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田离“人定胜天”还有多远?

高枕隐士


农民种田离“人定胜天”还有多远?

我们从农民的“”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到,一个农夫戴着草帽勾着腰拿着锄头在辛苦农作的场景。从古至今我们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天气好了收成就高,天气坏了收成就差了。即使科学发展到现在,人类依旧把控不住天气。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人类还是太渺小。但是否农民种田就一直被天气所限制呢?我想这肯定是未必的。

“人定胜天”的路,我们已经走了很远。

几千年来,我们农民都是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我们和古人比起来,在农业生产工具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越。近两百年的科技发展,也惠及了农业的发展进步。现在很多的农民都在使用高科技的生产工具来进行农业化生产,说白了就是利用科技来和天斗!比如:

1、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我老公的父亲在15年就投资了一个近10亩的塑料大棚,这个大棚的可以忽视天气气候的变化,而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它可以自动灌溉,温度高了就开风扇抽风降温,阳光太大屋顶有电动防嗮网。这个大棚就是一个人为创造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小环境、小气候,这其实也是我们人类在不断的征服自然的体现。

2、准确的天气预报。我们农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看看每天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中央气象局每天都为我们农民提供了准确的天气情况,这使我们能够为一些灾害天气做好提前预防。比如前几天的倒春寒,山东和山西等地都有降雪,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农民就可以提前做好防护,防止农作物被冻伤或冻死。

3、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如今我们的农业专家都在向我们广大农民传播和普及农业知识,学习了这些专业的知识,我们能够在种植生产下创作更多效益。

4、互联网下的新农业已成常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我们农民的收益,很多农民种植的作物都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过去农民总是说种的东西没有销售渠道卖不出去,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农民的产品都能够有路可销。比如像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还有头条这样的通过三农领域的头条号网红,向广大网友销售自己家乡的特产。

只有想不到的办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农民想要“人定胜天”,就是要不断的找方法、找出路我们农民不一定就非得和田杠上就如我们井冈山,我们当地的农民个个都是小洋楼,一个小山区人口也只有十几万,为何能找到出路呢?因为因地制宜,虽然井冈山可耕地面积少,但是很多农民都开始做民宿、开农家乐,这样一年下来挣个十几万很轻松;还有的就种植水果,旅游城市人口流动大,所以水果的销路也有保证。


庄主田小慢


我是农村人,一直以种地为生,对“人定胜天”这词,听起来不陌生,做起来很难,对农民而言,好像是天方夜谭,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人定胜天这词,不是现在提出来的,就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那个时代修梯田,改水渠,农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就提出了“人定胜天”这个词!距此已经过去五.六十年了吧,回顾一下,又怎么样了呢?

其次,人定胜天这词就农业来讲,遥不可及,用事实举例来说,我们这个地区是种大田玉米的,春天的时候遇到干旱无法播种,我们做水耕种,使得播种出来了苗,看似胜过了老天,但是如果老天继续干旱一个月两个月呢,又能怎样,谁有能水浇一季呢?

三,苗期是过去了,老天降温,冰雹再现呢。谁又能种几茬呢。这都是遇到过的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害!

四,八九月份,老天爷给你来场狂风,正在拔节抽穗的庄稼都刮趴下了,农民又有什么办法,老天爷啊,它既然敢称爷,就此百姓霸道,风灾是农民,也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天灾!

五,八九月份,正是农作物正常的成长期,那个时候,也是虫灾的可发期,大中国遇到过的虫灾,一走一过,遍地荒凉,真的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抗拒的!

六,水灾,从五六十年代,我们全国是大力兴起,大搞水里基本建设,那只是预防,真正的水灾,人啊是无法抗拒啊!上古有水漫金山一说,抗日战争时期,老蒋一句话,淹没了多少土地,淹死了多少人!人能胜天吗?

千古传说【种地在人,收地在天】,农村老百姓就是老天吃饭的种族!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观点请来评论区评论!


风的浪漫gga1


农村是离大自然最近的地方。

招头是天,低头是地,中间是农民。

问:农民种田离“人定胜天”还有多远?呵呵,用诗说:那是一个地平线的距离;用浪漫说:那是远方。


人,特别是农民种田,真的可以胜天吗?理性讲,难!

