定水涨船高的。

每个地区或城市因为职能、级别、地理位置等等原因,造成产业结构千差万别,有的农业占比还较大,有的传统工业为主,有的个体经济发达,有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发达、金融业房地产业发达等等。

产业结构的不同,会导致GDP产生差异。

产业结构对于它的就业结构、平均薪酬影响非常大,进而影响了GDP、人均收入的构成。

薪酬总额又是占比GDP高达45%以上,所以要获得更多地区GDP,其实就是其一扩大工作岗位,产生更多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第一产业增值率太低,几十万农民才产生几百亿增加值,而几十万二三产就业人员可产生几千亿增加值),让薪酬总额的基数扩大,同时也能产出更多税收和利润总额,这个是相辅相成的。

社会平均薪酬逐步提高,这个不光是GDP能够提高更快,也能产生更多生产者获得感和幸福感,在GDP不断增长的同时,老百姓的口袋也能鼓起来。

喜欢本人文章的请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哦!---用数据说话的Data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