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樱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整形修剪技术

甜樱桃属落叶乔木,树体高大,长势旺,干性强,层性明显,枝条多直立生长,树冠呈自然圆头形或开张半圆形,自然生长条件下树高常达5米以上,最高可达20~30米。但在人工整形的条件下,树高和冠径一般控制在2.5~4.0米。

对樱桃树进行整形修剪,是为了培养良好的树体骨架,调控树体生长与结果、衰老与更新之间的关系,调控树体生长与环境的关系,维持健壮的树势,以达到早结果、早丰产、连年丰产的栽培目的。

目前,在生产中栽培的甜樱桃品种中,多数品种的幼龄期树势偏旺,若任其自然生长,会出现枝条直立、竞争枝多、徒长枝多,梢头分枝多,使树形紊乱,进入结果期晚,甚至表现出5年生以上的树很少结果或不结果现象。若进入结果期以后放弃整形修剪,或整形修剪技术不到位,会导致主枝背上或主干上的徒长枝和竞争枝多,形成偏冠树、掐脖树等;或外围延长枝上翘,形成抱头树;或上部强旺,形成伞状树等,使下部光照不足而衰弱。出现这些状况后,会造成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大幅度下降。

因此,对樱桃树进行整形修剪,是樱桃园综合管理中很重要的、很关键的一项技术措施,是在土、肥、水等综合管理的基础上,调控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关系,使树体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保持平衡。

幼树期整形修剪是促进幼树迅速增加枝量,扩大树冠,枝条分布和层间距安排合理,以达到提早结果的目的;结果期整形修剪是促使结果树的枝量达到一定的范围,结果枝组配置合理,以达到连年丰产优质,而且树体不早衰、经济寿命长的目的。

第一节 整形修剪的概念与作用

一、整形修剪的概念

1.整形

整形是根据樱桃树的生长规律,通过人为措施,将树体进行整理,培养成骨架合理、枝条分布均匀、光照与空间利用充分、便于施肥喷药等管理作业的树体结构。具体内容包括合理地安排骨干枝的数量、长短、密度、级次和分布位置与角度等,使树体的高度、冠径与栽植密度、生态环境相适应,使相邻两行、相邻两株之间有合理的间隔。

2.修剪

修剪是在既定树形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调整树体营养物质的制造、积累和分配,调整树冠内枝条间的相互关系,维持合理的枝叶量和生长势,避免枝条生长、花芽分化、果实发育之间的营养竞争,使树体强健而不旺盛,结果多而不早衰。

整形与修剪相辅相成,相伴而行,密不可分,因整形是通过修剪方法实现的,而修剪又是在既定树形的前提下进行的,故通常将二者统称为整形修剪。

二、整形修剪的作用

1.调控适宜的枝量

自然生长的树,易形成直立枝条,重叠交叉而树冠郁闭,导致通风透光不良、产量低、品质差,所以丰产优质的树体需要通过整形修剪来调控。

枝量是产量形成的基础。枝量适宜,树体生长发育好,不仅可以丰产,而且果实品质也好。枝量过多,树冠郁闭,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内膛和下部枝易枯死。枝量过少,虽然果实品质好,但产量低,也浪费有效空间。

因此,需要通过整形修剪来调控适宜的枝量。幼树期的管理重点是刻芽、短截、摘心等多种技术措施综合应用,促进分枝和枝梢生长,迅速增加枝量、扩大树冠,这是提高产量的基础。而对成龄树则要调控枝量达到适宜范围,重点是短截、摘心、回缩和疏枝等措施综合应用,保持适宜的枝量和分布范围。

2.调控适宜的树势

甜樱桃树以中、短果枝以及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只有树势中庸健壮的树体,才能培养出较多的中、短结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来,才会达到丰产优质。

树势偏旺时,发育枝多,不易成花,幼树进入结果期晚;树势中庸健壮时,生长和发育趋于平衡,中、短结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多,不但产量高,而且果实品质也好;树势衰弱时,结果多,果个小,树体寿命短。

因此,进入结果期的树,既要继续扩大树冠,又要多结果,这就需要促控结合,使树体中庸健壮,不旺也不弱,尤其在花芽分化期,应控制大量的新梢旺长,要通过缓放、摘心、拿枝等技术措施,调控枝梢生长,使其“该停则停、该长则长”,促使花芽分化。

3.调控充足的光照

甜樱桃和其他果树一样,其树体生长、花芽分化、果实发育,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当树冠内的光照强度达到自然光照强度的30%以上时,冠内的枝条才能正常成花、开花和结果,而低于30%时,冠内的枝条是不能正常成花或结果的。

因此,需要通过整形修剪手段,使树体结构合理,来增强树冠内的光照强度。

经整形修剪的树,其树形结构、枝条布局合理,树冠内光照良好,无效区仅占10%,地面光影多,其产量高,果实品质也好。

修剪技术不到位的树,枝条密挤或抱头生长,其树冠郁闭,冠内光照不良,无效区占20%~30%,地面无光影,造成产量低,果实品质也差。

第二节 整形修剪的生物学基础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与甜樱桃整形修剪有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方能正确实施整形修剪技术,不至于在整形修剪过程中出现偏差。

一、甜樱桃树体各部类型与相关特性

1.芽的类型与特性

甜樱桃树的芽,按其性质主要分为叶芽和花芽两大类型,按其着生部位还可分为顶芽和侧芽两大类型。

芽是枝、叶、花的原始体,所有的枝、叶和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所以芽是树体生长、结果以及更新复壮的重要器官。

(1)叶芽 萌芽后只抽生枝叶的芽称为叶芽。叶芽着生在枝条的顶端或侧面。叶芽是抽生枝条、扩大树冠的基础。叶芽较瘦长,多为圆锥形。叶芽按着生部位的不同,分为顶叶芽和侧叶芽。

顶叶芽着生在各类枝条的顶部,其形态特性有区别。发育枝的顶叶芽大而粗,顶部圆而平,其作用是抽生枝梢,形成新的侧芽和顶芽;长果枝的顶叶芽较圆,一般大于花芽,其作用是抽生结果枝、花芽、和叶芽;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上的顶叶芽较瘦小,多数小于花芽,其作用是展叶后形成花芽和新的顶芽。

顶叶芽以下的叶芽统称为侧叶芽或腋叶芽。发育枝上,除了顶叶芽之外,其余的芽都为侧叶芽;混合枝、长果枝和中果枝的中上部的侧芽都是叶芽;在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上,一般很少有侧叶芽形成。

离顶芽越近的侧叶芽越饱满,离顶芽越远的侧叶芽的饱满程度越差。

叶芽具有早熟性。有的在形成当年即能萌发,使枝条在一年中有多次生长,特别是在幼旺树上,易抽生副梢,根据这个特性,可采取人工摘心措施,使之增加分枝、扩大树冠,利于形成花芽、提早结果。

叶芽还具有潜伏性。发育枝基部的极小的侧叶芽,由于发育质量差,较瘪瘦,在形成的当年或几年都不易萌发抽枝,而呈潜伏状态,被称为潜伏芽。潜伏芽寿命长,当营养条件改善,或受到刺激时即能萌发抽枝,这种特性为枝条更新、延长树体寿命的宝贵特性。

(2)花芽 芽内含有花原基的芽称为花芽。樱桃的花芽除主要着生在花束状果枝、短果枝和中果枝上之外,混合枝和长果枝的基部的5~8个左右的芽,也是花芽。着生在混合枝、长果枝以及中果枝基部的花芽,也被称为腋花芽。

樱桃的花芽为纯花芽,花芽无论着生在哪个部位,其开花结果后,原处都不会再形成花芽和抽生新梢,呈现光秃状。在修剪时必须辨认清楚花芽和叶芽,剪截部位的剪口必须留在叶芽上。

2.甜樱桃枝的类型与特性

甜樱桃的枝分为发育枝和结果枝两大类。

(1)发育枝 仅具有叶芽的一年生枝条称为发育枝,也称营养枝或生长枝。发育枝萌芽以后抽枝展叶,是形成骨干枝、扩大树冠的基础。不同树龄和不同树势上的发育枝,抽生发育枝的能力不同。幼树和生长势旺盛的树,抽生发育枝的能力较强,进入盛果期和树势较弱的树,抽生发育枝的能力越来越小。

