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骄傲,伟大工程港珠澳大桥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人的骄傲,万人参与历时九年克服了无数世界级难题完成的伟大奇迹!

港珠澳大桥最难的一段就是深埋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 林鸣 曾经说过:

“因技术所限与一家荷兰公司合作,却被狮子大开口,开出15亿‘天价’合同,最后没办法精简到最最需要合作的部分,我就说给他三亿,对方却说‘我给你们唱首祈祷歌吧’,最后要自己、要自主去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新的挑战”

(所以最后,3000多个日夜,铸就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中国造!!!!!!)

港珠澳大桥是东亚建设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公里(其中珠澳口岸到香港口岸约41.6公里),总投资达720多亿元。

港珠澳大桥创多个世界之最

最长:港珠澳大桥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最大:沉管隧道浮在水中的时候,每一节的排水量约75000吨,而辽宁号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也只有67500吨。

最重:沉管预制由工厂化标准生产,使用钢筋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在这75000吨重的沉管下面,是预先安装好的256个液压千斤顶。

最精心:海上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沉管浮运和对接的成败。工程方一年多前就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合作,做精细化、小区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每天坚持监测预报,花费达3000万元,只为每个沉管找两三天的作业时间。

最精细:在沉管隧道安装之前,还要在挖好的基槽中做碎石基床基础,即要在40米深的海底,铺设一条42米宽、30厘米厚平坦的“石褥子”,而这条“石褥子”的平整度误差要控制在4厘米以内。

最精准:春节过后,一旦找到合适的时间,堪称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海之吻”就将开始,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无人对接。对接在环境复杂的海底进行,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共需对接33次,耗时3年。沉管连接处橡胶止水带要可用120年,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整座大桥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一百公里。

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宽930至960米、南北长1930米,工程填海造地总面积近220万平方米,建设总金额为18.35亿元,根据海水潮位资料,确定人工岛地面标高为5米,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2009年12月15日 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2月 7日 在最后一个直径22米、最高超过50米、重500多吨的巨型钢制圆筒被打入海底20米后,港珠澳大 桥重点工程之一的人工岛主体结构工程完成了施工任务。

2013年 5月 6日 10时10分,世界最大的外海深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节沉管顺利与西人工岛暗 埋段对接,完成首个“海底之吻”壮举。

2016年 9月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的桥梁工程全线贯通

2017年 5月 2日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最终安装成功。至此,港珠澳 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2017年 7月 7日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

2018年 9月28日 港珠澳大桥开展首次三地联合试运行,测试口岸运作情况,为大桥全线开通作准备

2018年10月24日 上午9时正式通车。

2018年8月23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港珠澳大桥收费站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确定为: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150元/车次,大型客车(过境巴士)200元/车次,穿梭巴士300元/车次,普通货车60元/车次,货柜车115元/车次,收费标准以人民币结算。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首座涉及“一国两制”三地的世界级跨海大桥,协调难度前所未有,大桥着陆点、桥型线位、口岸模式、融资安排等等。

在建造人工岛环岛跃浪沟时,有一款由中国某公司研发的新型高分子塑料模板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据悉,该塑料模板采用热塑长纤维增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一平米塑模重量约10kg,仅为钢模的七分之一,同时还具有耐磨损、防腐蚀、强度高等特点。塑料模板采用统一的组合构件,可以灵活快速模板化组装,施工人员只需简单培训即可快速掌握操作,同时施工时不存在模板出现残钉、尖刺等问题,可大幅度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港珠澳大桥在设计之初,根据特殊的工况需求,要求桥梁能够抵抗16级以上台风,为目前对抗风要求最严苛的国内桥梁工程。经过多番调试,最后决定采用中国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和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两种类型的支座。简单来说,就是由铅芯棒、橡胶层、钢板等迭层粘结而成。上个月,超强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港珠澳大桥在17级风雨中纹丝不动!OVM桥梁减隔震技术,是在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或基础之间设置减隔震装置,常用的有减隔震支座、阻尼器等,以增大原结构体系周期和(或)阻尼,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或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能量,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要求。

