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到巴菲特: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焦虑”这个词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工作压力大,焦虑;


钱不够花,焦虑;


教育孩子,焦虑。


我们几乎被焦虑严严实实的包裹着。我们之所以焦虑,一是能力不足,二是没有掌握方法。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求速成,凡事如果不能立即看见效果,我们就会焦虑。我们缺乏的是过程意识,是长期主义。


所谓“长期主义”,是一种持续地、长期地守住目标的行为模式,是做一件事,长期地去做,持续地去做。


01 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在 2017 年的跨年演讲上, 罗振宇介绍了一个人生算法的公式:


一个人的成就,来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简言之,一个人的成功来自长期主义。


曾国藩,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曾国藩少时资质平庸,考秀才7次才中。官场之路也并不顺遂,曽5次受辱,但从未放弃,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创建湘军,官至总督,门生遍天下,成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人。


曾国藩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股神巴菲特,连续十多年,一直是位列世界前五的大富豪。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但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 99% 的财富,都是他 50 岁之后获得的。


如果他在二十不惑的时候,遇到危机,放弃;

如果他在三十而立的时候,遇到危机,放弃;

如果他在四十不惑的时候,遇到危机,放弃。


那么就不会有 50 岁大器晚成的“股神”巴菲特。他坚持的长期主义,在 50 岁以后成就了辉煌。


从曾国藩到巴菲特再到我们身边的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02 过早的退出比赛,是我们输掉人生的主要原因。


亚马逊 CEO 贝佐斯问巴菲特:


“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如果复制的效果能立即显现,人们将毫不犹豫。如果复制的成功只能延迟满足,甚至到50岁才能成功,大多数人立马会放弃。因为等待的时间太久,等待的时间成本太高。


所以很多人放弃了成为巴菲特的机会。


安吉拉说:“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最终你能在聪明人中间赢,是因为你比别人更加坚毅。只有坚毅的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大多数人的起跑线是相同的,谁能更坚毅,谁是长期主义者,谁就能跑赢比赛。


早起太困,跑步太累,创业太难,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放弃好习惯,放弃健康,放弃事业。过早的退出了人生中一场场比赛。最终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再回首,会感叹,为什么当时我不再坚持一下?


坚持不一定有结果,但放弃一定没结果。


我们的人生需要长期主义。


03 如何成为一名长期主义者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大家的关注点都是该如何发光,很少有人在想如何让自己变成金子。


我们不追求速成,因为速成的东西全无营养。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成为长期主义者?


1.认清眼前的路,是成为长期主义者的前提。

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自己更擅长做什么?才能以终为始,开疆扩土。


2.坚定的信念,是成为长期主义者的动力。

我们可以靠着外在的压力做到中等,但是要做到优秀必须要有内驱力,要有坚定的信念,才有不竭的动力。


3.经得住考验的目标,是成为长期主义者的指路明灯。


我们有来路,有动力,还要有目标。目标不是越远大越好,而是要遵循smart原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Time-based)


4.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是成为长期主义者的镇痛剂。


我们经常因为一时的得失而痛苦,失落,感觉前路迷茫。甚至想要放弃。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人生之路,没有坦途,更多的是坑坑洼洼。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才能让我们走的更坚定,走得更远。


写在最后:


长期主义是微弱信号的放大器, 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