(2)结果枝 着生有花芽的枝条都称为结果枝。按其特性和枝条长短的不同可分为混合枝、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图1-1)。

图1-1 结果枝类型

1—混合枝;2—长果枝;3—中果枝;4—短果枝;5—花束状果枝

长度在20厘米以上,顶芽及中上部的侧芽全部为叶芽,只有基部的几个侧芽为花芽的枝条,称为混合枝。这种枝条既能抽枝长叶,又能开花结果,是初、盛果期树扩大树冠、形成新果枝的主要果枝类型。混合枝上的花芽往往发育质量差,坐果率低。

长度在15~20厘米,顶芽及中上部的侧芽为叶芽,其余为花芽的枝条称为长果枝。这种枝条结果后下部光秃,只有中上部的芽继续抽生枝条,这种果枝在幼树和初结果树上较多,坐果率也较低。

长度在10厘米左右,顶芽及先端的几个侧芽为叶芽,其余的均为花芽的枝条称为中果枝,这种枝形成的数量不多,不是主要的结果枝类型。

长度在5厘米左右,除顶芽为叶芽外,其余均为花芽的枝条称为短果枝。这种果枝上的花芽发育质量较好,坐果率也高。

长度在1~1.5厘米,顶端居中间的芽为叶芽,其余为花芽的极短的枝称为花束状果枝。其年生长量极小,只有1~1.5厘米。这种枝上的花芽发育质量好,坐果率高,是可提高樱桃产量的最主要的结果枝。但是,这种果枝的顶芽一旦被破坏,就不会抽枝再形成花芽而枯死,这种枝又易被碰断,在整形修剪时,不但要促使多形成花束状果枝,更要注意保护它的顶芽不受伤害,更不能将其碰断。

(3)叶丛枝 按枝条种类划分,叶丛枝应该属于发育枝类,但此枝条在樱桃的各级骨干枝上形成很多,其发展成花束状果枝或短果枝的概率也大,而且在2年生枝条上抽生的数量较大,尤其是缓放枝条的后部,其叶丛枝形成的较多(图1-2),因此,单列出来以在培养中引起重视。


图1-2 叶丛枝

1—枝条基部的叶丛枝;2—叶丛枝的转化

叶丛枝是枝条中后部的叶芽萌发后,遇到营养供应不足时,停止生长所形成的。枝长度在1厘米左右,仅有一个顶芽的枝也称单芽枝。这种枝在营养条件改善时,可转化为花束状结果枝,如果营养条件不改善,则仍为叶丛枝。如果处在顶端优势的位置上,或受到刺激时,还会抽生发育枝。

3.甜樱桃树体类型与特性

樱桃的树体类型,常分为乔化型和矮化型两种。乔化树耐轻剪缓放,适宜稀植栽培,但也可以通过整形修剪或化控等措施进行密植栽培。矮化树宜重剪,适宜密植栽培,更适宜温室和大棚栽植。矮化树轻剪缓放过重时,易成小老树,过早进入衰老期。

(1)乔化型树 

乔化型的树是利用乔化砧木作基砧嫁接繁殖而成。乔化型甜樱桃树体高大,生长势旺,顶端优势强,干性强,层性明显,树高一般可达5~7米,冠径可达5~6米,进入结果期较晚,正常管理条件下,4~5年开始结果,7~8年才进入盛果期。乔化树对修剪反应敏感,剪后抽生的中长枝多,短枝少,但是轻剪缓放后,抽生的中短枝多,长枝少,易更新复壮。

(2)矮化型树 其基砧或中间砧是利用具有矮化特性的砧木嫁接繁殖而成,其树体矮小,生长势中庸,树高和冠径一般在3~5米,进入结果期较早,正常管理条件下,2~3年开始结果,4~5年进入盛果期。矮化树对修剪反应不太敏感,剪后中短枝多、长枝少。轻剪缓放的枝条越多,树体衰弱越快,如果整体上发生严重衰弱时,其更新复壮要比乔化树难得多。

4.甜樱桃树冠与根系特性

通常条件下,地上部的枝叶生长和地下部的根系生长是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如果对地上部的枝条修剪量过大时,其根部所吸收的水分和营养就会造成地上部的树势偏旺,如果地下部断根多,其吸收量就相对减少,会造成树势衰弱。据此,应适量修剪。而对于移栽树,由于断根多,就需要加大修剪量,对地上树冠采取疏、缩或短截等措施,使地上部的树冠和地下部的根系生长保持平衡状态。

5.其他特性与整形修剪的关系

(1)芽的异质性 位于同一枝上不同位置的芽,由于发育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和内部营养供应不同,造成芽质量有差异的特性,称为芽的异质性。

芽的质量对发出的枝条的生长势有很大的影响,芽的质量常用芽的饱满程度表示,即饱满芽、次饱满芽和瘪芽,在春、秋梢交界处还会出现盲节,修剪时可根据剪口芽的质量差异,增强或缓和枝势,达到调节枝梢生长势的目的。

(2)顶端优势 在一个枝条上,处于顶端位置的芽,其萌发力和成枝力均强于下部芽,且向下依次递减,这一现象称顶端优势。枝条越直立顶端优势越明显。

在整形修剪时,注意所留枝条处在的位置,调控枝条的生长,达到不同的整形修剪目的。例如,为了使树体生长转旺,可多留直立枝、背上枝,或剪口下留饱满芽剪截,或抬高弱枝的枝角来增强生长势;如果为了缓和树势,提早结果,可多留水平枝和下垂枝,或开张旺枝枝角来削弱其生长势,促发中短果枝形成。拉枝时还要注意不要将枝条拉成弓形,拉平部位也不要过高。

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一年生枝条的顶部均易抽生多个发育枝,形成三叉枝、五叉枝等,如果不是为了增加枝量,放任其生长,就会无谓消耗大量营养,抑制下部抽生果枝,因此,削弱顶端优势或利用顶端优势是整形修剪中不可忽视的。

(3)萌芽力和成枝力 发育枝上的芽能够萌发的能力称为萌芽力,发育枝上的芽能够抽生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萌芽力与成枝力的强弱,是确定不同整形修剪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枝条上萌动的芽多,没萌动的芽少,称为萌芽力高,反之称为萌芽力低。枝条上抽生的长枝多,称为成枝力高,抽生的长枝少,称为成枝力低。萌芽力与成枝力是品种生长特性,是修剪技术的依据之一,萌芽力与成枝力的高低还与修剪强度有关。

修剪时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枝条的萌芽力与成枝力高低不同的特性,确定修剪方法。对成枝力较强的品种和枝条,要多缓放、促控结合,促进花芽形成;对成枝力较弱的品种和枝条,要适量短截、促发长枝,增加枝量。

(4)生长量与生长势

 生长量是指枝轴的粗细。枝轴粗,称生长量大,枝轴细,称生长量小。生长势是指当年生枝的长度。当年枝生长越长,生长势越强;生长越短,生长势越弱。一般生长势强时,生长量小(枝轴细),不易形成花芽,这是短截时剪留短的反应结果;生长势弱时,生长量大(枝轴粗),容易形成花芽,这是短截时剪留长的反应结果。

(5)层性 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新萌发的枝多集中于顶部,构成一年一层或两层向上生长,形成层次分布,上部萌生强枝,中下部萌生中、短枝,基部芽不萌发成潜伏芽,这种现象在多年生长后就形成了层性,在整形修剪中可利用层性人工培养分层的树形,或利用层性的强弱确定树形,延长枝剪留的越长,层间距越大,反之层间距越小。

(6)枝角 枝的角度对枝的生长影响很大,保持一定的角度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而且可以使顶端优势和背上优势相互转化。角度小时,背上优势弱,顶端优势强;角度大时,顶端优势弱,背上优势强。枝角小,枝条易生长过旺,成花难,还易形成“夹皮枝”,夹皮枝在拉枝、撑枝、坠枝时容易从分枝点劈裂,或受伤引起流胶。

