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仪仗》:讲述“中国名片”队伍的另一面


纪录片《大国仪仗》将目光聚焦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通过影像资料、人物专访、实地拍摄等方式,讲述了仪仗官兵鲜为人知的刻苦训练与感人至深的家国往事。


每步75厘米、每分钟112步,分秒不差、步步铿锵……在普通人眼中非常风光的仪仗兵,外表英姿飒爽。但在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背后,除了日常训练的痛苦,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真情。

仪仗队在执行礼仪任务中担负着怎样的职责?又有怎样的故事?4月13日,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大国仪仗》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这一特殊部队。通过回忆仪仗大队亲历的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仪仗队官兵背后鲜为人知的刻苦训练与感人至深的家国往事,为观众揭开这支被视为“中国名片”队伍鲜为人知的一面,呈现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中国仪仗队。


“简单”背后的不简单

“外宾来了之后,执行官下达向右看,我们就向右摆头45度,目迎目送。到左前方45度角就停止,向前看,‘啪’地再摆回头来,这个任务就完成了,就这么简单。”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原中队长李同国,在回忆起仪仗队于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期间的迎宾工作时,语气透着一丝“轻松”。


然而,对于一支在当时没有正规仪仗队的革命队伍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仪仗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马歇尔检阅完仪仗队以后,这个仪仗队也就归建,并参与到火热的战斗当中去了。那是历史上第一次,建国(新中国成立)前的第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原大队长程志强回忆说。



195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营正式成立。虽然,这支组建的仪仗营此后再也未执行过相关任务,但作为人民军队的首支仪仗队,他们却足以被载入仪仗大队的史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门敞开,组建一支正规、合格,能随时以高标准完成迎宾司礼任务的仪仗队变得势在必行。

自此,三军仪仗队的国家使命接连不断,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很多共和国历史瞬间的见证者。如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仪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三军仪仗队都肩负着各仪式的国旗、会旗升旗重任。同时,作为一张醒目的“中国名片”,无论中国仪仗兵走到哪里,都会成为海外侨胞对祖国的精神寄托。


特殊的任务性质,使仪仗队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国家、军队形象的重要窗口。但就是这样一支“军旅标兵”,却鲜有人知晓他们的光荣历史。


通过历史影像资料、人物专访、实地拍摄等方式,《大国仪仗》生动直观地还原了新中国仪仗部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在梳理仪仗队60多年发展、成长历史瞬间的同时,纪录片也对仪仗队在不同时期下的价值意义、功能定位以及使命任务作出阐释,清晰、全面地描绘了出仪仗部队的发展脉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看似简单的入场队形,仪仗兵们每天要排练上百次;看似简单、动辄五、六小时的标兵站立,更是名副其实的终极考验;还有五步跪炮,对不少礼炮兵而言,简单一跪就能让他们吃尽苦头;甚至连看似简单的“报告”,也是经过不断实践和改革演化而来……


从仪仗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大国仪仗》记录了60多年来,漫长征途中,一代代中国仪仗兵,用共同的青春和英姿,书写着大国仪仗的光辉历史。如今,这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不管到哪儿都争第一”的英雄部队,已胜利完成了3000多次外国首脑来访等仪仗司礼任务。

于细节处见大国威仪

2019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队员穿着新式礼宾服、帅气的长筒皮靴,佩戴铮亮的腰带与各类闪耀夺目配饰,展示出仪仗兵与众不同的气质。而在60多年前,人们甚至很难从军服上识别出仪仗兵。


更新军服制式、调整礼仪动作、增加女兵方阵、启用新番号……一系列变化既展现了大国仪仗的崭新风采,也让“外交无小事”这一理念贯穿于《大国仪仗》中的每一个故事。



从仪仗队发展变革的方方面面,包括军服的制式、颜色和面料,军靴的材质和样式变化等,到仪仗队规格、礼宾仪式上的每一处细节。纪录片不仅呈现了仪仗队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变化、阐释仪仗队的特殊价值和意义,还挖掘出仪仗队在改革和执行任务时,诸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外交场合,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对仪仗队员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王立堂在初期执行迎宾任务时与元首握手忘摘手套,被批评“不懂礼貌”;因一次报告词中外国领导人名字过长背不下来而卡壳,堂堂仪仗营营长“颜面尽失”;香港回归升中国国旗前意外出现12秒空白,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原大队长程志强和搭档朱涛(旗手)等沉稳应对……在亲历者的讲述中,一个个重要历史瞬间背后的细节与故事得以生动呈现。而随着一次次任务的进行,仪仗队员已经不再为礼仪常识问题所困扰,更能在各种场合做到纪律严明、临危不惧。


细节之处更见真情。这些细节不仅铸就了诸多历史瞬间,还见证了更多真情,彰显了大国威仪、大国风范、大国气度。

为了让外宾感受到热情友好、宾至如归,仪仗队员往往要通过表情和眼神表达中国人民的真诚与善意,更要彰显国家态度和风范。在迎宾史上,我国特别组建过一支371人,超过外国元首330人迎宾人数的“超规格”仪仗队,用来迎接尼克松访华。作为尼克松踏上中国国土后看到的第一批中国军人,他们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是表情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从庄严肃穆的国旗护卫队到炮声响彻天际的礼炮部队;从纹丝不动的阅兵标兵到正步雄风的仪仗方队。在亿万人的注视下,仪仗大队官兵曾在各种场合以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这份光荣背后也凝结着仪仗队员对这份职责的深切情感。


如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副大队长张洪杰所说,队列是有灵魂的,正步也是有生命的,“练好队列,就是干好事业,走好正步,就是走好人生。所以说正步给我们意味着走正确的道路”。


编辑 | 佘博睿 王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