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扶贫搬迁,没有活干。农村房拆了又回不去。该怎么办?

幸福148115621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出发点。这几年,在国家实行脱贫攻坚的政策背景下,很多以前生活在生态条件恶劣的农村贫困人口,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实现了易地安置,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搬迁后,老房子肯定是拆除了,但我很奇怪,是没有活干,还是自己不愿意干?下面,我谈点认识,和大家交流。

首先,心怀感激

咱们同时农村出生的大部分人,半辈子辛辛苦苦就建了一幢新房,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政策补助,还不是要继续生活下去。

何况做为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多少都有补助,我知道的,有的贫困户由于家庭人口的关系,基本上自己没出多少钱就住上了新房,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如果说把这样的“包”都甩给政府,真让其他的非贫困户,尤其是处于贫困边缘的家庭“情以何堪”。


其次,相信自己

“故土难离”,大部人对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确有感情,尤其是中年人,对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

而今,要面对一个新的外部环境,想要一时接受,确是难以做到,但搬迁点的选址,都有科学依据,不要怨天尤人。

“老婆孩子热炕头”确是好,但与“温水煮青蛙”无异。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乃至于政府身上,总不是好办法。“与其求人,不如求己”,每个人都不易,别人能出去打工,为什么自己不能?别人能养活自己及家人,为什么自己不能?


再次,利用政策

如果把“搬得出”理解成“扶上马”的话,那么“稳得住、能致富”就是“送一程”,政府的“脱贫不脱政策”就是最好的承诺,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我的老家,每年都会有政府组织的用工接洽,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参加,虽然工资不算高,但能保障你的权益吧。

另外,政府的资源实在太多,可以在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技术,乃至资金上都会给予支持和扶助,只看你要不要,接不接受。同样,本地也会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只要不眼高手低,就能优先得到机会,未尝不可呢?

总之,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生活,主要还得靠自己。想要大富大贵,那需要机遇和能力,如果是追求大多普通农村人的日子,自己的双手最可靠。



暗是倒过来的光993


是真的找不到活,还是说找不到自己想干的活?既然已经异地搬迁了,那如果农村房子没拆,且没有因为扶贫而搬迁,在农村自己就能找到活了么?

说实话,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用工环境也还算了解,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村,在农村生活除却自家园子能出产一些菜食用外,大多数经济收入都靠跑山采摘些山货和种地。

当异地扶贫搬迁后,一般原有的耕地会在搬迁地再次分配,或者按照标准给予一定的补贴,也就是说,实际上异地扶贫搬迁,最终损失的也只是房屋。可能有些地区扶贫搬迁给予的补助相较于城里少很多,但如果按照建筑成本来说,其实也接近成本水平了。

那问题来了,既然按照相关的补贴给予补助了,因为搬迁造成的损失也都给补偿了,那么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生活,就真的找不到工作了?如果之前在农村找不到工作, 那换了一个环境就意味着变数,如果自己用心找,肯定是能找到的,可能找到的工作不是自己想干的,但对于现实和生存来说,能找到活干就是一件幸运的事了。

而据我对农村的了解,大多数人想要找到活,除却在附近的城镇干小工、散工、零工之外,大多数农民想要找到工作,都会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朋友和亲戚,不妨让他们帮你介绍下。只要自己智力正常、四肢健全、没有什么大毛病,随便找个开工的工地,活有的是。但身为被扶贫对象,可能也有自己的难处,如果是这样的话,不管是异地搬迁,还是在原有农村,生活上、工作上肯定多有不便,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只能向政府寻求帮助了。


新农志


异地扶贫搬迁,没有活干,农村房子又拆了回不去,该怎么办。这是较多扶贫搬农户中的首要问题,由于农村的农民大多数都是无技术,无文化,无资金,大量的下山脱贫,异地搬迁的农户,从农村搬到集镇或县城,他在当地又没土地,有些地方工业又不发达,高科技方面的就业,这些农民又干不了,使一些农民无法就业,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业。那么如何寻找出路呢,只有找资金从小做起,向居住地的周边租点土地种菜养植等做起,我地大多数农户是几户拼起来,租下大片地土,田头建起简易房,做起袋料香菇,做多做少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而定,有一部分是由原来有打工经历的人,他有打工的门道跟他一起去打工,也可以返乡重建简易房,把荒费了的土地承包回来,重操旧业,搞农业开发,种上一些农作物和药材等,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