6.栽培条件与整形修剪的关系

栽植密度小的果园,宜采用大冠型整形;栽植密度大的果园,宜采用小冠型整形。立地条件差的果园,其树体生长不会强旺,宜采用低干、小冠型整形,并注意复壮;相反宜采用中、大型树冠整形。

二、树体结构

樱桃树体由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统称为根系,地上部分统称为树冠。树冠中各种骨干枝和结果枝组在空间上分布排列的情况称为树体结构(图1-3)。

图1-3 树体结构

(1)主干 从地面处的根茎以上到着生第一主枝处的部位称为主干,也称树干。这一段的长度称为干高。

(2)中心干 

树干以上在树冠中心向上直立生长的枝干称为中心干,也称中心领导干。中心干的长短决定树冠的高低。

(3)主枝 着生在中心干上的大枝称为主枝,是树冠的主要骨架。主枝与中心干在大小上有互相制约的关系,中心干强大时,主枝细小,中心干弱小时主枝强大。

(4)侧枝 着生在主枝上的分枝称为侧枝,通常将距中心干最近的分枝称第一侧枝,以此向外称第二、第三侧枝等。

主干、中心干、主枝和侧枝构成树形骨架,被称为骨干枝。骨干枝是在树冠中起骨架负载作用的粗大定型枝。

(5)辅养枝 着生在主干、主枝间作为临时补充空间用的,并用来辅养树体、增加产量的枝称为辅养枝。

(6)延长枝 各级枝的带头枝称为延长枝。延长枝具有引导各级枝发展方相和稳定长势的作用。用不同部位的枝做延长枝,其角度反应不同,用背下枝做延长枝,其角度同于母枝,用背上枝做延长枝则角度直立。

(7)竞争枝和徒长枝 在剪口下的第二或第三芽萌发后,比第一芽长势旺、或长势与第一芽差不多的枝条,称为竞争枝。或以主枝与中心干的粗度比、侧枝与主枝的粗度比来衡量定性,主枝与中心干、侧枝与主枝的粗度比超过(0.5~0.6):1的枝,都称为竞争枝。竞争枝生长势强,常扰乱树形,需加以抑制或早期短截或疏除。

由潜伏芽萌发出的、长势强旺的枝条称为徒长枝,这类枝条多处在背上直立处,或枝干基部,或剪锯口处,这类枝条消耗营养多,利用价值低。

(8)结果枝和结果枝组 着生在骨干枝上有花芽的单个枝条称为结果枝。着生在骨干枝上,由两个以上结果枝构成的枝组称为结果枝组,由此可见,结果枝组是由枝轴和若干个结果枝组成,是樱桃树的主要结果部位。在幼树期和初结果期,能够培养出较多的结果枝和结果枝组,使树冠丰满,为早结果、早丰产奠定基础。盛果期以后,管理好结果枝组不旺也不衰,是获得连年丰产的基础。

根据枝组的大小可分为大型结果枝组、中型结果枝组和小型结果枝组三种类型。分布范围在50厘米以上的枝组,为大型枝组。大型枝组成形慢,结果晚,寿命长。分布范围在30厘米以下的枝组,为小型枝组。小型枝组结果早,寿命短。分布范围在30~50厘米的枝组,为中型枝组。中型枝组的结果期和寿命居大型枝组和小型枝组之间。生产中应尽可能多培养中型结果枝组,并使各类枝组在主侧枝上均匀分布。

(9)背上枝、背下枝和侧生枝 在主、侧枝上着生的发育枝和结果枝,按其着生部位还分为背上枝、背下枝和侧生枝。

着生在主、侧枝背上的枝称为背上枝;着生在主、侧枝背下的枝称为背下枝。背上枝一般较直立,生长势较旺,常发育成竞争枝和徒长枝,需经过摘心、拿枝等措施才能利用;背下枝长势弱、结果早,但寿命短,表现细弱后常被疏除。

着生在主、侧枝侧面的枝,称为侧生枝,因其角度倾斜,所以也称为斜生枝。侧生枝长势中庸,结果早,利用价值高。

第三节 整形修剪的时期与方法的应用

一、整形修剪的时期

樱桃整形修剪的时期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两个时期,生长期整形修剪是指从萌芽至树体停长落叶前,最适宜的时间应该是在萌芽开始至夏末结束,过晚伤口易流胶,也影响伤口愈合完全,对促进花芽分化更是无效的。休眠期整形修剪是指从落叶后到萌芽前,最适宜的时间是在进入春季开始至萌芽,过早伤口易干枯,秋季和冬季修剪易发生冻害和抽条。

生长期的适时整形修剪,能及时消除新梢的无效生长,可以及时调整骨干枝的角度,增加分枝量,使树体早成形、早成花,还可以减轻休眠期修剪对树体的伤害,以及减轻休眠期修剪的压力。

二、整形修剪的主要方法与应用

1.整形修剪的基本原则

(1)因树修剪,随枝做形 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树体不同发育时期及树势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应该采取的修剪方法和修剪程度。

(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根据栽植密度建造合理的树体骨架,做到“有形不死,无形不乱”,灵活掌握。对个别树体或枝条要灵活处理,建造一个丰产稳产的树体结构,做到主从分明,条理清楚,整形跟着结果走,既不影响早期产量,又要建造丰产树形,使整形与结果两不误。

(3)轻剪为主,轻重结合 根据具体情况修剪,以轻剪为主,轻中有重,重中有轻,轻重结合,达到长期壮树、高产优质的目的。

(4)开张角度,促进成花 本着疏直立留斜生、疏强旺留中庸,强旺枝缓放、细弱枝短截、加大主枝基角,生长季随时进行抹芽、摘心、拿枝等管理原则,消除竞争枝或多余无用枝,开张骨干枝的角度,促进花芽形成,使树体长势中庸,利于丰产稳产。

2.整形修剪的主要措施

樱桃整形修剪的措施有拉枝、缓放、短截、疏枝、回缩、摘心、拿枝、刻芽和除萌等。其中拉枝、摘心、拿枝、剪梢和除萌等是生长期修剪的主要方法。缓放、短截、疏枝和回缩等是休眠期修剪的主要方法。

(1)拉枝 将枝拉成一定的角度或改变方位称拉枝。拉枝法主要用在直立枝、角度小的枝和长势较旺的、或下垂的主枝或侧枝上。拉枝的手段主要有绳拉、绳吊、开角器、木棍撑、石头坠等(图1-4)。

图1-4 拉枝方法

拉枝前应先对被拉的枝进行拿枝,使枝软化后再拉枝,以防止折断。角度小的粗大枝在拉枝时易劈裂,所以在拉角度小、粗大枝时应在其基部的背下连锯3~5锯,伤口深达木质部的1/3~1/2处后再拉,角度过小的粗大枝可连锯8~10锯,拉枝时要将伤口合严实(图1-5)。


图1-5 连锯法拉枝

拉枝的时期宜在萌芽期。萌芽前拉枝由于枝干较脆硬易拉断,粗大枝还易劈裂。生长后期拉枝,其受伤部位易发生流胶病或伤口干枯,在越冬时还易发生冻害。

对一年生枝条进行拉枝时,必须与刻芽、抹芽等措施相结合,方能抽生较多的中短枝条或形成花束状果枝,前后长势才能均衡。如果只拉枝不刻芽、不抹背上芽、不去顶芽,则背上直立枝多,斜生的中短枝少。

(2)缓放 对一年生枝条不进行剪截,或只剪除顶芽和顶部的几个轮生芽,任其自然生长的方法称为缓放,也称长放或甩放(图1-6)。

图1-6 缓放

缓放能减缓新梢长势、增加短枝和花束状果枝的数量,有利于花芽的形成,是幼树和初结果期树常用的修剪方法。缓放枝条应与拉枝、刻芽、疏枝等措施结合应用,利于花芽形成和减少发育枝数量的效果才会显著。

(3)疏枝 将一年生枝从基部剪除,或将多年生枝从基部锯除称为疏枝。

疏枝主要用于疏除竞争枝、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多余枝等(图1-7)。疏枝后利于改善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平衡树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后部枝组的长势和花芽发育。疏枝后造成的伤口能妨碍母枝营养上运,对伤口以上的枝芽生长有削弱作用,对伤口以下的枝芽生长有促进作用。但疏除的枝条较细,疏除部位上部枝条较粗时,不但不会削弱生长反而还会有促进作用。