吊起港珠澳大桥的高性能绳索,是由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耗时十多年研发成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2006年,这项技术转让给仪征化纤进行工业化装置建设。这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粗细仅有头发的1/10,但做成缆绳后,比钢索强度还高,承重力能达到35公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商品名为“力纶”。与碳纤维、芳纶并称为三大高性能纤维,是目前世界上强质比最高的纤维,在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强国强军的战略物资。

港珠澳大桥桥体最后12米合拢工程及桥面铺装也是大难题,但是经过各方努力成功解决了桥梁粘接材料与复杂环境下施工工艺的难题。

港珠澳大桥全线LED路灯、LED隧道灯、LED景观照明灯、检修通道照明灯以及控制系统,总数三万余套,此外千套LED可变情报板,和各类LED交通控制标志。大桥照明采用的LED灯具,可根据亮度需求从0到100%进行亮度调节,更加节能环保。其中,黑科技LED陶瓷模块化路灯便是主要的照明灯具。

整个大桥所有的电缆以及机电设施都安装在综合管廊之中。进入管廊,一条贯穿大桥全线的机电电路工程综合体系整齐的排列于管廊内部。而在线路的最西端,一座港珠澳大桥专用变电站正在为大桥的各种灯具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保障。

"斜拉索"是决定桥梁安全的命脉之一,港珠澳大桥的三座通航孔桥所使用的高强度、耐久型斜拉索总计2400多吨。香港段全部工程26000吨的钢绞线。

大桥电缆百公里,这些电缆线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然后被缠绕在大小不等的电缆盘上,装上一辆辆载重卡车,长途跋涉1500公里来到港珠澳大桥。这项工程是目前中国高速公路机电安装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也是中国高速公路第一个采用系统集成模式招标的项目。这些电缆线环保等性能方面也要求非常高。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寿命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制定了120年的设计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用了多种特殊的设计手段和防腐涂装体系。比如,九洲航道桥从景观和维护保养两方面出发,采用塔梁墩固结约束体系。这样做免去了桥塔处大型抗震支座、水平抗风支座和阻尼装置及对这些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时减小了梁端伸缩装置的规模,为养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港珠澳大桥的防腐涂料体系,参考了国内外诸多大型桥梁,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型涂层和阴极保护联合防护技术,在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埋沉管隧道构件重达8万吨,要挖沟,把它放下去,要一节一节对接,对接时还不能进水。李春洪代表曾说:“一共33个,现在才安放了14个。去年10月份本来是要放到第15节沉管的,但它的泥沙淤积量突然发生了跟前14节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原因分析了3个月,各种模拟、卫星扫描,还有气象潮汐分析,我们用了超级计算机,最后还没有确定究竟是哪些原因综合作用,实在是太难了!”,但是无数专家学者施工人员共同努力还是完成了。

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包括几大部分,即人工岛护岸、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及海巡交通船码头等。工程填海面积208.87万平方米,护岸长6079.344米。项目完成后,形成的陆域标高为+4.8米,可抵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在建造港珠澳大桥时需要建造海底隧道,但在周围没有找到合适的岛屿。工程师们想出一个办法:利用93个重达110吨的钢圆桶围成一个人工岛,一共围了两个。人工岛将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并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景揽胜。

港珠澳大桥将从根本上改变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之间的客货运输通道以水运为主和陆路绕行的情况,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经脉’。这将极大方便区内要素的流动,相信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有助于大湾区加速融合,实现共赢。全长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一桥跨三地”,打造了一小时生活圈,成为首个直接联通香港、珠海、澳门的陆路通道,在通车那一刻,面对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的雄伟建设,相信无数中国人心中都感到心潮澎湃,无线自豪、骄傲!!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从地理上拉近了粤港澳三地的距离,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大桥将发挥连接“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大湾区城市的重任,港澳与内地尤其是与广东的区域合作将会更加深入,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将更加科学,发展将更有活力。三地间陆路交通的更加便利,广东和香港可协助澳门发展特色金融业务,澳门则可协助广东、香港开拓葡萄牙语系的海外市场,从而全方位实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澳门带来更多的国际化客源,推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打造,使得澳门“中葡平台”的优势得到更加的凸显,区域的分工协调合作,助力澳门经济实现适度多元发展的目标早日实现。最终为三地形成新的整体经济生态体系做出强大推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