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某样事物感到害怕,家长别试图“以毒攻毒”,不妨这样引导

文丨郝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恐惧一些事物,比如有一些人恐惧深海,有一些人恐惧尖锐的声音,有一些人恐惧过于密集渺小的事物。真正害怕的人对于这些事物非常敏感,从而会对生活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

相比起成年人的恐惧,孩子的恐惧更加偏向抽象事物。比如黑暗,鬼怪等等,虽然这些在成年人眼中看似有些幼稚,但这种恐惧其实会对孩子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还有可能会留下一生的心理阴影。

面对孩子的这种恐惧,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或者干脆用更恐怖的方式吓退孩子,俗称“以毒攻毒”。但这种方式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还会让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

孩子一旦表达自己惧怕某样东西时,家长就不能坐视不管,而是要积极找到孩子惧怕的源头,努力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会对孩子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1.影响儿童的正常睡眠

经常紧张的人也许在短时间内与其他人没有多少不同,但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其身体的发展远不如心理放松的人。

比如说,对黑暗的恐惧是很多小孩子都有的心理。而许多小孩子为了克服恐惧,会选择开着小夜灯睡觉,这也是经过父母允许的。

若儿童因怕黑而经常高度紧张,必然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打开夜灯进入睡眠状态,会导致儿童的生物钟出现问题。

2.造成儿童心理紧张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畏惧的东西,有一些人畏惧声音,有一些人畏惧黑暗。但区别在于有些人能克服,有些人则不能。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情他们无法分清楚真假。

可能有一些人随口说的玩笑就会被孩子当真,从而在内心深处留下极深的阴影,从而使得内心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感小孩子的想象尤为丰富,一些平平无奇的小事被孩子的想象力放大之后,就会对孩子造成恐惧的影响。

3.影响孩子的独立和自立

孩子的很多不作为都是因为恐惧,有一些是对物品的恐惧,有一些是对事物的恐惧,如果这种恐惧永远无法克服,那么势必会让孩子永远停留在原地。孩子们会变得无所事事,需要大人和朋友的陪伴。

这样的行为在一到两次或者是短期内都没有问题,但是长期来看,恐惧心理会对孩子的行为一定会有影响,导致孩子会越来越依赖于其他人的陪伴。

孩子深受这种情绪的困扰,会更容易缺乏安全感。有些家长喜欢用威胁和恐吓的方式帮助孩子独立,事实上,这只会使孩子更粘人。

父母该怎样回应孩子的恐惧?

1.细心安慰

当孩子对父母说出自己所恐惧的东西时,父母此时不能觉得孩子说的是天方夜谭,或者嫌孩子过于幼稚而把孩子推得更远,因为这不但没有帮助他们,反而使他们更加害怕。

小孩害怕某件事物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家长希望小孩有个独立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讲究方法和手段。

以给孩子一定安全感为基础的放手,比什么也不给、再放手更好。因此,父母应该细心地安慰孩子,问问他们到底害怕什么,并对其一一解答,让他们放松。

2.减少观看有危险性倾向的电影或书籍

许多人认为,让孩子适当地读些恐怖类的书是完全可以的,因为这有助于增长见识。这一观点实际上非常错误。当孩子对世界还没有形成初步的认识时,家长一定要制止孩子身边一切带有恐怖倾向的书本和电影。

这样不但可以保护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保护儿童的行为。不然,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不说,还会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模仿。

3.先直面恐惧,再消除恐惧

“以毒攻毒”永远不是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这样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心理。家长不妨先要问清楚孩子到底在畏惧什么,因为哪件事或者哪个人有了这种畏惧的情绪。

知道相关细节之后,家长要从细节入手,消除孩子的疑虑和恐惧。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面对恐惧并积极努力的消除他,而不是用暴力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

郝女士总结

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改正这种行为,家长只能先进行安慰,让孩子冷静下来,给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而不是要用“以毒攻毒”的方式加深孩子的恐惧。(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育儿难题郝妈帮,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好妈妈郝女士,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