图1-7 疏枝

(4)短截 将一年生枝条剪去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称为短截,也称剪截。

短截是樱桃整形修剪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根据短截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短截、中短截、重短截和极重短截四种(图1-8)。

图1-8 短截

剪去枝条全长的1/3或1/4称为轻短截。轻短截有利于削弱枝条顶端优势,提高萌芽力,降低成枝力。轻短截后形成中短枝多,长枝少,易形成花芽。

剪去枝条全长的1/2左右称为中短截。中短截有利于维持顶端优势,中短截后形成中长枝多,但形成花芽少。幼树期对中心干延长枝和各主侧枝的延长枝,多采用中短截措施来扩大树冠。

剪去枝条全长的2/3左右称为重短截。重短截抽枝数量少,发枝能力强。在幼树期为平衡树势常用重短截措施,对背上枝尽量不用重短截措施。如果用重短截培养结果枝组,第二年要对重短截后发出的新梢进行回缩,培养成小型结果枝组。

剪去枝条的大部分,约剪去枝条全长的3/4或4/5左右,只留基部4~6个芽称为极重短截,常用于分枝角度小、直立生长的和竞争枝的剪截。极重短截后由于留下的芽大多是不饱满芽和瘪芽,抽生的枝长势弱,常常只发1~2个枝,有时也不发枝。

(5)回缩 将两年生以上的枝剪除或锯除一部分称为回缩(图1-9)。回缩的反应与被回缩枝的长势、角度、缩剪口的留法有密切关系。被回缩的枝角度小,缩剪口下第一枝长势强,第二枝长势弱;被回缩的枝角度大,缩剪口下第一枝长势弱,第二枝长势强。缩剪口距剪口下的枝距离近,缩剪口下的第一枝长势弱,第二枝长势强;距离较远则第一枝长势强,第二枝长势弱。

图1-9 回缩

回缩主要是对留下的枝有增强长势、更新复壮的作用,主要用于骨干枝在连续结果多年后长势衰弱需要复壮时,或下垂的衰弱结果枝组需要去除时;或过于冗长与行间、株间形成交叉的枝组,需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也方便作业时。

(6)摘心和剪梢 对当年生新梢,在木质化之前,用手摘除新梢先端部分称为摘心。木质化后用剪子剪除新梢先端部分称剪梢。摘心和剪梢是樱桃生长季节整形修剪作业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对幼树上的当年生延长枝的新梢摘心,目的是促发分枝,扩大树冠(图1-10)。对结果树上的新梢摘心,能延缓枝条生长,提高坐果率和花芽分化率。摘心的轻重对发枝和成花的影响不同,轻摘心,包括连续轻摘心,只能促发一个枝,但能促使枝条基部形成花芽。重摘心发枝多,但形成的花芽少。

图1-10 摘心和剪梢

(7)拿枝 用手对一年生枝从基部逐步捋至顶端,伤及木质部而不折断的方法称为拿枝。

拿枝的作用是缓和旺枝的长势,调整枝条方位和角度,又能促进成花,是生长期对直立的、长势较旺的枝条应用的一种方法(图1-11)。拿枝后可结合使用开角器来稳固拿枝效果。

图1-11 拿枝

(8)刻芽 刻芽也称目伤,即在芽的上方或下方用小刀或小锯条横划一道,深达木质部的方法。刻芽的作用是提高侧叶芽的萌发质量。

刻芽时间多在萌芽初,在芽顶变绿尚没萌发时进行。秋季和早春,芽没萌动之前不能刻伤,以免引起流胶。

在芽的上方刻伤,有促进芽萌发抽枝的作用。在芽的下方刻伤,有抑制芽萌发生长的作用(图1-12)。刻芽作为促进和抑制芽生长的一项技术,主要用于枝条不易抽枝的部位,和拉枝后易萌发强旺枝的背上芽,以及不易萌发抽枝的两侧芽。

图1-12 刻芽

1—芽上刻伤促进萌芽生长;2—芽下刻伤抑制萌芽生长

(9)抹芽 在生长期及时抹去无用的萌芽称为抹芽,也称除萌。

抹芽的作用是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防止无效生长,集中营养用于有效生长。首先应抹除苗木定干后留作主枝以外的萌芽,以后每年生长期注意及时抹除主、侧枝背上萌发的直立生长的或向内生长的萌芽,或疏枝后在剪锯口处萌发的有碍于主要枝生长的萌芽,以及主干上萌发的无用萌芽。但在各级骨干枝后部(基部)的芽,萌发后其生长量极小,叶片大而多,常形成叶丛枝,注意不要抹除。

第四节 主要树形与整形修剪技术

一、主要树形的结构

生产中常用的树形有自然开心形、主干疏层形、改良主干形、细长纺锤形和篱壁形。

(1)自然开心形 自然开心形有主干,干高30~50厘米,无中心干,树高2.5~3米。全树有主枝3~5个,向四周均匀分布。每主枝上有侧枝6~7个,主枝在主干上呈35°~45°角倾斜延伸,侧枝在主枝上呈50°角延伸。在各主、侧枝上配备结果枝组,整个树冠呈圆形(图1-13)。

图1-13 自然开心形

自然开心形整形容易,修剪量轻,树冠开张,冠内光照好,适于稀植栽培,但此种树形在露地雨后遇大风易倒伏。

(2)主干疏层形 主干疏层形有主干和中心干。主干高50~60厘米,树高2.5~3米。全树有主枝6~8个,分3~4层,第一层有主枝3~4个,主枝角度约60°~70°,每一主枝上着生4~6个侧枝。第二层有主枝2~3个,角度为45°~50°,每一主枝上着生2~3个侧枝。层间距为60~70厘米。第三层和第四层,每层有主枝1~2个,主枝角度30°~45°,每主枝上着生侧枝1~2个,层间距45~50厘米。在各主、侧枝上配备结果枝组(图1-14)。

图1-14 主干疏层形

主干疏层形修剪量大,整形修剪技术要求高,成形慢,但进入结果期后,树势和结果部位比较稳定,坐果均匀,适于稀植栽培。

(3)改良主干形 改良主干形有主干和中心干,主干高30~50厘米,树高2~3米。在中心干上着生15~18个单轴延伸的主枝,可分层或不明显分层,主枝由下而上呈螺旋状分布。下部主枝间距为10~15厘米,向上依次加大到15~20厘米,主枝上无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和结果枝组(图1-15)。

图1-15 改良主干形

改良主干形树体结构简单,容易培养,冠内光照好,适于密植栽培。

(4)细长纺锤形 细长纺锤形与改良主干形相似,有主干和中心干,主干高40~50厘米,树高2~3米,冠径1.5~2米。在中心干上,均匀轮状着生长势相近、水平生长的18~22个小型主枝(也称侧生分枝),或第一层有三主枝。主枝上不留侧枝,单轴延伸,直接着生结果枝和结果枝组。下部主枝开张角度为80°~90°,上部为70°~80°。下部枝略长,上部枝略短,上小下大,全树修长,整个树冠呈细长纺锤形(图1-16)。

图1-16 细长纺锤形

细长纺锤形树体结构简单,修剪量轻,枝条级次少,整形容易,成形和结果早,树冠通风透光好,适于密植栽培。

(5)篱壁形 篱壁形树需要由立柱和铁丝支撑,将枝条绑在铁丝上,形成篱壁形。其树形和立架方式与葡萄的单臂立架相似,也有同葡萄的双臂篱架式。该树形有主干和中心干,主干高40~50厘米,树高2~2.5米,冠长2~3米,树篱宽1~2米。在中心干上着生4~5层水平生长的8~10个主枝,即每层两个主枝,顺行对生,在主枝上直接配备中、小型结果枝组。层间距为30~40厘米(图7-17)。