毋庸讳言,农民整一个大棚,将微环境提高到适合作物生长的温度,通过浇水,提高了作物需要的湿度,点亮灯泡,为作物带来了合适的光照,因此,各家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有了新鲜的疏菜。从这一点上说,农民种田的确改变了环境,人力胜了天。

但是——

其一、一场大风将大棚掀了个底朝天,一场冰雹,将现代化大棚砸回到了“解放前”。尽管我们可以说,是大棚建的标准不够,但作为农民,能把大棚建到可以抵御一个石头般大小、从百米、乃至千米高速冲下的的冰蛋的架构,却是很难想像的。从大的范围说,人何曾胜天?

其二、这些年来人们所说的“菜不香,果无味”,都是这种违和自然种植方法种植出来的。从此角度看,人也许改造了自然,但大自然的回馈就是让人的口中“淡出个鸟来”。由此再看这种胜天壮举,是人改变了自然,还是自然改变了我们?

其三、走进人改造出来的环境,了解这种情况种植的方式,那你看到的是蔬菜瓜果,听到的却是因违和自然而来的细菌和病虫,以及千奇百怪的黑科技,还有数不清的化肥农药,甚至还有致癌激素。由此再看,也许人胜了天,但天可曾输过?

当然,做人,必须要有人定胜天的雄心,这是进步的动力。

先祖们千古一人,雄才大略,能说出这是个四字,绝对有其深刻的道理。

回望中国近代史这局大棋,不能不为这种改天换地的气概、人定胜天的魄力所折服!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数千年三座大山推倒,从千孔百疮、百废待举的废墟上艰难站起来,用羸弱的肩膀、瘦到皮包骨头的双手,把备受凌辱的偌大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建设成雄视世界的国度,没有人定胜天的伟力,没有人定胜天的格局,是绝对做不到的。

人定胜天,是撼天动地的气概,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情结,大至一个民族,中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个体,没有这种雄心,只会陷入“无为”的无为轮回,不可取,也要不得。

那么,为什么要“人定胜天”呢?

农民种地,虽然是最底的社会行为,但“人定胜天”之心仍然要有,目的只有一个:生活得更好。

放眼社会,人类的种种行为,无一不是这个目的,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现代人的机械化,从古时的茹毛饮血,到现代人的锦衣玉食,无一不是在这种改变中进步着。

具体到农民种地,改变环境,改变耕作方式,主观上是为了增加收入,客观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所以,作为愿意进取的人类,“人定胜天”之心是不可以没有的。

然而,不循大自然规律的改变是要不得的。

凡事都需要“度”,一旦走出上天为人类划出的圆圈,得到的回报却是难以承受的。

为了经济的发展,滥砍滥伐,无节制开发,带来的后果却是水土流失、山崩地裂;乱排乱放,过度索取,带来的后果是资源枯竭、空气污染;为了拓展人类的势力范围,人进物退,人类越来越成为孤独的群体。

种田的农民,为了多一些收获,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就人类发展阶段而言,土地的产出是有极限的,土地承载的生物也是有数的,要取其一极,就需要牺牲另一极,于是菜不香了,果无味了,产出的食物成了人们致病的源头。

有时想问,人又为什么要战胜自然?

其实,改变自然是一种进步,前提则是尊重自然,探索自然规律,顺势而为。

在天地之间,人只是依附其间的生命体之一,要从自然中获取更多,就要与自然好好相处。尽管人类已上踏上月球,到达火星,但因此就说战胜了自然,仍然是托大,真实的情况,只是人类越来越多地了解了自然,然后利用自然规律,迈出了一步。

不要试图战胜自然,人相对“天”,不过一粒尘沙,与“天”处好关系,“天”会给人以较好的回报,相反,一旦触犯“天”威,随时会被长风吹去。

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环境,善待我们自己。我们是自然的一分子,不存在谁战胜谁。

敬畏,是立身之本,天人合一,是人融于自然的本真。

农民种地,可以寻求突破,但不可以逆天,我们可以拥有胜天之心,但先要学会敬畏。

农民如此,人人如此。


关注乡村滋味,趣聊农家话题。