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讲普通话时,啥气势都没了,让人感觉心虚?

独听窗外雨1


我是知事君,我来回来。

让我认真的揣摩一下,你表达的意思是否这样:为什么用普通话吵架没有磅礴的气势?为什么完全不能表达我的心中血溅三尺流血漂橹的王霸之气?为什么对方没有当场气绝身亡反而露出一丝不屑?

一句话,普通话骂人是没有灵魂的。

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来说吧,人是群居动物,除了生理需求外,还需要社会属性来满足日常社畜(啊呸,社交)生活。当我们用普通话亲切的问好交流时,这时的你社会属性闪耀;当我们用方言亲切问候别人或者别人女性亲属时,这时的你感觉生存受到了挑战,所以你的举止来自灵魂深处,原始本能。

普通话吵架真的是使不上劲阿,吵架的目的是发泄情绪,就是要赢,既然要吵架,首先气势上就要压倒别人。普通话吵架没了气势也就没了灵魂,何况本来还有那么多人n、l不分,h、f不分,平翘不分和前后鼻音不分。当我们激动的时候,普通话说快了就容易发音不准,瞬间破功,所有愤怒的感叹句全变成了软绵绵的陈述句! 草!憋出内伤有木有?!

当然了除非你能像《失恋33天》里面王小贱那样口吐莲花。下面请您欣赏,堪称普通话骂人教程的名场面。

放开她,嘛呢,嘛呢,我有没有告诉过你,不要再纠缠黄小仙!什么什么意思,上班路上拦,下班家门口堵。不接你电话,你就改写信,你丫够古典的呀。平时也就算了,还闹到这来,就算你不懂法,她旁边还站着一喘气儿的,你瞎啊!指,指,指什么指呀!大学老师没教过你要尊重人啊,小学老师没教过你,要讲文明,懂礼貌啊 。

——《失恋33天》

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

据目前国际上对双语者及多语者的研究,认为可以用语言具身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方言是我们生下来开始接触习得的第一门语言,这里我们比做母语(不严谨,勿深究);普通话是我们上学之后开始学习的第二语言(相对于方言)。语言具身理论认为母语以及你成长中使用的语言与你的各种感官感觉及情绪情感共同整合在你的知觉体系中,而二语以及课堂教学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则没有一个这样的整合过程,因此在表达激动情绪时蹦出的是母语,而非二语;用在这个问题中即为:方言为人情绪激动时的第一选择,而不是普通话。


文华知事


不知您是哪的人?说什么方言?上学期间是不是学习了普通话?现在有没有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因为不知道这些原因,就没办法对症下药式'回答!

不一定有气势就能说好普通话,又不是去打嘴仗。

掌握方法,多多联系,多听中央台的广播、电视新闻联播,把平翘舌区分清,把儿化音掌握好!

无它法,唯有练。


知行侠


个人感觉你觉得说普通话心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以前说的比较少。很可能你自己说普通话没有形成习惯,没有充足的练习,说普通话的时候总感觉很生疏,甚至有些发音也不一定标准,因此没信心。用方言说话的时候你可以畅快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任何想法,然而换成不熟练的普通话之后可能你要在脑子里停顿一下想想怎么说才对,这一停顿,不顺畅,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就没了,底气也就没了。而且其实很多方言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是比普通话要丰富的,所以方言换成普通话之后会感觉语言硬度不够,但是显得温文尔雅。所以说普通话最大的自信应该是说出一种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知性感。让人一听就觉得你很有修养。明白了普通话这种特征,调整一下心里预期,勤加练习,慢慢就能用一种温润如玉的平和语气说出普通话的强大魅力和自信了。[耶][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