图1-17 篱壁形

篱壁形主枝角度开张,树冠通风透光好。由于顶端优势受到抑制,结果枝形成早,发育好,结果部位集中,采摘方便。

二、整形方法

樱桃树的整形时期关键在幼树期,培养出一定量的结果主枝、侧枝和结果枝组,搭好丰产优质的骨架,是整形修剪的最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关键时期还应是以生长期为主,休眠期为辅。例如,预留的芽不萌发可在芽上刻伤;如果枝量不够,可将个别萌发较早较旺的枝进行重摘心使其促发2~3个分枝;如果中心干长势较强旺,可在6月底之前进行二次定干,再培养一层主枝;如果剪口下第二或第三芽长势较旺可进行早期摘心使其重新生长,如果枝量多可摘除。

1.自然开心形

(1)第一年

 选用高度在80厘米以上的健壮苗木栽植。栽后在距地面50~60厘米处定干,上部留15~20厘米作整形带,抹除整形带以下的叶芽。萌芽后在整形带内选留3~5个向外侧生长的、向四周分布均匀的、长势大致一致的分枝作主枝。当各主枝长至50~60厘米时,留外芽摘除先端三分之一,促发2~3个分枝,对各主枝选居中间的外侧枝作扩大树冠的延长枝,两侧斜生枝作侧枝,注意及时抹除内侧直立梢。

(2)第二年 萌芽初将各主枝拉枝开角至30°~50°,各主枝的延长枝留40~50厘米短截,剪口芽留外芽。各侧枝留外芽剪除顶芽或成熟度不好的梢头,剪口芽也留外芽。生长期的夏季,当各主枝延长枝长至60~70厘米时,再次留外芽摘除先端三分之一左右,并对各侧枝轻摘心。

(3)第三年 萌芽初对各主侧枝延长枝留外芽短截,直立枝和徒长枝疏除。生长期当各主枝延长枝长至50~70厘米时,再次留外芽摘除先端三分之一左右,并对各侧枝轻摘心,促花芽形成。

经三年的培养,主侧枝基本成形,可停止短截和摘心,进行缓放,或轻短截。

2.主干疏层形

(1)第一年 选用高度在80厘米以上的健壮苗木栽植,栽后在距地面60~70厘米处定干,保留20厘米的整形带,选择方位不同的5~6个饱满芽,其余抹除。生长期选择4个生长势大体一致的新梢作主枝,将位置最高的一个枝作中心干延长枝,其余主枝作第一层主枝培养,主枝在主干上方位分布均匀,夏末秋初将主枝拿枝(或牙签支)开角呈60°~70°。

(2)第二年 萌芽初将中心干留60~70厘米短截,培养第二层或第三层主枝,并将第一层主枝留50~60厘米短截,剪口留外芽,还要注重对主枝上的侧芽进行芽前刻伤,促发侧枝形成,并将角度不好的主枝进行拉枝(绳拉或开角器撑)。生长期对第二层主枝进行拿枝开角,摘除梢头多余分枝,并对中心延长梢摘心促发分枝。对第一层主枝上的背上新梢进行重摘心,或摘除。

(3)第三年 萌芽初如果计划培养四层主枝,可对中心干留50~60厘米短截,培养第四层主枝,如果留三层主枝就可将中心干延长枝落头处理。各主枝延长枝继续留外芽短截,同时对主枝上的侧芽进行芽前刻伤,促发侧枝形成,并疏除直立枝和徒长枝等,对第二层主枝进行拉枝,同时将第一层主枝的拉枝绳前移。生长期间,对第三、四层主枝拿枝处理,注意抹除多余萌芽和摘除梢头多余分枝,长势过旺的主、侧枝可对其进行连续轻摘心,培养结果枝。经三年的培养基本可以达到标准的树形。

中心干如果长势较强旺,可在6月底之前进行短截定干,再培养一层主枝。

(4)第四年 主要短截、回缩侧枝,培养结果枝和结果枝组。

3.改良主干形

(1)第一年 选用高度在80厘米以上的健壮苗木栽植,栽后在距地面50~60厘米处定干,留15~20厘米作整形带,在整形带内选择方位不同的5~6个饱满芽。萌芽后选择方位分布均匀、长势大致一致的4~5个新梢培养主枝,其余萌芽一律抹除。生长期选位置最高的直立新梢培养中心干,中心干延长枝长至50~60厘米时,留30~40厘米剪梢,促发3~4个分枝。中心干延长梢长势弱时则不剪梢,其他枝进行拿枝开角。

(2)第二年 萌芽初对上年培养的下部主枝进行拉枝不短截,只剪除梢头的几个轮生芽,疏除多余分枝,同时对主枝上的侧芽进行芽前刻伤,促发侧枝形成。中心干延长枝留30~40厘米短截。生长期注意剪除主枝上的直立新梢,和梢头多余分枝,并将上年培养的上部主枝拿枝开角,中心干延长枝继续摘心,促发分枝。

(3)第三年 萌芽初继续拉枝,主枝延长枝留外芽轻短截,疏除徒长枝和直立枝。中心干延长枝留30~40厘米短截。生长期的整形修剪同第二年生长期,主要抹除多余萌芽和摘除主枝背上直立新梢、徒长枝等。对主枝上的侧生分枝中度摘心,培养结果枝或结果枝组。

(4)第四年 修剪同第三年,主要疏除内膛徒长枝和直立枝,当株间无空间时,可停止短截主枝延长梢,稳定树势,培养结果枝和结果枝组。

4.细长纺锤形

(1)第一年 选用高度在100厘米以上的健壮苗木栽植,栽后在距地面80~100厘米处定干,在上部留40~50厘米作整形带,在整形带内间隔8~10厘米留一轮状分布的饱满芽。萌芽后培养4~6个新梢,抹除多余萌芽。当中心干延长梢长至50~60厘米时留30~40厘米摘心,促发2~3个分枝,并对下部主枝拿枝开角。

(2)第二年 萌芽初对下部主枝进行拉枝,并对主枝上的侧生芽进行芽前刻伤,中心干延长梢留30~40厘米短截。疏除徒长枝,留外芽剪除各主枝的顶芽。生长期对上部主枝拿枝开角,疏除下部主枝上的梢头分枝,保留延长梢。摘除主枝和主干上的直立梢和徒长枝。中心干延长梢仍留30~40厘米摘心,促发分枝。

(3)第三年 萌芽初对上部主枝进行拿枝或拉枝,各主枝上的侧生芽进行芽前刻伤,中心干延长梢留30~40厘米短截。树高和各主枝都达到要求高度和长度时进行缓放,没达到时继续培养。下部留三主枝的,每主枝上还可保留2~3个侧枝。

(4)第四年 以后的修剪主要是对过于冗长的枝或下垂枝进行回缩。

5.篱壁形

(1)第一年 选用100厘米以上的健壮苗木栽植,栽后在距地面50~60厘米处定干,留15厘米整形带,萌芽后选择3个长势大致相同的新梢,其余萌芽抹除。选择位于顶部中心的直立枝作为中心干延长枝,下部两个枝作为第一层主枝。生长期当中心干延长枝长至60~70厘米时,留40~50厘米摘心,促发分枝培养第二层主枝,并对第一层的两个主枝进行拿枝开角。

(2)第二年 萌芽初将下部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主枝分别顺行绑在第一、二道铁丝上,并进行轻短截,对主枝背上的芽进行芽后刻伤或在萌芽后抹除,两侧芽在芽前刻伤,促发斜生的侧枝,培养结果枝或中小型结果枝组。中心干留40~50厘米短截,培养第三层主枝。生长期将第三层主枝分别绑在三道铁丝上,对第四层主枝拿枝开角,并注意对中心干延长梢摘心,培养第四层主枝。

(3)第三年 萌芽初将第四层主枝绑在第四道铁丝上,其他处理同第二年。经3~4年的培养成形,有4~5层主枝就不再留中心枝了。

采用双篱架栽培的,每层要选留四个主枝,如果不设篱架栽培,可以采用定位拉枝法,把主枝拉向顺行水平状,整形方法同有支柱形式。

三、结果枝组的类型、培养与修剪

结果枝组是樱桃树结果的主要部位,它的分布与配置直接影响到树冠内部的光照、产量和果实品质。在整好树形骨架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和管理好结果枝组,才能达到早结果、早丰产、连年丰产和优质的目的。

1.结果枝组的类型

结果枝组按其大小、形态和着生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按枝组的大小和长势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紧凑和松散两种类型;按其着生部位可分为背上、背下和侧生三种类型。

