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古不修今-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正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基本释义:

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2、因袭:沿用、继承。

2、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孔子提出的概念)*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汤味儿:

笔者2019年拍摄于陕西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

物理学中,没有任何物体是静止的状态,所谓的静止通通是相对关系。这段话孔子告诉了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必然,若要通古今,首先要了解古,才有机会判断或者预测未来,现实中,但凡能够预测,预言的人都是在某一领域研究深入或者非常博学的智者才可以做到。

这段话首先说明了一点,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定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若违反自然法则,伦理道德,就一定会产生变化。要么兴,要么衰,若不加以改变,那就会被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去做一个先知,做一个预言家,应该用活在当下来理解这段话的意义就更大了。


我们应该思考夏为何被殷取代,殷为何被周取代,每一个朝代都有执政的时间,时间长短并不是定量,但是从生到灭一定会有其根本原因,即使在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中,变化变革都是存在的。而最终导致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严谨期间我做了一个调查,资料如下:
夏朝灭亡:公元前2033至公元前1562。
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臺,揮霍無度。
商朝滅亡:
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
到第三十代王「紂」時(帝辛)紂王,王權與貴族權勢的鬥爭發展到了鼎點。紂王自持聰明,剛愎自用,文過飾非,淫虐無比,奢侈無度,醉生夢死,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作長夜之飲。紂王設炮烙之刑,大肆殘殺王公貴族。濫施酷刑,加重聚斂,使得諸侯、貴族和小民都相與反叛。紂王在危機日益加深時,還大規模地對週邊部族用兵,平定東夷,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
西周滅亡:
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21年
西周時,國家已趨敗落。幽王二年,關中發生大地震,災情嚴重,民眾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別處謀生。幽王卻依然貪圖享樂,不顧國事。為博取寵妃褒姒一笑,幽王居然下令在傳遞軍情的烽火台上燃點烽火。各地諸侯見烽煙大起,立即召集兵馬,趕來救援,卻見幽王陪伴褒姒在飲酒作樂,才知受騙。最後幽王更廢申后而立褒姒為后,這樣不僅引起宮廷內部分裂,也引起申后之父申侯不滿。

以上资料附送文件于大家,大家可以查阅。
综合以上的信息,我们可以发现,导致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如下:
1:朝纲败坏,奸臣当道、
2 :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3:残暴不仁,人人自危、
4:天灾人祸,疏于体恤、
5:官逼民反,推翻苛政、
6:君主昏庸,疏于治国、
以上是各个朝代出现衰败的共性原因,我们是历史长河的一个流星,我们无法纵观未来几百年,所以我们应该要搞清楚的是如何活在当下,与其看人成功,不如看别人的失败,毕竟,避免失败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这都是立命之本,初心不变,才能得始而无终。
听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所谓变革应存于顺境之中,有人会说,那这句话说的意思难道是逆境中等死么?其实不然,顺境中是有更多的机会试错的,而逆境之中,应该遵循一种定力,用心解决导致逆境的原因和问题,而不建议大量的变革。其实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应该是:胜不骄败不馁的写照,顺势而为而不是顺势不为,这是避免逆境产生的最好办法。

商鞅的一句名言,不法古不修今。就是一种动态的诠释。以攻为守,才能长久。如其所言: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华为的对手已经上升到国家级,他的对手是世界第一的美国,如若羔羊,岂不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