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最大的利好,人身健康保险全面降价

这几年是保险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互联网保险也即将进入2.0时代。为实现“全民保障”,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发力。2月6日,保监会发布《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对人身保险一些规定做了改动。

人身保险的两项改动

1、人身保险的价格将下降3%-5%

为了引导消费者形成风险意识,进一步扩大商业保险的覆盖率,银保监在《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中,指出保障型产品的价格将下降3%-5%。

什么是保障类产品?

风险保障主要可以分为三块,死亡保障、健康保障以及意外保障,涉及到的具体险种基本包含所有人身险,包括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寿险。

至于降价幅度3%-5%。本来1万元的产品,现在9500-9700元可以买到,降幅不算大。

此外,以储蓄为主的年金险,以及部分趸交保险产品,定价也将同步下调3%-5%。

所以,无论是保障型还是储蓄型产品,政策均规定了一定的降价幅度。

保乎之家


2、设定现金价值差别参数

除了价格,此次的《规定》还调整了部分险种的现金价值。如提高年金险等长期储蓄型产品的最低现金价值标准,幅度在5%~10%。

由于保险产品更新迭代过快,实际退保率非常高。其中,风险保障类产品涉及到保障成本的支出,现金价值通常远低于保费,退保损失较大。

而年金保险属于储蓄型的保险,保障成本接近于0。如果现金价值和风险保障类产品一样,远低于保费,显然是不合理的。

目前市场上的年金险,现金价值与已交保费之比,虽然高于健康保险,但客观评估,仍然不够理想。所以对年金险的现金价值做一个适当的提升,有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降低投诉率。

保险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次,银保监会发布的《规定》,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利好。不过保险业向好的动力,其实除了监管,还有保司、消费者以及相关行业工作人员的共同作用。

目前是保险发展的关键时期,小编个人看来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下面做个保险行业发展的预测。

1、传统营销人员“缩水”,保费进一步下调

保险公司厘定保费,主要考虑三项费率:预定利率、预定发生率以及预定附加费用率。其中,预定附加费用率又包括佣金和管理费两部分。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保险代理人已经超过800万,这意味着每一百多人中就有一人是保险业务员。

然而,如此庞大的营销团队,体现的却不是行业的发展有多好,而是大众保险意识过于薄弱。正是大众的保险需求感普遍偏弱,保险公司过去“招员工就是招客户”“签人情保单”的畸变式营销才应运而生。


保乎之家


但是,这样的局面在这两年有了微妙的变化。

禽流感爆发、《我不是药神》上映、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疾病风险一次次触动着国人敏感的神经,很多人开始有风险意识,慢慢接受保险、了解保险。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类保险自媒体的异军突起,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保险的需求进一步被打开,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种改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线下“人情单”越来越少,消费者开始“反客为主”,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保险,甚至自行下单。

这在目前看来将是双赢的。

一方面,传统的保险营销员的缺口将逐渐减小,低学历从业人员规模精简。转而替代的,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保险公司的人员结构,最终完成从“量”到“质”的蜕变,企业管理成本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少了“中间商”赚差价,保险公司整体佣金支出下降,预定附加费用率下降,这最终会体现在保费的下调上,惠及全体消费者。

2、网销格局逐渐形成,保障性进一步升级

这几年互联网保险以烽火之势,全面崛起。越来越多的传统保险公司(平安、泰康、人保等),联手大流量平台(支付宝、微信、京东等),先后加入其中。

但是互联网保险的起步毕竟比较晚,截至目前,保险网销的格局仍未真正形成。目前的互联网保险的领域,没有哪一家保险公司在可以做到一家独大,也没有哪一家流量平台或者保险经济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形成品牌效应。

保乎之家


从另一个角度看,线上市场竞争激烈,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利好。

2年前,重疾险的标配还是“轻症+重疾”,现在已然成为“轻症+中症+重疾+癌症三次赔付”或重疾多次赔付的保障了。

随着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这场角逐中,“保障性”将成为价格之外的另一个着力点。相信后期,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保障还会不断升级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