(1)按枝组的大小分类

①小型结果枝组 具有2~5个分枝,分布范围在30厘米以下的结果枝组称为小型结果枝组。该枝组生长势中庸或较弱,易形成花芽,是树冠内主要的结果部位,但是易衰弱、寿命短,不易更新。衰弱后如果有空间时,可将其培养成中型结果枝组,无空间时可回缩复壮或逐年疏除。

②中型结果枝组 由2~3个小枝组组成,具有6~10个分枝,分布范围在30~50厘米内的结果枝组称为中型结果枝组。该枝组生长势缓和,有效结果枝多,枝组内易于更新,寿命较长,有空间时可培养成大型结果枝组,无空间时可控制成小型结果枝组,是树冠内主要的结果部位。

③大型结果枝组 具有10个以上分枝,有时包含几个小型结果枝组,分布范围在50厘米以上的结果枝组称为大型结果枝组。该枝组生长势较强,其寿命长,便于枝组内更新,但是如果对其控制不当时,容易造成枝量过大,影响周围枝条生长结果。空间小时,可通过疏除分枝或回缩到弱分枝处,将其改造成中型结果枝组。

(2)按形状特征分类

①紧凑型结果枝组 是通过对发育枝进行重短截后缓放、再回缩,或生长季对新梢重摘心后缓放、再回缩等措施,培养成的密集型结果枝组。也可先缓放,再回缩培养成的枝条密集的结果枝组。

②松散型结果枝组 是通过对发育枝进行轻短截或只剪除梢头的芽后缓放,再轻短截缓放,而形成的单轴延伸较长的结果枝组。单轴上有2段以上形成花束状结果枝和短果枝,其花芽饱满、坐果率高,对发育枝缓放有利于缓和幼树生长势,及时转换枝类组成,是促进幼树提早结果的重要措施。

(3)按着生部位分类

①背上结果枝组 着生在主枝背上部位的结果枝组,称为背上结果枝组。因着生在背上,其角度小而直立,极性强,生长势旺盛,易影响有效空间,所以骨干枝的背上不宜培养大型结果枝组。

②背下结果枝组 着生在主、侧枝背下部位的结果枝组,称为背下结果枝组。因着生在背下,其角度大,生长势较弱,易形成花芽,但多年结果后或光照条件不好时易衰弱。

③侧生结果枝组 着生在主、侧枝两侧的结果枝组,称为侧生结果枝组,也称斜生结果枝组。因其斜向延伸生长,生长势缓和,容易形成花芽,是主要的结果枝组。

以上叙述的各类结果枝组,按其结构形态可归为两大类,即多轴式结果枝组和单轴式结果枝组。

2.结果枝组的培养

从树体进入初结果期开始,就应该注重做好结果枝组的培养工作。结果枝组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量的多少,因此,应适时采取不同手段培养结果枝组。

(1)单轴延伸式结果枝组 也称鞭杆式结果枝组,适于对长势缓、易衰弱的中庸侧生枝的培养,以延长其寿命。这种枝组主要是采用连续缓放,或连续轻短截培养而成。连续缓放的枝条应剪去顶端几个叶芽,对背上芽采取芽后刻伤或抹除,两侧芽采取芽前刻伤的措施。采用缓放或轻短截后,第一年剪口下能抽生1~2个中长枝,其余为短果枝或叶丛枝,生长期对中长枝摘除或第二年春季实行重短截或疏除,将先端疏剪成单轴后再缓放或轻短截,第二年即能形成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连续多年后,过于冗长可回缩,衰弱时要短截。幼旺树上多培养这类枝组,可缓和树势,早结果(图1-18、图1-19)。

图1-18 连续缓放法培养单轴延伸式结果枝组


图1-19 连续轻剪法培养单轴延伸式结果枝组

(2)多轴式结果枝组 多轴式结果枝组是通过先截后缩、或先放后缩等方法培养而成。

①先截后缩法 适于对主枝背上直立枝的培养,以避免其变成竞争枝扰乱树形。第一年在生长期对其重摘心或在第二年春季重短截或极重短截,短截发枝后留3~4个分枝,第二年再将分枝采取去直留斜、去强旺留中庸后缓放,下年再将直立枝疏除,回缩到斜生枝处的措施,促其形成多轴式紧凑型结果枝组(图1-20)。

图1-20 先截后放法培养多轴式结果枝组

②先放后缩法 适于对长势较强的侧生枝的培养。第一年缓放不剪,第二年回缩到斜生的中、短枝处,以后每年都注意回缩到中短枝处,多年结果后表现衰弱时可对中长枝进行中短截(图1-21)。

图1-21 先放后缩法培养多轴式结果枝组

3.结果枝组的配置

结果枝组的配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果品质量和产量,因此从初结果开始,就应该注重对结果枝组的培养和配置。

结果枝组的配置应根据其在树冠内的不同位置,和在主枝上的不同位置,以及主枝的不同角度等进行。分布在各部位的结果枝组应是大、中、小合理搭配,大枝组不超过20%,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主要应该以中型的、并且是侧生的结果枝组为主。

(1)根据树冠的不同位置配置 树冠的上半部应以配置小型结果枝组为主,以中型结果枝组为辅,树冠的中下部应以配置中、小型结果枝组为主,以大型结果枝组为辅。

(2)根据主枝的不同位置配置 主枝的前部应配置小型结果枝组,而且枝组间距要大些。中后部应配置中、大型结果枝组,背上枝组要小而少些,两侧枝组要大而多些。

(3)根据主枝的角度和层间距配置 主枝的角度大、层间距大应配置中、大型结果枝组,而且数量要多,相反,角度小、层间距也小的应配置中、小型结果枝组,而且数量不宜过多。

(4)根据树形配置 自然开心形和主干疏层形,应以配置中、小型结果枝组为主,大型结果枝组的数量不应超过20%,而且应配置在主枝的两侧。改良主干形、细长纺锤形和篱壁形,其主枝应是单轴延伸,结果枝组直接着生在主枝上,所以应以配置小型结果枝组为主,适量配置中型结果枝组。

4.结果枝组的修剪

一个结果枝组的形成直至连续结果,是一个发展、维持和更新的过程,要使结果枝组维持较长的结果寿命,必须通过修剪手段,来维持其长久保持中庸不衰的生长势。

(1)对生长势较强的结果枝组 如果处在有发展空间的条件下,可以中短截延长枝,使其再扩枝延伸发展。无发展空间的,可以疏除中长枝,或在生长期对中长枝连续轻摘心,使其保持中庸状态存在于有限空间内。

(2)对生长势较弱的结果枝组 应注意短截延长枝,回缩下垂枝和细弱枝,本着去弱留强的原则修剪。

枝组生长势强弱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枝组本身的修剪来调节,还可以通过枝组间的修剪来调节。例如,主枝背上枝组生长过强,往往是由于两侧的枝组分枝量少,或背上枝组对两侧枝组抑制过重造成,所以,必须在发展两侧枝组的前提下,再抑制背上枝组。出现这种情况,可对背上强旺结果枝组回缩。

四、结果期树的修剪

不论采用哪种树形栽培,经3~4年的整形培养,都可如期进入结果期,结果期树的修剪任务,主要是保持健壮的树势,多结果而不早衰,结果寿命长,连年获得丰产稳产。

1.初结果期树的修剪

初结果期树的主要修剪任务是,继续完善树形的整理,增加枝量;重点培养结果枝组,平衡树势,为进入盛果期创造条件。

进入初结果期的树,营养生长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但树势仍偏旺,在树冠覆盖率没有达到75%左右时,仍需要短截延伸,扩大树冠,在扩冠的基础上稳定树势,利用好有限空间;对已达到树冠体积的树,要控势中庸,对枝条应以轻剪缓放为主,促进花芽分化,还应注意及时疏除徒长枝和竞争枝,保持各级骨干枝分布合理,保持中庸健壮的树势。

2.盛果期树的修剪

进入盛果期的树,在树体高度、树冠大小基本达到整形的要求后,对骨干延长枝不要继续短截促枝,防止树冠过大,影响通风透光。盛果期还应注意及时疏除徒长枝和竞争枝,以免扰乱树形。

正常管理条件下,经过2~3年的初果期,即可进入盛果期。在进入盛果期后,随着树冠的扩大、枝叶量和产量的增加,树势由偏旺转向中庸,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逐渐趋于平衡,花芽量逐年增加,此期的主要修剪任务是保持树势健壮,促使结果枝和结果枝组保持较强的结果能力,延长其经济寿命。

甜樱桃大量结果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势和结果枝组逐渐衰弱,特别是较细的中、短结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易衰弱,结果部位易外移,在修剪上应采取回缩更新促壮措施,维持树体长势中庸。骨干枝和结果枝组的缓放或回缩,主要看后部结果枝组和结果枝的长势以及结果能力,如果后部的结果枝组和结果枝长势良好,结果能力强,则可缓放或继续选留壮枝延伸;如果后部的结果枝组和结果枝长势弱,结果能力开始下降时,则应回缩。在缓放与回缩的运用上,一定要适度,做到“缓放不弱,回缩不旺”。

3.衰老期树的修剪

甜樱桃一般在30~40年之后便进入衰老期,进入衰老期的树,树势明显衰弱,产量和果实品质也明显下降,这之前应有计划及时进行更新复壮。

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新的结果枝组,采取回缩的措施,回缩到生长势较粗壮的分枝处,并抬高枝头的角度,增强其生长势。对要更新的大枝,应分期分批进行,以免一次疏除大枝过多,削弱树冠的更新能力。同时结合采取去弱留强、去远留近、以新代老的措施,还要利用好潜伏芽,和对内膛的徒长枝重短截,促进多分枝,来培养新的主枝或结果枝以及结果枝组,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

4.不同品种树的修剪

不同品种的甜樱桃,其整形修剪各具特点。枝条易直立、生长势强旺的品种,应适当轻剪缓放,不宜短截过重或连续短截;枝条易横生、长势不旺的品种,应以适当短截为主,不宜过早缓放或连续缓放。

以红灯、美早为代表的品种,枝条较直立,生长势较强,在修剪上应多采用轻剪缓放,少短截,加大主枝角度,来增加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的数量。

以佳红为代表的品种,枝条较横生,树姿较开张,生长势不强旺,在修剪上应适当短截,在短截的基础上进行缓放,还应注意下垂枝的回缩,防止树势衰弱和结果部位外移。

以拉宾斯为代表的短枝型品种,枝条生长量较小,易形成短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树势容易衰弱,在修剪上应多短截,促进发枝,防止结果过多,造成树势衰弱。

5.移栽树的修剪

樱桃园生产中,常遇到缺株补植,或密植间移问题,特别是温室和大棚甜樱桃栽培,更需要异地移栽结果大树,这就涉及对移栽大树如何正确实施修剪技术,才能保证成活率的问题。对移栽树除了减轻起树时对根系的伤害,和异地运输中保证根系不失水抽干,以及栽后适时勤浇水外,重要的就是进行适度修剪,保证树体缓势快、生长快。

移栽树的修剪原则是,伤根重则修剪重,伤根轻则修剪轻,树冠大的修剪重,树冠小的修剪轻,目的是保持树冠和根系生长的相对平衡。

修剪应在萌芽前进行,修剪后及时对伤口涂抹杀菌剂。

此外,如果在秋季移栽大树,还要注意在挖树前将没有脱落的叶片摘掉,以免引起抽条。

(1)移栽结果幼树的修剪 移栽结果幼树时,因树冠小而根系分布范围也小,起树时不容易断根很多,所以可以适当轻剪。首先中短截中心干延长枝,主枝延长枝留外芽或两侧芽轻短截,侧生分枝超过主枝长的1/3以上要进行回缩,主干和主枝上的竞争枝和徒长枝一律疏除。

(2)移栽结果大树的修剪 移栽结果大树,因树冠大而根系分布范围也大,起树时不容易保留完整的根系,断根很多,所以应当重剪。应着重回缩主枝和结果枝组,或中短截所有的主、侧枝的延长枝,注意留一斜生的分枝带头生长,还要疏除所有的竞争枝和徒长枝,所有的发育枝也应重短截或疏除,树冠过高还应落头。

第五节 整形修剪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

甜樱桃树的整形修剪难于其他果树的整形修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整形修剪技术实施及时和到位的甜樱桃园,树形规范,树体透光通风,栽后4~5年就可以进入丰产期,而且果实品质好、果个也大。整形修剪技术很差的甜樱桃园,树形紊乱,树冠郁闭,5~7年生仍不结果,或很少结果,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因此,对在整形修剪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一、整形方面

1.树形紊乱

树形紊乱的原因主要是不注重树形的合理布局,忽视树形对丰产优质的重要性,整形修剪技术不到位。尤其是不注重生长季的整形修剪,没有及时处理竞争枝、徒长枝和延长枝,形成双干树、双头主侧枝、多主枝密挤树、掐脖树等等;还有的冠内竞争枝、徒长枝多,形成树上长树,主从不分,干性弱;还有的前期拉枝,后期不拉,造成上部枝直立,下部枝抱头,形成抱头树;还有的先期按预定的树形结构整形,后期放弃整形,形成无形树、偏冠树等;还有些树出现把门侧枝、多主枝轮生和多侧枝轮生现象(图1-22~图1-29)。对以上情况,应从幼树期注意及时整形,避免发生。出现这些问题,应及时采取疏、缩、截、拉等措施进行改造处理。

图1-22 双干树的处理

图1-23 双头枝的处理

图1-24 多枝树的处理

图1-25 掐脖树的处理

图1-26 干性弱树的处理

图1-27 抱头树的处理

图1-28 无形树的处理

图1-29 偏冠树的处理

2.树冠过高、上强下弱

树冠过高主要是不落头造成的,主要发生在以主干形和细长纺锤形为主的树形上,几乎接近自然生长状态,树高超过5米以上,主枝数量多,层次多,超过6层以上,外围枝结的果多,内膛枝结的果少,下部枝短上部枝长,呈上强下弱的伞状。这些现象多发生在树龄达6~7年生以后,对这样的树形,应采取缩、疏、截等措施进行改造。首先是缩枝落头,其次是疏除多余主、侧枝和辅养枝,以及竞争枝等。回缩上部冗长枝,短截下部细弱枝使其复壮,使之形成上部枝短下部枝长的塔形状。对这样树形的改造要分2~3年进行(图1-30)。

图1-30 超高树的处理

3.树冠过低

树冠过低的原因主要是定干过低,定干低的原因往往是选用了细矮的弱质苗,不够定干高度;或因整形带内芽眼受损而利用了整形带以下的萌芽作主枝;或是幼树期主干上萌发出的徒长枝没有及时疏除,下年又舍不得疏除而留作主枝;或是因为第一层主枝下垂而没有撑起,或主枝上的侧枝下垂而不进行回缩,致使树体进入结果期以后,结果枝接近地面。主枝或侧枝接近地面,会造成泥水污染果实,叶片易感染叶斑病。

针对这些现象,首先应选用优质健壮的一级苗木栽植,栽植时不要碰掉整形带内的叶芽,栽后在整形带内选方位合适的饱满芽进行芽上刻伤,并注意防止象甲和金龟子等害虫为害芽眼和萌芽。生长期及时抹除主干上的多余萌芽和徒长枝。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而形成低垂枝,可采取撑、缩、疏的办法抬高主、侧枝角度。

二、修剪方面

修剪方面存在问题比较多,需要重点规范。

1.短截过重

短截过重的现象多发生在幼树至初结果期,往往是急于快速成形,对幼树各延长枝不管枝条长短逢头必截,还多采取中短截或重短截修剪方法,剪去枝长的1∕2或2∕3,导致满树旺枝、满树密生枝,造成树势过旺,进入结果期晚,尤其是对枝条有直立生长特性的品种,短截得越重越多,表现越明显,以致该结果时不结果或很少结果。避免这类现象发生的措施,主要是在树体达到一定枝量后,就不要再进行重短截,应适度中短截、轻短截或缓放。

2.轻剪缓放过重

轻剪缓放过重也是多发生在幼树至初结果期,往往是急于提早结果,对延长枝长放不剪或轻剪,尤其是对枝条有直立生长特性的品种,不进行拉枝、不疏梢头枝、不进行相应部位的刻芽,结果是枝条直立,结果枝外围多、内膛少。还有的对枝条有横生特性的品种幼树,过早缓放和连续缓放,虽然结果早,但造成过早形成小老树。

短截过重和轻剪缓放过重问题,都是因为对修剪技术应用不正确引起,正确的修剪措施是适度短截延长枝,及时疏除竞争枝和徒长枝,缓放要与拉枝、刻芽相结合,达到扩冠、结果两不误。

3.剪锯口距离、角度和方向不合理

(1)剪口 很多果农在修剪时不注意剪口离剪口芽的距离、角度和方向,剪后出现干橛,或削弱剪口芽生长势,或枝条直立、向上生长等现象。

剪口离剪口芽太远,芽上残留部分过长,伤口不易愈合而形成干橛;离得太近,伤及芽体,也易削弱剪口芽的长势;剪口太平,不利于伤口愈合;剪口削面太斜使伤口过大,更不利于伤口愈合。

正确的剪口是剪口稍有斜面,呈马蹄形,斜面上方略高于芽尖,斜面下方略高于芽基部。这样创面小,易愈合,有利于发芽抽枝。

剪口芽的方向,是根据所留剪口芽的目的不同而定,剪口芽的方向可以调节枝条的角度及枝条的生长势。中心干上的剪口芽应留在上年剪口枝的对面(俗称留里芽)。主、侧枝延长枝如果角度小,应留外芽,加大角度;相反,枝条角度大或下垂应留上芽,抬高枝角度(图1-31)。

图1-31 剪口角度和方向

1—倾斜30°角;2—角度大留上芽;3—角度小留外芽

(2)锯口 很多果农至今还应用老式手锯,锯口呈毛茬状,粗糙不光滑,影响锯口愈合;有的不注意锯口角度,出现留桩太高或伤口太大;或锯成对口伤,或撕劈树皮及木质部,这些都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对树体伤害较大。正确的锯法是,锯口要光滑平整,不得劈裂,上锯口紧贴母枝基部略有斜面,呈马蹄形(图1-32),锯后涂抹杀菌剂或保水愈合剂。为了防止劈裂,可在被锯枝的基部背下先锯一道锯口,然后再从上向下倾斜锯除。手锯要更换成平刃锯。

图1-32 锯口角度

4.拉枝不规范

拉枝不规范包括拉成弓形,或拉平部位太高,或下拉上不拉,或将延长枝和竞争枝对拉,还有的枝条没够长就拉,或将拉枝绳系成死扣,造成枝干绞缢,或拉枝时间过晚或过早等现象(图1-33~图1-36)

图7-33 拉枝不规范(一)

1—拉成弓形梢朝地;2—拉平部位太高

图1-34 拉枝不规范(二)

1—只拉下部枝不拉上部枝;2—将延长枝和竞争枝对拉

图1-35 拉枝不规范(三)

1—枝条没够拉枝长度;2—不延长生长,背上直立枝多

图1-36 拉枝不规范(四)

1—死绳扣造成主枝绞溢;2—主干绞溢

正确的拉枝首先是适时拉枝,时间是在萌芽后至新梢开始生长这段时间,枝条处于最软最易开角的阶段,也易定型。其次是适度拉枝,均匀拉枝,并随枝生长移动拉枝绳。拉枝绳要系成活扣以防止形成绞缢。拉枝、拿枝与刻芽相结合应用(图1-37~图1-40)。

图1-37 规范拉枝(一)

1—放开拉顺或短截;2—活绳扣,要宽松

图1-38 规范拉枝(二)

1—对角度小易劈裂的枝先拿枝;2—拿枝或连锯后拉枝

图1-39 规范拉枝(三)

1—拉枝要求角度;2—按要求长度,够长再拉

图1-40 规范拉枝(四)

1—上下均匀拉枝;2—枝条均匀分布四周

5.环剥和刻伤过重

环剥和环割技术是促进成花和提高坐果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其他果树上应用广泛,但在甜樱桃树上应用时,因其有流胶特性,环剥的时期、宽度以及深度不当,或剥后污损其韧皮部,或多处同时环剥,环剥后常会出现流胶或不愈合现象,严重的会发生死树或死枝现象(图1-41),所以,甜樱桃树应用此项技术应特别小心,提倡慎用或尽量不用环剥技术。如果应用环剥技术,应对幼旺树用,应用时间也不可过晚,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遇干旱天时,要浇水后再剥,并用塑料薄膜或纸包裹(图1-42)。无论环剥还是环割,都不要同时对主干和多个主枝应用,以免造成树势过弱或死树现象发生。

图1-41 不正确环剥

图1-42 正确的环剥

环剥和环割的刀口不能过深,以免伤及韧皮部和木质部,更不能污损形成层(韧皮部)。

6.扭梢过重或过早

扭梢也是促进成花的措施之一,在其他果树中应用广泛,但在樱桃树上应用存在一定问题,樱桃树常因扭梢过重或天气原因,发生死梢现象,俗称“吊死鬼”;扭的时期过早或扭梢过轻,又会出现发新梢现象;扭的时期过晚,新梢已木质化,还会折断新梢(图1-43)。因此樱桃应用扭梢技术也要慎重,尽量不扭,因在扭梢基部确实可以形成花芽,但是不会形成花束状结果枝,结果后会呈现光秃状,多数成为遮光的无用枝。

图1-43 扭梢易出现的问题

1—扭梢过重扭死新梢;2—扭梢过早又发新梢;3—扭梢过晚易折断

7.不刻芽或刻芽不规范

刻芽能促进叶芽萌发、抽生枝条或抑制芽萌发抽枝,是果树春季萌芽前修剪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刻芽是一项细致而且费工的技术,生产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位,有的只拉枝不刻芽,有的只缓放不刻芽,特别是大的果园更无精力和人力顾及此项技术,致使该发枝的部位没有发枝,形成较多的光秃带。有的果农也做了刻芽,但刻芽的反应混绕不清楚,不分部位一律在芽上刻伤或一律在芽下刻伤,或刻的距离太近或太远(图1-44)。刻芽技术如果真正做得及时、做得正确,会在预期部位抽生出角度和长势理想的枝条,使树冠丰满紧凑,生长势中庸健壮。

图1-44 不刻芽反应

1—拉枝后不刻芽;2—斜生枝不刻芽

8.保护地樱桃采收后修剪过重

保护地樱桃的修剪问题与露地樱桃一样,所不同的是采收后的修剪程度。保护地樱桃的生长期较露地提前2~4个月,也就是说,树体提前2~4个月完成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但是离落叶和休眠还差2~4个月,树体还需要继续处在生长季节里,这就使树体的上部易抽生大量的徒长枝和竞争枝。对这些在采收后形成的徒长枝或竞争枝,如果不进行修剪,则会影响冠内光照,修剪不当则会造成花芽不同程度的开放,如果一律疏除,或对结果枝短截过多或过重,则会造成花芽大量开放,以致造成下一年严重减产。

很多果农对保护地樱桃的修剪方法和露地一样,萌芽前修剪一次,等到果实采收后再修剪一次,经常导致采后开花,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除了因叶斑病和二斑叶螨危害严重,造成落叶而导致采后开花之外,修剪不当也是造成采后开花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保护地樱桃的修剪,应重在花后至采收前,采收后的6~8月份,只要少量疏除树体上部多余的发育枝就可以了,一定要保留一部分发育枝,俗称留“跑水条”,留枝量以不影响下部光照为宜,留下的发育枝可在下年萌芽前疏除(图1-45)。对结果枝和结果枝组更要在采收前处理好,采收后尽量不剪或轻剪,防止采收后开花。

图1-45 保护地樱桃树采收后修剪

1—疏除竞争枝;2—疏枝后拉枝

9.流胶、枯枝和死橛问题

很多果农习惯于秋季进行一次修剪,此时树体生长缓慢或几乎停止生长,此时修剪常引起剪锯口流胶或伤口干枯难以愈合,流胶严重的还会导致枝条死亡。樱桃的整形修剪时间性很强,无论是露地还是保护地的修剪,都不应该在秋季树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